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欧洲共同体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关键史实与影响
第25课世界多极趋势(学习计划)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历史事实。
2.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建立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判断机制。
【重点与难点】
焦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成因及影响。
难点: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因素。
【知识整理】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阅读以下材料并总结欧洲走向联盟的原因。
材料1“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一座停尸房,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资料2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获得了美国超过130亿美元的援助(马歇尔计划)。 1948年4月16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肩负分配美国援助的任务。欧洲人从此走上了合作之路。欧洲联盟也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
——德尼兹等人《欧洲历史》
材料 3 如果我们不想在一个根本改变的世界中走下坡路,欧洲团结绝对是紧迫的。否则,欧洲就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统一的欧洲建立第三个强国。
——《阿登纳回忆录》
素材4 希腊神话中的公主欧罗巴,与众神之王宙斯相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她居住的土地被命名为欧罗巴,也就是今天的欧洲大陆。自古以来,统一的欧洲就是欧洲人的欧罗巴梦。
从古罗马皇帝查理曼、法国亨利四世、拿破仑到德国希特勒,都曾试图实现这个梦想;康德、卢梭、尼采等思想家也将其视为终极理想。
材料5 为了统一欧洲国家,必须结束法国和德国之间长达一个世纪的冲突……法国和德国的所有煤炭和钢铁生产必须置于一个高层联合组织的控制之下,其他欧洲国家可以在该组织中进行控制。参加... …
——《舒曼计划》(1950)
一、背景:
(一)现实原因:二战导致西欧失去世界主导地位
(二)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政治原因: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威胁
(四)历史根源:共同的文化传承和心理认同
(五)关键因素:法德和解
2、形成过程:
(一)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于1951年。
(2)1957年签署《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洲共同体。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西欧联盟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1 美国和欧共体GDP占世界总量的比例
材料2 1974年,担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外交部长谢尔表示:“我们不能保证美国在九个国家讨论政治行动、组织结构的每一个谈判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以及他们自己的未来。
素材3 1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礼貌态度来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将 1973 年定为“欧洲年”。
3、影响:
对于西欧来说:(1)经济上: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二)政治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对美国来说: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促使美国调整对欧政策。
对世界: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以下是20世纪70年代一位驻日法国记者提交的新闻简报,探讨日本腾飞的原因。
法新社记者:近年来,美国改变对日政策,支持日本。在减免战争赔款的同时,还向日本提供了物质援助。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提供了大量军事订单。在此基础上,日本抓住机遇,以经济发展为重点,推进国内民主改革,铲除明治维新以来残留的封建因素;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推动日本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提出“贸易第一”、“出口第一”的口号。提出,并采取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实现经济腾飞。
1.原因:
(一)美国的支持:冷战爆发后,美国支持日本,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
(2)民主改革:美国占领期间实行民主改革,消除了明治维新以来的封建因素,为日本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条件。
(3)科教兴国:日本政府也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
(四)采取制定经济计划的方法,运用国家力量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5)战争刺激: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美国大量军需物资订单,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2、业绩:20世纪7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合作研究】
材料一: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和经济计划必须经过美国经济合同署的批准;美国贷款的部分资金必须用于生产美国所需的战略物资;经济上要接受美国的监督,政治上要排斥和打压各国的进步力量。
资料2: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1978年为101.25亿美元,1988年为5211亿美元。 1965年至1972年,欧共体国家的出口增长了185%。 1972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的13.4%,欧共体占33.7%。
素材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在美日同盟的前提下开展“多边独立外交”,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多发言权。 20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退出北约,调整与苏联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 20世纪70年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推出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英国逐渐不再依赖美国。
请回答:(1)根据材料1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2分)
(2)根据材料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3分)
(3)根据材料3,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 (2分)
(4)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关系?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分)
3、影响:
(1) 对于日本:
① 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②日本改变战后初期追随美国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核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强国地位。
(2) 向世界:
https://img1.baidu.com/it/u=2557223849,192686487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60&h=484
①经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②政治: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三、不结盟运动的崛起
1.背景:(1)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诞生了许多新独立国家;
(二)国际上仍处于弱势地位,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积极寻求维护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2、标志: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
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不结盟。
3、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力量进入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世界事务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列强决定的局面。冲击两极格局,推动多极世界发展。
4.中国的振兴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思考:20世纪60、70年代,两极格局从哪些方面受到冲击,导致多极世界的出现?
趋势?
【学以致用,读懂历史】以史为镜,您认为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哪些经验?
