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民宿偷拍事件频发,新技术加剧隐私泄露风险
当您外出停留时,您的一举一动都会实时直播。偷拍设备藏在插座、电视、空调、天花板烟雾报警器,甚至酒店、民宿的钉子、衣架等隐蔽位置,悄悄窥探秘密。镜头的另一边,交易和疯狂同时进行。9月,博主“影子不会说谎”及其团队在石家庄华强广场一家民宿的房间内发现多个秘密摄像头。博主报警后,走廊里被很多人围住。这起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偷拍的恐惧和不安。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申阔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虽然近年来偷拍现象得到了大力控制,但新技术不断涌现直播方式的出现,让偷拍变得更加普遍。入侵范围更加广泛,监管挑战也不断加大。
他指出,酒店、民宿首先要承担起防范、告知、及时处理偷拍事件的义务。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如果客人发现自己受到偷拍侵害,并提供基本信息提供证据,可以提出索赔。维权并要求酒店或民宿以过错推定承担侵权责任,并将相关机构推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有效的自查和应对。监管部门还应加大监管力度,转变监管方式。
暴利的偷拍行业屡禁不止
“偷拍行业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它总是只赚一美元的利润。”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高延东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目前,偷拍产业链分工明确,已形成装备制造和产业链。包括销售、设备安装、视频采集和传播三个方面,即前端偷拍工具、中端偷拍机会和后端偷拍传播行为。
公安部早在2014年就明确禁止非法生产偷拍窃听设备,但高延东认为,情况并不乐观。 10月11日,记者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APP上搜索“针孔摄像头”,均未显示相关产品。不过,记者仍然可以通过其他关键词,如“小”、“针眼”,或者搜索框自动填入的关键词、错别字如“摄像头”等方式,搜索该店主推的小型且隐蔽性高的摄像头。 ”等。有的只有指甲盖大小。 “如果你能找到它,我就吃掉它”、“安静无光”、“保密交付”等是此类产品常见的口号。此类相机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除了网上仍然可以找到的销售微型相机的渠道外,高延东指出,线下渠道更加隐蔽。实践中,也有不法分子自行购买零件、编程、组装的情况。
高延东表示,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原质检总局)2017年的数据,约80%的智能摄像头存在隐私泄露风险,其中不乏“快速离开”的厂商。生产过程中犯罪分子的“通道”。产品。黑客利用技术手段入侵家庭智能摄像头,通常通过付费直播赚钱。
秘密拍摄的场景涵盖私人和公共场所。秘密摄影师在酒店、民宿、出租屋等私人场所安装针孔摄像机。在这起石家庄事件中,博主在民宿的空调通风管道中发现了摄像头。
犯罪分子还会在公园、游乐场、海滩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的厕所里安装针孔摄像头。“安装在女厕所比较常见。”通常,女性的厕所摄像头会根据她们的年龄和外貌进行记录。这些视频被贴上不同的标签,最后卖给网站或个人买家。”高延东说。
偷拍设备的采购价格较低,但偷拍视频可以多次出售,甚至可以“私人定制”用于家庭播放。根据高延东的研究,偷拍赚钱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付费直播。一般400-600元就可以买到三到五个酒店摄像机的观看权,家用摄像机的价格会更低。
一是视频销售。犯罪分子会编辑私人视频并将其出售给网站。一个视频的价格为100-300元,或者直接将视频出售给观众。一般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但购买者无数。
酒店、民宿的摄像头是怎么藏在房间里的?事件曝光后,不少人提出质疑。 “影子”博主在接受大象新闻采访时提到,不少团伙在海外设立服务器,通过支付佣金或分享的方式,指挥国内闲人,俗称“小马”,统一向其邮寄修改内容。好设备,告诉我安装位置以及如何调试设备。安装完成后,删除自己安装的视频。
2017年至2020年在北京经营一家民宿的王慧(化名)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她曾经通过与同事聊天得知,有的民宿业主在装修时在房间里安装了摄像头。 。
“对方说你认真经营一家民宿能赚多少钱,他们都是这样做的(意思是装摄像头)。视频会同步到云端,有的会实时直播。每日直播收入很可观,一年后就可以赚到钱不亏,就算以后被发现了,那也不是他的错。”王慧说,她拒绝了同事的建议,购买了探测器,并在每个房间贴了标牌进行入住前测试,提醒顾客保护隐私。 。
