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2-6 16:10:16

北京大学表彰党务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个人,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和李大钊先生诞辰120周年。建党88周年前夕,北京大学党委隆重表彰一批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个人工作。他们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求党性,顾全大局,乐于奉献。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投入工作岗位,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其中,11位同志荣获北京大学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最高奖“李大钊奖”。

为了让全校师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奖”获奖者的先进事迹,并以他们为榜样,深入学习和践行科学观。发展,努力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党委组织部与北京大学新闻中心联合推出专题系列报道——《北京大学优秀党务思想政治工作者》 ——李大钊获奖者”,向党的生日致敬。

对白志强教授的采访是在他位于大兴的办公室里进行的。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以下简称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位于北京大学大兴校区。虽然校本部设有办公室,但白志强经常开车近一个小时来这里上班。

在一个名为“党务”的文件夹里,在厚厚的一堆资料中,他很快找到了自己小心翼翼保存了七年的学校批文。

软件学院:

2002年11月19日,经学校党委研究,同意成立中共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委员会,白志强任党委书记。

七年前,正是这份任命令,让温文尔雅的白志强离开了学校科技发展部,接手新成立的北京大学软件学院(2004年更名为“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位于大兴一角。担任党委书记、副院长,开始了软件学院艰苦创业之旅。 2003年12月,在教育部组织的软件学院建设中期评估中,综合评估名列第一,被誉为“示范中的示范”; 2004年11月9日,学校荣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12月9日,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9月,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成功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示范软件学院验收评估,评估结果为“综合排名第一”。如今,微软学院已导入大量综合软件。和微电子人才进入各个行业,几乎每一个从这里毕业的学生都会记得他们的“白院长”。

创业初期:让党组织扎根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软件学院北京大学学部成立于2002年10月。

在来软件学院之前,白志强是北京大学地质系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授。曾任系党委副书记,后分管学校科技发展部。杨福清院士筹建软件学院时,为了引进一位懂管理、有学术背景、懂企业的领导,自然“挖角”白志强。

时至今日,白志强依然记得杨福清院士当时说过的那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再难,也要去做。所有老师、学生、员工都是企业家!

创业是困难的。对于软件学院的建设规划,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连一些参与工作的老师也不理解”。白志强回忆道。这个重担落在了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即将出任学院党委书记的白志强身上。

建校一个多月后,软件学院党委正式成立。一个多月来,作为一名“创业者”,白志强每天都在思考学院的各种事情。 “在初创阶段,大家都有些不安,想要赢得人心确实不容易。” “事情”,他几乎没有睡过好觉。

党委成立之前,白志强就行动了。他首先组织教师党员学习,“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中的党员也要以身作则”。他耐心地向老师们讲解了软件学院成立的初衷,帮助老师们了解软件学院的新模式、新机制,鼓励老师们克服物质和生活困难,一起创业。在杨福清院士的影响下,他以企业家的心态做事,将“企业家”、“所有者”的理念深深融入软件学院第一批教师的心中。

组建学院党委后,白志强开始思考如何深化党组织扎根。软件学院校园位于大兴,距校本部近一个小时车程。招生规模大,负责党务、学生事务的教师少,负担重,基础设施不完善。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 “条件艰苦,学生多,投诉多,管理起来很困难。”与白志强一起第一个接手软件学院学生事务的王柏彦老师回忆道。现任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白志强思考良久,在安静的大兴校园里开设了两所“学校”:北大团校软件学院分院和北大党校软件学院分院。在两个分院,白志强分别向学生干部讲述了学院的发展理念、当代青年的责任、个人如何成长成才、如何有效利用北大丰富的资源等。他还邀请学校相关老师上党课和先进人物。说说他们的成长历程。通过团干部学校,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先锋队”;通过党校支部,培养了一批思想好、能力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 “这两所学校每年可以培养一百多人,别小看这一百多人的力量。”白志强告诉记者,这些骨干在这几年的学院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依靠他们团结其他同学,自我管理,更深层次地了解学院的教育理念,并建言献策,形成了特色的校园文化。

https://img2.baidu.com/it/u=57740008,292454777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78

“现在我们的师生党员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白志强说道。七年来,“心已定,人心已聚,工作已开始”。党组织已在微软学院深入扎根。

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北大生活

如何与主科融合,如何让学生更多地享受北大丰富的资源,更好地融入北大生活,是白志强正在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微软学院在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实质性探索。在学生管理方面,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是这次探索的主要内容之一。微软学院自成立以来,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分制,每年分为三个学期。按照学分制,只要五年内修完学分,甚至可以先出去工作,期间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再回来读书。

“我们很少有班级的概念,因为学生非常独立,每个人毕业的时间都不同,所以很难组织班级。”白志强介绍道。在   中,班级的概念被“学校”取代。

“根据大家的兴趣,我们建立了科技园、艺术园、文化园等,每个园都有党支部和负责人,让学生自己管理。”说起牛津、剑桥大学的学术花园式管理制度,白志强都心知肚明。

学院式管理体制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的重要举措。其管理模式是打破班级和年级的概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愿将学生组织到文化园、艺术园、科技园,充分交流,发挥各自特长。

