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舒曼计划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会员国增加的历史背景解析
实践1、1950年5月,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提出的“舒曼计划”被公开。他提议将法国和德国的所有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该机构也将向其他欧洲国家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一个。马歇尔计划顺利实施
B.促进法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和解
C. 结束德国的分裂
D.为欧洲一体化奠定基础
2、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联合国主要机关成员国数量大幅增加,联合国大会的作用显着增强。美国代表指责这是“多数人的暴政”,甚至宣称希望看到联合国场地从美国迁走。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 ()
一个。独立民族国家的崛起
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三、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影响
D.美国霸权的衰落
3、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指出:“如果我们继续留在共同体之外,不可避免的事实是,真正的权力将导致我们的美国朋友越来越关注(欧洲)共同体的观点和利益并减少对他们的关注。”我们的声音和利益……这意味着我们将同时失去对欧洲和华盛顿的影响力,这将严重损害我们的国际地位。 ”这从侧面反映出()
一个。美国谋求霸权遭到欧洲抵制
B.经济一体化提升西欧国际地位
C、西欧崛起形成多极化国际格局
D.欧盟经济实力已超越美国
4、下图是上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和追随美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分析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
一个。联合国始终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格局的重要力量
C、第三世界强国的崛起正在逐渐改变联合国的面貌
D.彻底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孤立局面
5、斯塔夫里亚诺斯在《世界通史》中说:“一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两颗棋子——东欧和西欧;中国是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示()
一个。双极格局崩溃
B.多极趋势的出现
C.新的世界格局形成
D.区域集团发展
6、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联邦政府与苏联、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签署条约,共同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
一个。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B.扩大了美苏矛盾
C.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https://img0.baidu.com/it/u=2653371520,3979939151&fm=253&fmt=JPEG&app=138&f=PNG?w=649&h=327
D.体现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7、以下是某部作品的部分目录,体现出该作品的核心主题是()
1、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受到其他势力的制约。
二、欧洲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了欧盟的国际地位
3、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谋求政治强国地位。
4、俄罗斯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媲美,经济有所改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五、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六、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一个。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B.经济和政治多极化的出现
C. 多极世界
D.雅尔塔体系的复杂局势
8、《大国崛起》中对“德法和解”的评论提到:“历史给这两个相争百年的国家带来了相互失败的惨痛教训,也激励了他们政治上的斗争。”相见时微笑并忘记恩怨是智慧。”法德两国从不和走向和解的根本原因是()
一个。美国经济援助
B.民族意识的觉醒
C. 国家利益驱动
D.同一社会制度
9、1974年3月,尼克松表示:“欧洲人不能两者兼得。他们不能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参与与合作,同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与美国对抗。”埃尔博·兰德(时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在欧洲政治合作会议上指出: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从属,美国在中东事务上的做法直接影响欧洲权益。这反映了when()
一个。欧美矛盾尖锐
B.欧洲和美国拥有共同的外交政策
C.美国已经失去霸权
D.资本主义阵营分裂
10.二战后初期,英国奉行“三环外交”战略,将英联邦、美国和统一的欧洲视为英国外交的三个重要环。 1960年,英国牵头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以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由此可见,英国试图()
一个。抵制欧盟进程
B.加强自由贸易
C. 恢复光荣孤立政策
D.维持大国地位
11、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国际军事组织。北约成立后,其成员国不断增加。表中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北约战略目标的变化
B.北约国家冷战意识逐渐消失
C、美苏争夺东欧国家
D.欧洲军事一体化持续深化
https://img0.baidu.com/it/u=319297221,117741422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6&h=362
12、1948年1月8日,美联社报道:“美国政府现在更赞成恢复日本作为亚洲最强工业国的地位……不仅是防御苏联所必需的,而且能够为日本服务”作为亚洲工厂。” is() 的这种解释是正确的
一个。日本成为美苏冷战焦点
B.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C. 马歇尔计划帮助日本复苏
D.揭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素材一:欧洲一体化启动后,丘吉尔、艾登等保守派领导层持不支持也不反对的“观望”政策。他们认为,参与欧洲一体化运动将放弃部分国家主权,不利于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的重建。当时的英国牢牢控制着英联邦,在英联邦市场上占据着贸易主导地位,维持了世界强国的形象。英国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使英国在世界事务中保持影响力。从经济上看,英国相对繁荣,领先于欧洲国家。是否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对于英国经济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摘自李世安《英国议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政策措施》
材料 2 后来的事态发展迫使英国将注意力转向欧洲。首先,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患上了“英国病”,经济状况十分糟糕。相比之下,欧共体六国呈现出繁荣的发展态势,这使得英国的劣势日益明显。英国实际上已经被排除在欧洲一体化之外,如果继续下去,英国将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其经济将遭受更大损失。其次,二战后帝国迅速解体,英联邦无法取代帝国的作用。从帝国的角度看问题只会看到幻影,对英国经济没有任何帮助。第三,战后的两极结构将英国与西方联系在一起。英国必须重视与西欧国家的关系,更多地参与欧洲事务。最后,美国的外交重点是打压苏联。美国希望英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欧洲发挥主导作用。英国如果要维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就必须满足美国的愿望。为此,英国曾于1961年和1967年两次申请加入,但很快遭到挫败,直到1973年才最终加入。 ——摘自钱成旦、徐介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1,总结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变化的原因。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有三大支柱:一是美国价值观,二是美国军事同盟体系,三是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中国不可能完全接受这一命令。中国所说的“国际秩序”是指以联合国为核心的一系列国际机制、法律体系和原则规范。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有归属感。它是改革的创始人、受益者和贡献者之一,也是改革的参与者。 ……不要试图用美国的形象来评价中国。中国不会成为另一个美国。世界上有一个美国就够了。 ——摘自新华社慕尼黑2016年2月13日