https://img0.baidu.com/it/u=3092541857,132185397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281
高延东指出,确实存在运营商自行安装摄像头的情况。此类情况在学校、旅游景点周边会比较多见,在商旅酒店较少。资质齐全、品牌效应强的酒店、民宿可能较少。 ,且资质不全的住宅较多。
不过,他认为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我相信中国广大的酒店、民宿经营者都有应有的职业道德,不会为了盈利而偷拍照片,只有少数经营者会这样做。”
高延东表示,偷拍行业从2017年到2018年逐渐蓬勃发展,2020年之前,偷拍行业还在不断扩张。直到2021年11月,公安部网信局依法部署对偷拍、偷窥黑色产业链进行严厉打击,偷拍行业才有所收敛。近年来,随着网络清理运动的开展,许多购买针孔摄像头的网络渠道被取缔,许多传播相关私人视频的网站也被关闭。
“然而,犯罪团伙仍然利用它来传播色情内容并牟取暴利,而且新技术的使用使其更难以被发现。”高延东举了一个例子。针孔摄像头等微型摄像头不仅可以在网络上实时直播,甚至可以“无红外”,不易被察觉。犯罪分子还通过网络聊天工具或网盘出售偷拍的视频,使得传播更难被发现。
如果您发现隐藏的摄像头
石家庄事件发生后,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多种教人们检查隐藏摄像头的方式,反偷拍设备的销量也随之增加。 “反偷拍博主”也大量涌现。一些博主发布了经过审查的偷拍镜头的镜头,但这些材料的来源和位置未知。他们声称此举将引起受害者和网友的关注,“保护”相关酒店和民宿,并推荐网友购买相关产品。用于测试相机的仪器。有网友质疑视频来源,认为这种方式也给受害者造成了二次伤害。
曾在某摄影器材品牌工作的吴文宇指出,最近流行的一些检查方法不一定有效。 “如果人们相信错误的方法,他们就会纵容秘密摄像。”吴文宇实际上测试了一种可以通过反射红光和激光笔来寻找摄像头的设备。前者需要相机反射光线并找到照射角度,而后者则需要连续、大规模的激光照射,因此他认为两者的效果相对有限。
使用网络扫描软件筛查可疑设备也是经常提到的方法。 “网络分析软件的原理是扫描同一网络上的设备,不能识别的就是可疑设备。基本上市面上所有的扫描软件都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吴文宇提醒,如果相机连接使用其他Wi-Fi,软件可能会漏报,或者不使用Wi-Fi,则无法检测到。
视频记录设备一旦使用就会产生大量热量,可以使用热成像扫描仪进行扫描和识别。吴文宇同时测试了插座和烟雾传感器。它们在运行时不会产生高热。一旦安装了隐藏摄像头,就可以通过扫描仪扫描来发现它。他认为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但缺点是仪器价格昂贵,一台仪器就要八九百元。
此外,涉事博主在接受采访时提醒,普通人入住酒店、民宿时,首先要检查的就是“用电场所”,因为大多数摄像头都需要开机才能运行。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发现,一些网购平台上的店铺宣传“免插电”相机。吴文宇表示,偷拍摄像头耗电量很大,“免插电”摄像头的供电能力很小,无法支撑。长期使用更多的是一种商业噱头。
高延东强调,普通民众若发现偷拍照片,应首先收集并保留相关证据,并尽力保护现场,以便后续调查取证。他特别提醒,偷拍行业可能涉及黑帮犯罪。居民单身体弱时应优先考虑人身安全,尽量避免与相关人员发生冲突,及时报警,遇到人身威胁时向警方申请。个人防护。
其次,客人要合理评价所入住地点的资质,看看是否是星级认证较高、资质齐全、品牌知名度较高的知名酒店。如果是,可以考虑联系酒店经理处理;如果资质不全或监管不到位的小酒店或民宿,应谨慎通知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因为目前尚不清楚管理人员与偷拍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9月24日晚,石家庄市公安局新华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24日,三名涉嫌非法使用特种设备窃听、摄像的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获,并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依法。经审讯,三人均对利用住宿期间在客房偷偷安装网购监控设备获取非法利益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且与民宿老板并不相识。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办理了一起偷拍案。犯罪分子以拍摄影视素材为由,邀请多名女孩到其住处,并利用事先隐藏的摄像设备,秘密录制女孩换衣服的私密视频。该案最终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负责该案的检察官李鹏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解释,司法实践中将偷录案件定性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况比较少见。这也是司法机关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特别是隐私的目的。对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尝试。
