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与少林足球的社会意义及获奖回顾
阿舒舒【编者按】:这是一个怀旧剧场。
我还清楚地记得2001年7月,当时电视直播中刚刚传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消息。在经历了上一次申办的失败之后,我们亿万人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这是极其珍贵的。这种巨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让举国上下都欢欣鼓舞、激动不已。消息称,当天有40万人前往天安门广场庆祝。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学校首次在礼堂播放了刚刚上映的《少林足球》。这就是我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方式。
这个有些令人难忘的来历,大致可以说明《少林足球》曾经是一部具有非凡社会意义的电影。事实上,在次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它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等七项大奖。这并不是一项巨大的艺术创作,而是对2000年电影业的贡献。对于整体下滑的香港电影市场来说,是一剂振奋人心的强心剂。
而且,这是周星驰第一部完全掌控的电影。
《青春足球》海报
事实上,作为演员,周星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成为了市场的保障。随着《赌徒》、《逃学威龙》等一系列票房大片的成功,星爷的影星地位也日益清晰。除了演员的身份之外,他也不甘心只做一名表演者,逐渐进入了导演领域,为电影的制作过程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创作意见。
我们无从得知星主到底是如何影响每部电影的走向的。仅从片尾字幕我们就可以看出,从1994年的《国产玲玲漆》开始,周星驰就与导演李力持签约担任导演。后来两人联手创作了家喻户晓的《食神》和《喜剧》。此外,还有与古德昭联合执导的《大内特工令令法》。
李力持不仅自导自演,还参演了多部喜剧。他与周星驰一起创作了多部广受好评的电影。有传言称,周星驰在执导《少林足球》时,在片场大骂李力持,导致两人分手……事实上,两人并没有再次合作。
李力持应该算是对周星驰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导演。虽然他的风格不像刘镇伟的《大话西游》那么后现代、富有同情心,但他善于在搞笑的场景中加入细腻的情感表达。以上三部他与周星驰共同创作的电影,都蕴藏着感人至深的男女情感段落。作为导演的《唐伯虎点秋香》《破坏王》也成为星爷历年来的代表作品。同时,这些影片也给周星驰原本疯狂夸张的喜剧风格增添了颇为深情又无奈的色彩。可以说,正是李力持的影响,让周星驰终于在不知不觉中成熟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从《喜剧之王》到《少林足球》,周星驰的行事风格越来越低调。是演技日益成熟的体现。
《少林足球》的风格与之前的《喜剧之王》明显不同。可见,周星驰终于摆脱了曾合作过的导演的影响,开始追求自己的创作方向。
这个创作方向基本贯穿了他接下来的20年:大致以简单的故事立意为基础,加上武打动作和电脑特效的设计,形成了大片的商业模式;并从每个场景的核心出发,指挥所有演员完成高度风格化的喜剧表演,形成“无厘头喜剧”的独特节奏。
https://img0.baidu.com/it/u=538039448,293967627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6&h=361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周星驰的电影一直都有卖点。正如《少林足球》中的台词所说:“功夫加足球,一定有问题。”
整部影片的结构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群退休少林僧人踢足球的故事。他们经历了“重聚组队——一场又一场胜利——遭遇强敌——最终夺冠”的阶段,这无非是体育电影中常见的模式。这种全世界都能看懂的故事,加上西方人推崇的“功夫”元素,加上当时电脑特效的加入,让这部电影成为周星驰第一部获得主流的电影西方世界的认可。 。甚至十年后的2011年,该片还跻身《时代》杂志评选的“年度最佳25部体育电影”之列。
对于一个主要依靠面部表情、无厘头台词、有节奏的传递来制造笑声的喜剧演员来说,语言障碍原本是他出国的最大障碍。不过,周星驰在他的第一部电影中就克服了这些困难。 。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正是《少林足球》的成功,赢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影业的青睐,给了周星驰更大的投资,打造了后来的《功夫》。