【巩固练习】
1.多项选择题
1.斯塔夫里亚诺斯在《世界通史》中指出:二战后,欧洲政治家清楚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种理解主要基于()
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欧洲失去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B.二战后欧洲经济萧条、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
C、二战后苏联和美国渗透威胁加剧
D.欧洲国家联系日益紧密
2.《西方文明史》写道:“在人类积极精神的感召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下,欧洲产生了轻快的、充满活力的、富有创造力的文明……”文章提到“文明”行为是 ()
一个。接受马歇尔计划B。参加经济互助委员会
C.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D.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根本原因是()
一个。美苏两极格局即将崩溃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D.日本努力寻求政治强国地位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的力量不断涌现……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声音震撼世界、改变世界。”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
一个。全球化趋势 B.多极化趋势
C. 一体化趋势 D. 区域分组
5、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听到法国首次试验原子弹成功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开始,她更加坚强,更加自豪。”与此情况相关的有( )
一个。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终于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与两极格局的弱化
C.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D. 西欧国家的衰落与美国霸权的稳定
6.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从其相互关系的逻辑和性质来看,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日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未来,这句话中的“相互关系的性质”必然会导致国际关系不时恶化。
一个。相互妥协 B. 相互竞争 C. 相互合作 D. 相互对抗
7、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一个。日本得到西欧国家的大力支持 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格局初具规模
C.美国失去世界霸权 D.日本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强国
八、欧洲共同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欧洲自身的国际地位,也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欧盟首先启动煤钢合资企业,主要是为了()
一个。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 B.避免欧洲国家之间发生战争
C. 为政治一体化铺平道路 D. 促进法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和解
9、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决定将1973年定为“欧洲年”时表示,“美国与新欧洲的关系必须改变”,“必须建立一种相对完整、可维持的伙伴关系,共同合作”。 ”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了()
一个。欧洲经济崛起,美国控欧计划破产B。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C、欧盟的成立要求其调整全球战略 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遭遇挫折,迫使其调整对欧政策
10.斯塔夫里亚诺斯在《世界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仅25年,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就开始出现。战后最初几年盛行的世界强国两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包括()。
一个。美国和苏联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三、美苏政治、经济等领域矛盾趋于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进入国际政治舞台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1 1950年至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年均经济增长率
国家名称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增长率(%)
6.7
5.6
5.3
2.9
9.6
3.5
https://img0.baidu.com/it/u=41301385,174029746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375
资料2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1970年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15.5
5.2
14.6
5.3
100%
材料三: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日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其相互关系的逻辑和性质,这些集团将不可避免地不时造成国际关系的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难的唯一选择。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一)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有何特点?
(2)造成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特征对政治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不结盟运动产生的原因。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学习案例答案
【合作研究】
(一)以经济援助为名,实际上控制了西欧,使西欧成为遏制苏联的前线。 (2分)
(2)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在世界市场上与美国展开激烈竞争,占据有利地位。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演变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分)
(三)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趋势,削弱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也冲击了两极格局。 (2分)
(4)日本和欧共体扩大了经济实力,政治上努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摆脱美国的控制。说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世界结构多极化的根本原因,材料2和材料3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分)
思考:1.日本的崛起
2. 欧洲共同体通过团结增强自身实力
3.中国的振兴
4、不结盟运动的崛起
【学以致用,读懂历史】一、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2、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强大的国际形势。
3.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四、重视科技和教育,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巩固练习】1-5 CCCBB 6-10 DDBAC
1、【分析】二战后,欧洲国家的现状是经济萧条、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二战后,在东方,苏联通过二战的影响力加深了对东欧的控制;在西方,美国也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渗透。作者在材料中提出的“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观点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C
2、【分析】引文的主体是“欧洲”。注意这句话“欧洲产生了轻快的、充满活力的、创造性的文明”,主要体现了欧洲的复兴。马歇尔计划本质上是美国控制西欧的一项措施,故A项错误;东欧国家参加经济合作理事会是苏联控制东欧的一项措施,故B项错误;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欧洲经济迅速崛起,国际地位提高,故C项正确;西欧国家于1949年加入北约,这是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军事联盟,因此D项是错误的。 【答案】C
3、【分析】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不愿再像过去那样受美国控制,开始积极致力于提高国际政治地位。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故选C项。【答案】C
4、【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西欧、日本以及新独立国家的崛起和联盟,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B
5.答案B。从时间分析可以看出,法国在欧洲统一过程中成功试验了原子弹。此时,随着欧洲和日本的重新崛起,美国霸权相对衰落。也可以用排除法来解决问题。 20世纪60年代,多极格局尚未形成。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西欧国家非但没有衰落,反而再次崛起。
6.答案D.分析 根据《1961》可以看出,当时的军事集团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两者都是美苏“冷战”对抗的产物,因此相互关系是对抗性的。营地很清楚。
7.答案D.分析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说不,是因为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后,开始寻求政治强国的地位。
8.答案B.分析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向政府提交了对欧洲产生深远影响的“舒曼计划”。舒曼指出:“煤炭和钢铁生产的合资企业将确保欧洲联邦共同基础的建立和发展,也可以改变该地区长期生产武器而使自己成为受害者的命运。” “这样的联合联合生产意味着法德之间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实质上也是不可能的。”舒曼认为,如果“法国和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共同的最高权力之下”,德法之间的矛盾就可以得到解决,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就可以避免。所以正确答案是B。
9.答案A.分析 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欧洲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美国不得不调整对欧政策。 B 项未在材料中体现。 C项中的欧盟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 D项并不是美国在中美苏争霸中受挫的主要原因。
10.答案:C。分析:“二战结束仅25年”即20世纪70年代。此时,世界上仍然存在着美苏两极对抗。苏联进攻,美国防守,但冲突并没有缓和的趋势。因此,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标题。在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开始联合起来维护自身利益,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11.【分析】阅读材料表1、表2时,应根据表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以了解“世界经济”以来西欧国家和日本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美国的相对衰落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问题(1),概括一下美国、欧洲和日本之间的矛盾情况就足够了。问题(2)分析了欧洲和日本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在问题(3)中,应注意充分依据材料3,全面、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
【答】(1)美国、西欧、日本是三大支柱。
(二)原因:“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迅速复苏,西欧国家开始一体化进程;战后,日本实行民主改革,重视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在美国的支持下,经济有了很大的好转。快速发展;美国经济放缓,陷入越南战争泥潭。
影响:西欧和日本在政治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的霸权开始动摇。
(三)美苏对抗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新独立国家处于弱势地位,积极寻求维护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