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遮罩:利用全景拍摄转化图像为声音的2017作品
《光景:面具》,声音、视频,2017: , 视频, 2017
《光景:面具》是风景计划中的一件作品。通过使用全景相机捕捉纽约时代广场行走的过程,并通过Max/MSP将图像转换为声音,动态图像作为一种符号。尝试方法。城市夜晚,确定光源分布的依据是什么?视频将根据街道上不发光或不反光的物体的亮度来覆盖它们,以呈现平凡与超凡脱俗之间的日常矛盾,众所周知却笼罩在神秘之中。天黑后漫步在城市里,那些静止的、流动的、闪烁的灯光,是城市生活的日常,也是感官的秩序。这部作品以城市为界面,沿途的风景变成了音乐。在街道上移动时记录的光源和噪音被屏蔽并重新合成,并通过算法生成视觉和听觉反馈。场景被简化为抽象的色彩线条和噪音,其之下隐藏着动态城市夜景的节奏和共鸣。
《风景:无题》,装置,电视,放大器,电路,视频,声音,2017
: ,电视, ,声音, ,2017
该作品是风景项目中的一件装置作品,关注图像符号与生成音乐之间的关系。在古代,人的声音是与自然沟通的信号,声音的表现依赖于祭祀仪式。音乐最初是作为一种言语练习,不仅作为非言语声音的延伸,而且作为言语语调的增强,或者作为语调和音色的研究。正如亨利·奥尔洛夫所说,关于音乐起源的各种假说都与指称言语、非言语语音信号和言语语调的大量变化联系在一起并衍生出来。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是,自然语音和音乐都与当前时代有关,或者是那个时代独特声音的延伸,既有人类的声音又有共同的来源。音乐和语言一样,发展了自己的阅读和书写系统,即记谱法。虽然这个图像记谱只是一个静态的图像,但音乐家和表演者需要更动态地阅读它,因为记谱的本质是标记时间的流逝,而这个图像的运动需要与阅读者协调。内部融合。为了呈现动态图像与声音之间的关系,该作品通过记录城市的环境,主张音乐,并与现成的物体相结合来呈现。
https://img2.baidu.com/it/u=2224121143,254824053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500
《无题:拆除》,木头,金属管,多声道,谐振扬声器,投影,音箱,2017
,木材,金属,,,,2017
这个装置是关于深圳湖北古村落的改造。 “年轻人要敢于梦想,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为国家的振兴做出贡献。”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城中村因被贴上“乱七八糟”的标签而成为拆迁目标。但城中村的拆除会带来不同的后果。他们通过负担得起且廉价的住宿实现了梦想的生活。 “中国梦”破灭了吗?
张梦太1990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美术专业MFA,目前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声音艺术专业。他的作品隐喻了矛盾的权力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他在各种媒体中工作,挑战和质疑文化规范、审查制度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目前关注声音如何诠释劳动、空间和文化认知的历史和现象。
展览持续时间:2018年5月24日-2018年7月24日
平日开放时间
日期: 2017年5月24日 - 2018年7月24日
https://img2.baidu.com/it/u=325129043,372282344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909&h=500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11:00-17:00(节假日除外)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 11 点至下午 5 点 (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