《少林足球》剧组
其实,这样的成功与周星驰作为电影制片人提前的精心策划是分不开的。为了让影片获得最大的商业成功,他选择了在中国内地已经是热门卖点的“少林功夫”元素。选择刚刚凭借《还珠格格》成名的赵薇作为女主角,也是出于票房的最大考虑。
甚至在当年宣传期间,就有消息称周星驰选择了一位默默无闻的路人——内地女孩李慧来饰演女主角。包括在中国大陆拍摄,还有上海66广场外的重要拍摄场景等消息。然而,当影片真正上映时,却发现这个早于《超女》的试镜噱头,基本上只是影片结尾处的5秒镜头。
所谓的红极一时的“星女郎”,最后也只有寥寥几幕。这也是一种商业宣传。
剧组对此的解释是,演员李慧原本是第一女主角,但演技问题导致她只能以群众演员的身份出现。这位从未证明过自己能力的女演员,后来在《包青天2》中出演了主要角色,然后就基本销声匿迹了。
对于明星先生在电影中的各种商业行为,我们不方便进一步评论。只能说,很多时候他和投资人的合作并不是特别愉快,纠纷往往会通过口水战甚至事后直接诉讼来解决。而考虑到这些消息,再考虑到他在拍戏时并没有处理好与合作演员的关系,很难说他处理电影的方式没有任何问题。
或许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人能更清楚地了解其中的是非。只是当时无论是谁,恐怕都不会想到《少林足球》会是周星驰与黄金搭档吴孟达的最后一次合作……
达叔已经去世,他和星爷的最后一张银幕照片还留在《少林足球》里。对于喜欢他们的粉丝来说,真是可惜了……
从艺术上来说,《少林足球》作为周星驰导演的处女作,与他之前的电影呈现出一些不同。由于题材是团战,周星驰开始有意无意地大量使用自己支持的配角,包括田启文、林子聪、陈国坤等,还有跳舞出场的“姜宝”在中国大陆上映时被删除。这些人的加入给影片带来了许多活泼新鲜的元素,导致主角周星驰的角色被刻意淡化。似乎从这一刻起,他不再继续扮演在屏幕前装疯卖傻的角色,而是寻求更加内敛的表演风格。他还将自己的创作精力集中在显示器后面。作为导演,他开始抄袭无数配角的“周星驰”表演。就连赵薇也被迫摆出极其丑陋的形象,来帮助完成这出喜忧参半的无厘头喜剧。
在所有这些配角中,或许只有大叔还保留着自己的表演风格。他继续扮演与周星驰合作了20年的“不靠谱长辈”角色。他时而漫不经心,时而严肃斥责。他以一种看透人生的老顽皮心态,将周星驰这个角色引导到了最后。走在成熟的路上。
https://img0.baidu.com/it/u=838083275,8046526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1134&h=800
《少林足球》剧照
无论是导演对影片整体表演风格的明显把控,还是用电脑特效进行漫画化的尝试,都体现了周星驰自身对影片中“有趣”、“好玩”的追求。他导演的电影并不复杂,似乎都体现了某种孩子的顽皮。然而,有时因为过于简单,它可能并不像《喜剧之王》《大话西游》那样值得反复观看和欣赏人生。
不过,相比他的后续作品,《少林足球》还是有一些社会经历的亮点。主角渴望寻找师兄的过程就像一次不成功的同学聚会。人生理想迷失,世界陷入困境。看来单纯的谈恋爱已经不足以让大家重聚了,但最终,所有的伙伴还是都来了。无论是主角的理想觉醒,还是被友情感动,平庸的中年人决定聚在一起尝试一下,仍然是全世界观众都能看到的悲情励志的一幕。
然而,这种亮点或许是星大师最后的艺术之光。
在某种程度上,这句话就像传销导师的一句空洞的口号。但周星驰的电影总能给观众带来快乐。看来小人物真的可以东山再起。
几年后,如果观众再次提起周星驰,我们会记住什么?
也许并不是他的无厘头表演的滑稽性造就了一个门派,也不是他数十年的创作和后来的模仿者对中国电影界喜剧风格的影响,而也许是他电影中真正打动人心的部分——一种自我——嘲讽小人物的命运。慈悲的风格。
——没有人比周星驰饰演的小角色更让人心痛。这些人物始终处于社会的嘲笑的最底层,无论他们如何努力,结果却显得那么可笑。即使他们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当他们稍微向上爬一点的时候,他们也会对老伙伴做出最无情的嘲笑。这些小人物只有真正看清世间无常,才会明白。事实证明,人的尊严并不是来自于对权力、金钱地位的执着,而是只有克服了内心的小我,才能获得真正强大的力量。
深刻的自嘲和底层人心理的展现,才是周星驰艺术中真正能打动观众的部分。看似夸张,但本质仍然是现实生活。
赵薇在片中饰演阿梅,夸张粗犷的妆容风格不再搞笑。还有一种悲哀是小人物没有意志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与“咸鱼梦”放在一起来看,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现实。
这部《少林足球》因为这个感人至深的精神内核,值得反复观看。可惜的是,接下来的20年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大部分都缺乏再看的欲望。
本期编辑邹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