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栽培技术:营养需求与水分管理的关键要点
一、杏鲍菇生物学特性:1、营养:杏鲍菇需要较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越高。它是一种食用菌,具有很强的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它可以在棉籽壳、锯末、甘蔗渣、麦秆等农副产品组成的基质上生长。它不必与伞形植物一起栽培。 。在栽培材料中添加棉籽壳、棉籽粕、玉米粉、豆粕等,可提高子实体产量。
2、水分: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应为60-65%,空气相对湿度应为60%左右。生长期和子实体形成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为85-90%。 ,相对湿度要求在85-90%左右或95%左右。由于栽培时不宜向菇体喷水,水分主要由培养基供给,因此含水量在65%~70%的培养料比较适宜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
3、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生长发育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稳产的关键。杏鲍菇菌丝体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左右。原基形成的最佳温度为10-15℃(台湾报道为16-18℃)。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适宜温度为15-21℃,但有些菌株不耐10℃高温。 ~17℃为宜。当气温超过18℃时,容易发生病害。有的菌株适宜温度为20~30℃,但如果温度低于8℃,则子实体不发生,生长困难。
4、光照: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阳光,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需要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至1000勒克斯。
5、空气: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需要新鲜空气。然而,在营养生长期,二氧化碳促进菌丝生长。
6、pH值(pH值):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最适pH值为6.5~7.5。其生长pH范围为4~8。出菇最适pH值为5.5~6.5。
2、平菇栽培技术:
(一)栽培材料
1、栽培原料:据国外资料显示,杏鲍菇的“自然栽培法”是分节木露天栽培,但产量较低。也可利用麦秆露天栽培,但产量不稳定。用消毒的锯末或谷物秸秆种植会导致产量低。木屑、麸皮培养料栽培的生物效率仅为20%。如果用麦秆作为培养料,产量只有锯末的一半。我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其副产品棉籽壳、废棉球、甘蔗渣、锯末、大豆秸、麦秆、玉米秆等是栽培平菇的主要原料。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掺入一些棉花。种子粉可提高产量10%~20%。如果以甘蔗渣或锯末为主要原料,只要配方合适,也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如果以稻草为主料,即使添加棉籽壳,也会延迟出糠、出菇,出菇率低,产量低。
2、栽培辅料:细米糠、麸皮、棉籽粉、黄豆粉、玉米粉、石膏、碳酸钙、糖等都是杏鲍菇栽培的良好辅料。
(2)栽培方法:杏鲍菇栽培方法有瓶栽培、箱栽培、柱栽培和塑料袋栽培等。国外有人认为在上述栽培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覆土,但实际上没有必要。我国最方便、最适用的栽培方法是塑料袋栽培。袋栽方法如下:
1、母种制作:母种培养基可以是普通的PDA或PSA培养基。一般需要8~10天菌丝充满试管。
2、原种和栽培种的生产: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相同,可使用普通锯末、麸皮、棉籽壳培养基。其公式为:
(1)木屑73%、麸皮25%、糖1%、碳酸钙1%
https://img1.baidu.com/it/u=3281264593,4054848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2)棉籽壳90%、麸皮10%、玉米粉4%、磷肥2%、石灰2%、尿素0.2%
(3)棉籽皮50%、锯末30%、麸皮10%、玉米粉2%、石灰1.5%
(4)玉米芯60%、麸皮18%、锯末20%、石膏2%、石灰适量
(5)锯末60%、麸皮18%、玉米芯20%、石膏2%、石灰适量
原栽培种子装满瓶子或袋子大约需要30至35天。还可以用小麦、高粱、玉米、小米等谷物制作原始种子和栽培种子。 20天内菌丝即可生长。
3、栽培袋的制作:栽培袋的制作工艺与金针菇等品种的栽培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原料一定要筛选,避免刺破塑料袋,影响制种的成功率。选择17*33cm、0.03mm厚的带角角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干料重量以400~500克为宜。 。湿料约1公斤,料高20cm,塑料袋填充松紧适中。