https://img0.baidu.com/it/u=3152306936,330222535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3803
国家对公民个人信息实行严格保护。李鹏表示,个人隐私也属于公民的个人信息。如果偷拍的视频中含有人体部位的某些特征信息,如性器官等私密部位,或者未经许可下载的盗用裸照,则属于个人信息保护范围,无论是否采用偷拍、窃取或下载方式均受法律规制。
李鹏介绍,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认定偷拍案件性质的犯罪有:一是刑法第284条规定的“非法使用窃听器材罪”,该罪要求犯罪嫌疑人使用窃听器材罪。 “非法窃听设备”并造成“严重后果”。在司法实践中,被禁用的针孔隐形摄像机一般被视为“非法窃听摄像器材”。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犯罪分子也会使用市场上正式出售的设备进行秘密摄影。在这种情况下,犯罪行为无法确定。
二是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规定的行为。但在偷拍案件中,将被侵犯主体的私密图片、视频评价为“淫秽内容”稍显不妥,部分犯罪行为人并不通过传播或出售偷拍内容来牟利。通过此类犯罪也有一定程度的刑事规制。困难。
最终,该案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法定罪处罚,并获得法院批准。
法律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利用现有法律评价新的犯罪行为有时需要更新相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李鹏认为,偷拍案从行为上符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义。是否达到严重限度,取决于侦查机关掌握的证据。他认为,犯罪情节是否严重,可以根据偷拍的内容、持续时间、销售数量、观看传播人数、非法获利等犯罪情节来综合评价。
抓拍产业链前中后端全面治理
高延东建议,要打击偷拍,需要切断偷拍产业链,从前端、中端、后端三方面同时开展工作。前端,有关主管部门要压实监管责任,严格控制偷拍器材的生产和销售,从源头上防止偷拍泛滥。
2021年5月至2021年8月,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对摄像头偷窥违法产品进行集中打击。最终清理违法有害信息2.2万余条,处置平台账号4000余个,全面排查联网摄像机安全风险。发现未经授权访问、远程执行命令等摄像头漏洞4万余个,没收窃听拍照设备1500余台。放。
就中距离偷拍机会而言,几乎是难以防守的。高延东解释说,安装针孔摄像头的地方大多是公共场所,并不排斥人员进入。因此,对此,社会应在检查隐藏摄像设备上下功夫,做到早检查、早保障安全。酒店、民宿要加强监管,落实安全排查责任。
石家庄事件发生后,部分酒店、民宿经营者声称采取自查措施,保护客人隐私。例如,贵州毕节织金县民宿老板程兴明(化名)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他于9月25日购买了摄像探测器,使用该仪器对房间进行扫描检查。客人退房了。此举受到了网友和嘉宾的一致好评。
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正式实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也被纳入刑法。此外,高延东建议,应将偷拍行为单独作为犯罪处罚,并增设侵犯隐私罪。
他解释说,一般来说,偷拍侵犯了公民的个人隐私,但在实践和学术理论中,公民隐私一般不包含在个人信息中。因此,对于偷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一般采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处罚,并通过民事诉讼主张侵权损害赔偿。如果情节严重,公民隐私一般只能通过刑法其他规定间接得到保护,如非法窃听罪、拍摄特种设备罪、侮辱罪、强迫猥亵罪等。 。
预防是刑法的重要职能之一。他指出,如果只采取间接保护,就意味着存在一些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不能纳入这些规定。例如,使用手机偷拍的行为,不构成非法窃听行为。 、盗取照片专用设备罪;如果只是出于个人目的而不进行传播,则不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只能给予行政处罚,但这种处罚似乎比较轻。 “从当前风险社会的角度来看,这很难预防。”
中青报·中青报见习记者达纳记者杨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