利用所学知识,适当拓展材料中“三大支柱”的内容,并根据历史事实阐述作者对美国的立场。
分析与解答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法国1950年提出的“舒曼计划”的目的,材料中“他提议将法国和德国的所有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层机构的管理之下” ”体现了当时法国外长推动法德经济领域合作,从而推动法德政治的直接目的。因此,B项正确,A、C项错误;为欧洲一体化奠定基础应该是舒曼计划的影响,所以不是直接目的,所以D项是错误的。
2. 答案:A 分析:本题考察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民族独立浪潮对联合国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出现了题中的现象,所以A项正确;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但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 C项与历史事实不符,故错误; “美国霸权衰落”与历史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
3.答案:B 分析:本题考察欧共体对西欧国家的影响。该材料描述了英国对于是否加入欧盟的分析和态度。无法得出欧洲对美国霸权的态度,因此A项是错误的;材料称,“现实力量将导致我们的美国朋友越来越关注(欧洲)共同体的观点和利益,而越来越不关注我们的声音和利益。”欧共体逐渐比英国更加重视。结合当时的背景可知,由于欧洲一体化提升了西欧的地位,促使美国态度发生转变,因此B项是正确的;据我们了解,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尚未形成多极格局,所以C项是错误的; D项与历史事实不符,故错误。
4.答案:C 分析:本题考察20世纪50年代至1970年代联合国大会支持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票数增加的主要原因。该表反映了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票数的增加。无法得出联合国对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态度,因此A项是错误的; 20世纪50年代到1970年代仍处于两极时期,因此B项是错误的;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据了解,这些选票大部分来自第三世界国家,这反映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世界国家进入国际政治舞台并在联合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C项是正确的;材料无法反映支持投票的国家是否已与中国建交,因此D项是错误的。
5.答案:B 分析:根据资料,可以判断欧洲的崛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而两极格局的解体是在1990年代,所以A项是错误的;随着欧洲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所以B项是正确的;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新格局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与政治多极化是一致的。不匹配,因此 D 项是错误的。
6、答案:A 分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改善与苏联、波兰等国的关系有利于改善欧洲国家关系,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故A项正确;这些做法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冲突无关,所以B项错误;这项措施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加强或削弱无关,所以C项是错误的; 20世纪80年代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项错误。
7.答案:C 分析:材料中,美国的力量受到限制,而欧洲、日本、俄罗斯、不结盟运动、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体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所以选项C是已选择。材料中的欧洲一体化反映了地区分组,但不能反映整个目录,因此A项是错误的;该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中包括俄罗斯,表明时间是在冷战结束之后。 ,雅尔塔体系已经崩溃,D项是错误的。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法德两国从不和走向和解的根本原因。据了解,美国的援助是外因,不是根本原因,所以A项是错误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不利于法德之间的和解,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到的知识,欧洲国家是受本国利益驱动的。这是和解的根本原因,故C项正确;同一国家制度为法德两国和解提供了可能性,但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9.答案:D 分析:本题考察20世纪70年代欧美关系的变化。梗料显示,欧洲和美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欧洲想要摆脱美国的控制,但矛盾远非尖锐,因此A项是错误的。梗料表明,欧洲想要摆脱美国的控制,他们力求独立。外交政策,所以 B 项是错误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受到冲击,但美国霸权并未丧失,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以得出资本主义阵营分裂的结论,故D项正确。
10.答案:D 分析:本题考察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三环外交”的战略意图。从标题材料“让英联邦、美国和统一的欧洲成为英国外交的三个重要环节”可以看出,英国并不抵制欧洲统一进程,因此A项是错误的;该材料反映了英国外交活动的变化,而不是加强自由贸易经济政策的体现,因此B项是错误的;光荣孤立政策是为了避免与其他国家结盟,这与“英国主导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材料不一致,所以C项是错误的;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因此英国外交政策在实质上的变化都是为了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选项D是正确的。
11. 答案:A 分析:本问题考察 20 世纪 90 年代北约成员国变化的原因。北约原本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从表中可以看出,北约在1999年和2004年吸收了部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表明北约的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因此A项是正确的;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北约国家的冷战意识并未消失,故B项错误; 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与苏联之间不再存在霸权竞争,故C项错误;北约包括美国和其他美洲国家,并且不是欧洲军事一体化,因此D项错误。
12.答案:D 分析:本题考察1948年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的目的。美苏冷战的焦点在欧洲,故A项错误;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致力于欧洲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C项是错误的;摘自材料《美国政府如今更赞成恢复日本作为亚洲最强工业国的地位》和《有必要防御苏联》。结合1948年的背景可知,美国意图称霸世界,因此D项是正确的。
13.答案:(1)态度:拒绝加入。
原因:帝国思维(或霸权思维);英国和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岛屿思维(或“英国孤立主义思维”);英国自身的经济优势;英国民族国家意识(或“英国珍视国家主权”)的制约。
(2)原因:英国经济实力衰退;英国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国际地位的下降;双极性模式的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你可以回答任意三点)
14.答:“三大支柱”内容扩展:美国价值观、民主、自由、人权;军事同盟、北约、美日同盟;国际机构、联合国和安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解释作者对美国的立场:作者认为,中国不能完全但部分接受“美国的世界秩序”,因为世界需要美国。中国不能全部或部分接受:美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国,搞和平演变;利用北约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并利用经济体系掠夺财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它在联合国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为联合国系统所接受。
世界需要美国:历史选择了美国,因为它是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必须承担许多历史责任,领导许多国际事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