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万元一斤,龙井43品种开采,茶农直播展示头道鲜龙井
简介:普惠金融的“飞行科技”就是你能飞多高。01 春茶一斤一万元,我却更着急
“绿中带黄,笔直笔直,好看吗?”
茶农苗姐拿起茶篮,凑近女儿的手机摄像头,向直播间200多名在线观众展示今天刚炒好的“头道仙”龙井43。
3月20日,“纯正”龙井43品种正式宣布开矿首日。龙井茶的另一个主要品种——群植则更晚,在月底。
在龙井问茶,“问”的是季节。经过漫长冬季的沉睡,茶树在春天最为生机勃勃。春茶芽细长,茶香淡雅,但可采量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增加,但味道和香气减少。
懂行的老茶客总会选择在清明节前甚至收获的第一天来梅家坞赏花、赏湖、品茶。俗话说,新茶新火,趁年轻做诗酒。不辜负美好时光。
每年这个时候,是茶农最忙碌、压力最大的“备”季。
头顶采摘的茶叶量少,当然是最贵的,一斤上万元的也不稀奇。长满蚕的人不是蚕农。与其他茶叶一样,龙井茶的大部分利润来自茶商。
龙井茶农老郑算了一下,他家一年卖干茶25到40公斤,收入大概几十万。卖未炒的鲜叶(茶青)也只能卖到几万元。
但采摘和加工都需要人力和机械。更新炒茶机、支付采茶工、茶叶包装费等资金需求巨大。
前几年的特殊时期,交通困难,销售不景气。如果收入和支出跟不上,工人的工资还是要发的。老郑只好向亲戚朋友借钱。
我村里的亲戚也是茶农,情况也差不多。他凑了凑,还差十万。无奈之下,老郑只能向县里专门放贷的“黑哥”借钱。
但这笔年利率高达38%的债务,一直压着老郑到现在。
这两年,老郑光是利息就付了10万多元,几乎和本金一样多了。后来,老郑只得把送货摩托车卖了几千元才付清尾款。
生意不好的时候要担心。生意好的时候,也会有好的烦恼。
今年,龙井茶的需求“强劲反弹”。一些顾客刚过完年就下单了,上海茶叶贸易公司的老顾客也纷纷来访。春茶季节这么短,我们得找更多的工人来采“金叶”,手炒茶还要跟上。
一筹莫展的老郑遇到了走村串户的工行客户经理小王。
王经理告诉老郑,工商银行有“农户e贷”,适合像老郑这样涉农小微企业:不需要抵押,还款时间一年左右,贷款利息还享受普惠利率。老郑一言下载了“兴农通”APP,手机点击几下,很快就申请到了20万元的贷款,正好赶上了今年的第一批收获。
与其向亲戚朋友求助,不如去找高利贷者。这是很多小企业急需用钱时别无选择的解决方案。但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改变了这一困境。
早在2011年8月,工商银行(.SH/1398.HK)就首次尝试在广东推行“小额便民贷款”。 4个月后,已有3200家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户均贷款120万元。
十二年后的今天,已有1.6亿像老郑一样的农民在“兴农通”APP上申请了涉农贷款。还有147万户小微企业,累计获得工商银行贷款超过2.23万亿元。 2023年,工商银行新增贷款平均利率低至3.55%。
02 “做小额信贷不能穿皮鞋”
在银行业,曾有这样一句话:“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银行就死;银行不贷款,中小企业就死”。
虽然结论看似“简单粗暴”,但也概括了银行与小微企业贷款之间的零和博弈困境以及普惠金融的实施。
由于固定资产比重小、金融体系不完善,中小微企业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金融体系不完善、不规范也是问题。
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微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才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主力军。
他们是海平面下的冰山,是沉默的大多数。微小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就是房间里看不见的大象,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截至2022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5200万户,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呈现“56789”特征——贡献税收收入50%以上,占比超过50%。占GDP的60%以上,发明专利占70%以上,吸纳就业岗位10万以上。 80%,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
他们创造了“56789”的奇迹,但也经受住了“生存”的严峻考验,甚至面临倒闭的困境。调查显示,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不足三年,生存五年以上的不足7%,生存十年以上的不足2%。
https://img1.baidu.com/it/u=432894446,62726495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50
对此,普惠金融有着明确的责任。
然而,无数像郑先生一样急需小额资金周转的小微企业主,却很难用传统的抵押贷款方式向银行借钱。许多人被迫求助于高利贷,引发大量恶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银行应如何对待小微企业,让小微企业“有利于你、有利于我”、“两全其美、多求多”?
