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2-4 15:51:08

妙生活关闭上海全部80家门店:社区生鲜电商平台的兴衰历程

理性·建设性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美好生活在上海的80家门店全部关闭。

11月底的一天,家住上海浦东大道地铁站附近的小米正准备采购晚餐的食材。她开通了社区生鲜电商平台妙生活APP。页面先是显示网络异常,然后又提示不在投递范围内。小米调侃:美好生活要倒闭了吗?

没想到预言成真,不到一个月,美好生活就关闭了上海所有80家门店。

启动

与生鲜电商平台黛螺波被曝拖欠工资、拖欠工资时的结局不同,喵生活似乎平静了很多。经济观察报联系到的一位妙生活前员工表示,妙生活关店后,员工工资和货款都结清了,加入“合伙人制度”时缴纳的20万元也被退还。

信息显示,妙知生活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水果等生鲜产品的电商O2O平台。它通过线上预订和线下实体店促进生鲜销售。隶属于上海妙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美好生活诞生之初就带着电商网站“易迅网原创始团队”的光环。启信宝数据显示,美好生活的三位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林敏、CEO邹志军、CTO陈勇,此前曾在易迅网负责供应链、运营和技术。

https://img0.baidu.com/it/u=553577754,146248916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36&h=359

妙致CEO邹志军曾表示,生鲜食品要立即食用。妙智利用门店实现了两个便利:一是消费者可以到门店购买,二是可以以门店为中心,三公里范围内配送。货物送货上门。

美好生活定位于生鲜O2O平台,从一开始就以门店为主。门店既是生鲜零售场所,也是O2O仓库。线上入口包括自营APP微信和第三方。从时间线来看,美好生活是最早“店仓一体化”的先行者之一,因为新零售概念的盒马鲜生在一年后才出现,包括天天果园、每日优鲜,也是后来的故事。 。

当时传统电商的大型仓库无法实现即时发货。另一方面,生鲜食品的运输成本高、成本高。因此,美好生活瞄准了上述两个痛点:即时便利和质量可控。

据悉,最初,喵生活有两种类型的门店:商圈店(隐藏仓)+社区线下店。但由于双方缺乏合作,订单密度难以支撑。后来商圈店关门了,集中在50平米。米家的社区店主要卖水果。

值得注意的是,喵生活花费了大量资金打造自己的物流团队,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仅有少数。购物满29元可免费送货。邹志军坚信,当一家门店达到一定规模后,各种优势就会显现出来。这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通过规模经济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

2015年,美好生活获得贝尔创投500万美元A轮融资。随后有消息称,2018年获得今日资本2亿美元B轮融资。此时,美好生活开始了第二次转型。

包括美好生活在内,生鲜电商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彭建珍曾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生鲜食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万亿级的市场。市场。此外,生鲜食品是所有商品中购买频率最高的。如果管理得当,可以产生非常可观的流量。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为1051.6亿元,相比2017年上半年的851.4亿元,同比增长23.5%。 2018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2158亿元,同比增长53.84%。

扩张

随着生鲜电商的兴起,美好生活也加速发展。门店面积从50平方米扩大到100平方米,品类从以水果为主扩展到生鲜全品类,包括水果、蔬菜、生鲜肉、水产、牛奶、调味品等,SKU达到800个-1,000。

苗生活的一位前员工告诉记者,苗生活最初做水果,后来添加了蔬菜、肉类、零食,后来又开始做水产品。但水产品专业要求更强。刚开始,店里的一线员工对水产品一无所知。他们接受临时培训,立即学习并出售。这导致店内鲜活水产品死亡现象严重,损失加大。 “他扩张得太快了,”一位前雇员说。

美好生活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分析起来,美好生活的离开似乎不能简单地贴上“烧钱买生鲜”的标签。美好生活也有其自身的运营问题。

问题是相互交织的。该工作人员介绍,首先从进货价格来看,门店从仓库进货的价格甚至比个体户直接从供应链进货的价格还要高。虽然涉及到加工厂的委托费用,但价格对比显示并不合理。这导致毛利率较低。租金较低的店面只能维持盈亏平衡,而租金高的店面必然会遭受损失。

https://img1.baidu.com/it/u=96774006,208637443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14

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采购的市场预测。这位前员工表示,公司根据市场预估提前采购生鲜,然后店长提交申请订单。但每次实际到店的货品数量却是要求数量的两倍甚至三倍。 “比如说,我们全店一共订购了500公斤,但他却采购了800公斤。多余的东西他肯定会全部推到店里。我们没有吞吐量,他就拖进去,最后根本卖不出去,损失很大。 ”

该员工坦言,店面扩大面积、增加品类,配合相应的扩客促销计划后,客流和订单确实有所增加,但繁荣只是表面的。由于上述根源问题的存在,实际利润仍然很低。

事实上,生鲜电商赛道上的玩家还有很多。 “跑”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关店也时有发生。对于这一现象,拥有18年从业经验的资深零售行业人士刘子涵告诉记者,整个零售行业存在多种业态。现在有人将每种格式与各种马进行比较,但没有人知道哪一匹马跑得最快,所以让他们都出来看看谁跑得最快。这需要大量的养马开支。

转型失败

据接受记者采访的妙生活前员工透露,他们之所以主动离开妙生活,是因为门店出现问题向公司反映。部门之间总是互相推卸责任,不能很好地协调。客户投诉问题日积月累,渐渐地,一线员工产生了不良的工作情绪,体现在工作中客户服务质量的下降,久而久之,客户就流失了。

妙生活再次转型,推出“合伙人制度”。一方面有利于门店扩张,另一方面似乎也缓解了沉重的资金压力。 “合伙人制”是指在妙智工作半年以上的员工,在熟悉妙智的模式和门店经营情况后,可以考虑是否投资。门店由公司控股,提供统一的产品供应和物流系统,店长拥有经营权和分享股息。

该员工表示,此次加盟需要押金20万元,签约期限为三年,但一年后押金将返还。然而,当他认识到美好生活的上述根本问题时,他没有选择加入,而是选择了离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后续店长的选择变得随意,客户服务恶化,客户不断流失。

在经历生鲜电商纷纷被淘汰的消息后,前瞻产业研究院判断,新零售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经过一轮疯狂野蛮增长后,新零售已经开始进入衰退期。不过,衰退并不意味着行业发展的终结。随着永辉、苏宁、美团等多家企业的不断进入,行业将进入竞争激烈的红海。

推荐阅读

洞察不断变化的商业世界

经济观察报|理性且有建设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妙生活关闭上海全部80家门店:社区生鲜电商平台的兴衰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