“核心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白志强花了不少心思。传统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是班级,但此类班级往​​往是在学生入学前安排的。学生不需要思考去哪里,只需要服从,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学生对某事的热情。 “书院式管理”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书院,选择自己的院长,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策划组织自己的特色活动。学生从过去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自我管理。 “为勤于思考、动脑动手、勤于自我锻炼的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提升的平台,也迫使那些懒于思考、懒于行为的学生加入这个平台。 ”。对于书院式管理制度的推行,白志强还是比较满意的。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微软学院将其转化为课程,开设了两学分的研究生素质教育课程。课程分为“人文社科模块、传播模块、新技术前沿模块”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均邀请学校或相关单位的知名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取得了有效的效果,前两个模块每个模块都采取报告和演讲的形式,要求每个学生上台第一阶段讲述自己对北大文化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北大毕业生第二阶段,全体学生。演讲以英语进行,学生选择主题演讲或求职演讲。第三个模块是新技术讲座,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撰写阅读报告。

“七年来,白老师听了上百位学生的发言,只要有时间,无论是小型答辩还是小组考核,他总是亲自指导、亲自把握。”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柏彦说。由于时间限制,素质教育课程的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6点至9点。白志强坚持“休息时间可以短一些,但考核不能掉队”。

考虑到由于物理距离较远,微软学院的学生在总部上课、听讲座、参加活动不方便,白志强再次发力,用素质教育课程将大师、学者和业界带入总部专家通过多种渠道。专家受邀来到大兴。 “我们系的学生能享受到的,我们努​​力让软件工程学院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七年来,北京大学历史系严部科、牛大勇、中文系程玉柱等人文社科“大腕”纷纷来到这里。世界顶级IT专家曾多次来此,李开复、唐骏等企业家也曾多次到访。

“白老师把很多人羡慕的真正的北大报告厅搬到了大兴。”不少微软学院的学生表示。

“虽然时间和空间上有距离,但我们扬长避短,尽量减少它。”在担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的这些年里,白志强几乎没有缺席过一次学校的行政会议。他担心自己不能及时传达学校的相关信息。前往微软学院大兴校区。

“听说软件学院的学生比本系的学生更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白志强笑了。七年来,他一次又一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出去交流。为他们提供各种物质保障。

“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北大的生活,更好地成长。”白志强说道。

将您的手机号码留给学生的秘书

王莉,微软学院2008级硕士毕业生,文艺园党委书记。听完记者采访的原因后,王丽的第一句话是:白老师没有架子。他告诉了我们他的手机,以便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他。

白志强是少数几个给学生留下手机号码的领导之一。他的儿子今年大学毕业,与在校学生年龄相仿。白志强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就来找白老师”。

https://img0.baidu.com/it/u=1397200192,374294164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6&h=500

每年,白志强总是亲自给新生上第一堂课。在大兴采访时,记者随机询问的几名学生还记得白志强的《新生第一课》。除了北大和微软学院的历史外,白志强的第一课重点是“教学生先做人,后做事”。

杨福清院士有一个几十年教学和科研所坚持的理念: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事业。在新生第一堂课上,白志强向微软学院的同学们传达了这样的信念。他总是告诉学生:你们在学习、研发的过程中,能不能想一想,能否把国家、民族的需求和自己的研究结合起来?这种教育后来被证明是有效的。许多同学谈到了学院的传统。大部分学生活跃在高新技术前沿,不少学生响应国家号召,赴西部投资新建。

学生工作处处长王柏燕表示,白老师每周都要和学生交谈几次,尤其是核心学生。办公和教学时间紧张,他就把开会和谈话的时间都挪到了中午,所以每次来大兴,中午的休息时间就是他的办公时间。

“白老师办公室的门永远对学生敞开,只要他在,我们就可以随时去找他。”在学生王丽看来,白志强书记更像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很多2003年住在大兴校区的学生都不会忘记那场肆虐的“非典”,更不会忘记他们的“白院长”。王柏燕回忆,非典最严重的时候,白老师住在学校里,每天陪在学生身边,安慰他们,为他们安排各种有趣的活动。为了爱护校园,他组织了学生党员巡逻队,三班倒,维护校园安全。因为担心学生们在这个校园里感到无聊,他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趣味运动会。非典期间开始的趣味运动会如今已成为软件学院最具代表性的集体活动之一。

“不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这是白志强对学院学生工作的要求。几年来,他和同事们努力在学生工作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创新的学术氛围、团结和谐的生活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种氛围”、“四种能力”、“五种意识”看似抽象,但白志强把它们变成了真实的行动。

白志强带领学生在西柏坡重温入党誓词

他亲临革命旧地西柏坡,重申革命誓言,带领学生为灾区捐款捐物,并为学生社团发展建言献策。白志强亲自参加了很多学生活动。对于这位愿意与学生交流的书记来说,大兴校区近千名学生就像他的家人一样,是他最关心的。

面试结束后,白志强还要赶回校本部开会。很多人不知道,这位经常往返于大兴和主校区之间的秘书,也是学校通选课《地球史概论》的带头教授。在微软学院和地球与空间学院,他有研究生、博士生,并在地球与空间学院承担一些研究生专业课程。

“时间很挤,我从1978年进入北大就把自己卖给了北大,我很高兴。”白志强上车前笑着说道。

白志强1977年考入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从学生时代起就担任过班长、学生会主席、研究生支部书记。如果从那时算起,他是一名有近30年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务工作者。老战士。 “我全身心投入其中”,他的同事这样评价他。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学院的老师们得知将选拔一名老师参加“李大钊奖”时,大家都想到了白志强——他是最值得获得这个奖项的人。

阅读同一主题

【“李大钊奖”获奖者风采系列报道第三部分】曲振清:默默奉献的好党员

【“李大钊奖”获奖者系列报道第二部分】董晓华:科研团队中的人性力量

【“李大钊奖”获奖者风采系列报道之一】刘玉龙:润物细无声三场春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大学表彰党务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个人,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