该培养基营养丰富,可使子实体肥大,产量高。在有棉籽皮的地区,可将其作为主要原料或添加一些棉籽粕原料,可提高产量10%~20%。灭菌后,将接种后的培养袋置于25℃左右的培养室中培养。 30天左右菌丝体就会生长到底。
(3)栽培季节:杏鲍菇出菇温度为10-18℃,出菇最适温度为15-18℃。根据杏鲍菇适宜的生长温度,北方地区以深秋、初冬、春末夏初较为适宜。 。
杏鲍菇的特点是,如果第一批蘑菇未能正常形成,就会影响第二批蘑菇的正常出菇,从而影响产量。因此,南方和北方都应根据出菇温度安排适合当地栽培的季节。一般南方安排10月下旬栽培比较适宜。
(4)栽培场所:任何洁净、通风的房间均可栽培平菇。
(五)杏鲍菇的栽培管理:
1. 当菌丝尚未扭曲时打开袋子。原基形成困难或原基形成很慢,出菇不规则,菇体经济性差;当原基形成或出现小蘑菇芽时,打开袋子,原基分化。小菇生长正常,出菇整齐,菇体经济性好;如果子实体长大后打开袋子,袋子里就会出现畸形的蘑菇,严重时蘑菇会萎缩、腐烂。因此,袋培杏鲍菇的开放时间应控制在菌丝结形成原基、出现小菇蕾时。解开袋口,将袋膜向外折叠至高出材料表面2cm。 。
2、温度控制 菇房的温度直接影响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当温度低于8℃时,原基难以形成,甚至已经长出的菇体也会停止生长。当温度持续高于18℃时,分化的子实体会突然迅速生长,品质下降。
当温度在20℃以上时,菌丝转为营养生长,低温刺激的作用消失,原基停止发育,菇蕾中的养分回流枯萎,形成的幼菇也会萎缩死亡。 。因此出菇期菇房温度应控制在15-18℃,这样出菇15天左右即可采收,菇蕾较多,出菇整齐。
https://img0.baidu.com/it/u=2891076243,139463829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3、保湿菇房内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5%。如果湿度太低,子实体就会
它会收缩,原基会变干。为了增加空气湿度,最好将喷雾器喷嘴向上喷水。菇体上不要喷水,否则会导致子实体变黄,影响品质。严重时会引起腐烂。
4、通风初期要求氧气充足,CO2浓度应降至0.5%左右。否则,原基不会分化并扩展成球。蘑菇生长发育期间也需要新鲜空气,CO2浓度不宜高于0.4%。
如果出菇期通风不良,会因CO2浓度高而出现畸形菇。如果天气高温潮湿,子实体也会腐烂。因此,出菇期菇房内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特别是出现大量菇蕾时,必须及时拉直菇袋口处的薄膜,避免菇蕾因缺氧而变形。
5、光照原基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00-500Lx。注意每层或每排床架应有适当的照明,无盲区。
三、采收及产量一般现蕾后15天左右即可采收。采收的最佳时间是菇体呈保龄球状、菇盖尚未展开、孢子尚未喷出时。采收标准应根据市场需要确定:外贸出口的蘑菇要求菌盖直径4-6cm,柄长6-8cm;内贸市场对菇体的要求不那么严格。
采收第一菇后,培养10天左右即可产出第二菇。二菇花形较小,花梗短,产量低。一般情况下,每袋酿酒菇产量约为150-400克,一般总生物效率为40-80%。若后期袋内补水或覆土栽培,出菇率可达到所加干料重量的100%。
4、覆土栽培 据王淑芳等报道,出菇前脱袋时床式覆土的生物转化率最高(99.34%),出菇后脱袋次之(78.10%)。不覆土生物转化率最低(59.76%),表明杏鲍菇覆土栽培比无土栽培产量高,且前期覆土比后期覆土产量高。后期。
5、病虫害防治:绿色木霉是杏鲍菇的主要病虫害。一般当气温升高时,子实体易发生的病虫害有细菌、木霉和菇蝇等。加强通风和温度控制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取出菌袋进行处理。通常害虫和疾病在低温下不太可能发生。
六、销售加工:
(1)销售:鲜蘑菇可按等级直接在市场上销售。杏鲍菇肉质细嫩,菌柄、菌盖、味俱佳,风味独特。与普通蘑菇相比,它们的保存时间更长。一般情况下,开封后在 4°C 冰箱中保存 10 天不会变质。它们可以在10°C的温度下保存5至6天。在15-20℃下可保存2-3天不变质。
(2)加工:加工是保证商品菇质量的主要环节,也是保证信誉的关键。
①干燥:杏鲍菇适宜烘烤、干燥。干品风味极佳,口感酥韧鲜美。由于菌盖和菌柄较厚且肉质,很难将整朵花干燥成合格的产品,因此干燥前需将菌柄烘干。将菌盖切片,然后按照食用菌产品的要求进行干燥。干燥品呈白色至乳黄色,外观良好。
②罐装:杏鲍菇质地酥脆,不像其他杏鲍菇属品种煮熟后不易腐烂、破碎。切片成罐头,风味极佳,且仍保持其脆嫩。罐头加工过程与其他食用菌相同。
③盐腌:具体规格和质量加工方法按采购单位要求进行。
一般腌制方法:将菇体按照要求的标准分级后,分级后放入沸水锅中(用铝锅,不要用铁锅)。烹调的标准是把没有白核的菇体敲开,烹调后立即取出。用冷水快速冷却。完全冷却后,用筛子除去多余的水分。按照菇体与盐的重量比,即一公斤菇体加0.5公斤盐,盐一层菇体加一层盐。盐渍后每隔10~15天应将罐倒置一次,以保证盐渍均匀,防止腐败。为了防止盐菌繁殖而引起腐败,最好使用精盐或将粗盐粉碎成细盐。将细盐放入铁锅中炒约30分钟,消毒后再使用。也可以用饱和盐水来腌制。饱和盐水质较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