“做小额信贷时,不能穿皮鞋。”
在一次高端国际银行业峰会上,格莱珉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向在场的银行家们坦白了这一点。他通常穿着拖鞋,挨家挨户地为需要贷款的人服务,赤脚在田里干活。
格莱珉银行自称为“穷人银行”,业务覆盖孟加拉国94%的村庄。目前,该银行已发放了375.8亿美元的无抵押贷款,对应1045万借款人,相当于每个借款人的平均贷款额仅为3600美元。截至2023年11月,贷款回收率高达96.71%。
格莱珉银行是世界各国普惠金融的标杆典范。尤努斯还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
就像不能穿皮鞋去稻田一样,要实现普惠金融,必须“反传统的信用理念”——从工作流程、员工团队、文化建设等一切都需要重新思考和梳理。
对此,国内中小银行因其深耕本土、下沉网点的特点,走上了本土化道路。
“不穿皮鞋”与名将戚继光的招兵之法类似。
例如,戚继光专门挑选了“黑壮厚皮的老实乡下人”上阵。他不要那些“皮肤白皙、行动敏捷、不怕见政府”的“城里人”。
戚继光抗击倭寇的主战场就在台州。台州当地一家银行的小微业务团队也继承了这一特点。
“小伟做得很好,进村的狗都不叫了。”
这就是以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为代表的“台州模式”。它是衡量信贷员绩效时的一个形象“KPI”。
狗不叫意味着与信贷员的见面是熟悉而亲切的。台州模式做小微企业有几大经验,比如“不看公司治理,只看家族治理”、“两有一无(有意愿、有能力、有能力)”。无不良习惯)”等,这些都体现了基于本土文化的商业模式的构建。关系信用,360度尽职调查方式,增加信息获取方式。
但台州银行的“超级贷官”模式需要大量本土经验丰富的人才。
台州银行约1万名员工中,仅客户经理就有5000多名,这是真正的人群战术。他们需要有独立思想、能够学习、理解人;还要有周边优势,待人友善,懂得服务。
由于业务都是本地化,中小银行还是可以借鉴“人海战术”的。但这对于业务遍及全国乃至全球、资产往往达到数十万亿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尝试了新加坡淡马锡的“信贷工厂”模式,发展普惠信贷。 “信用工厂”的核心在于流程化设计。单个银行员工可以负责某些环节,而无需掌握整个流程,使得普惠信贷处理更加高效,但也存在个性化等瓶颈。
对于“国家队”来说,谈到普惠金融,即使是针对“信用信息不对称”这一关键点,也不能只从单点入手,而必须着眼于基础基础。利用数字技术的“颠覆性”创新力量,深化科技金融体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中国农业银行(.SH/1288.HK)“惠农网贷”聚焦涉农多个场景,包括农业生产托管、智慧农田仓储、智慧畜牧、智慧合作社管理等。
交通银行(.SH/3328.HK)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引擎信贷体系具有“可集成、可扩展、可复制”的特点。
在工商银行的操作风险控制体系中,99%都是数字化业务。数字劳动力每年的工作量超过3万名自然人,可谓时下流行的“数字人海战术”。
03 卫星在天上,数据在潜入“海”
普惠金融不靠感情做慈善。
自1983年成立以来,除了孟加拉国遭遇洪灾的两年外,格莱珉银行每年都获得可观利润。 2005年,利润甚至达到1521万美元。
尤努斯已向7万多名乞丐发放贷款,帮助他们自食其力,重新开始生活。但尤努斯也承认,格莱珉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在10%左右。
像工商银行这样低至3.55%的普惠贷款,响应人民银行降低融资成本的要求,就像嚼“骨头里的肉”。
即使我们在这项业务中不考虑“超额”利润,而只是“治未病”、防范风险,如何才能降本增效,同时还扩大信息获取的维度,甚至更好地服务小农和微型农?
答案是卫星。
去年秋天,王正刚在手机应用上圈出了自己承包的2000亩土地。几分钟后,银行直接给了他100万,没有要求任何抵押品。
王正刚是苏家屯黑林台村的种粮大户。往年,粮食收获季节到来,他要等银行核实自己的种植面积,交不出担保就拿不到钱。
但借助AI云图卫星遥感技术“黑科技”,分析耕地面积、农作物类型、评估贷款规模、进行土地监测,用“数据跑腿”代替“小事”信贷员的注册。
https://img2.baidu.com/it/u=1632574361,233359193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422
“他们还会打电话告诉我哪块地长得不好,让我过去看看。”王正刚感觉不可思议。
生长探测、产量估算、灾害预警等卫星遥感监测,为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信用尽职调查、贷后监测预警提供了客观真实的数据来源。还可与覆盖作物生长周期各个环节的种植“e贷”结合,适应农业种植场景。
现代普惠金融形态从尤努斯时期的小额信贷模式,发展到小额信贷阶段,再到传统普惠金融,如今已经进入“数字普惠”时代。
数字普惠金融将传统小额贷款拓展细分为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的边界不断动态拓展。
它不仅可以“发射卫星”上天,还可以“潜入”数据蓝海。
与《繁花》中闯入上海的杭州商人范先生一样,耿先生也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漂子”,扎根于铜川路。但耿先生做的生意更像是里面的淘淘——批发海鲜产品然后卖给餐馆。
铜川路海鲜市场于1996年开业,至今仍是上海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之一。铜川路400个摊位中,有一个卖海鲜和牛肉的耿先生。
至真园原型苔藓盛园的许多招牌菜——松子鳜鱼、焗扇贝、海王蛤焖豆面以及“十里洋场”黄河路、南京路上的各家餐厅都是耿先生提供的。
“老长晨光”事件后,耿先生的业务扩大,获得了多项代理权。十年前,他进入餐饮行业,开了一家海鲜餐厅。由于食材的原产地有保证,餐厅的生意还是不错的。依靠老客户的支持才度过了疫情最困难的时期。今年,耿先生计划走出上海,到其他地方开更多店。
一家小企业、一家传统餐饮企业无法赢得消费创投机构“可复制”逻辑的青睐。 “你还是得依赖你的银行老朋友。”耿先生的老朋友张经理来到“白香香”也不忘做生意,向他推荐了工行新推出的“商行快贷”。
当然,手机APP申请、在线需求提交、一键授权使用多场景数据、贷款额度实时计算等全部一气呵成。店铺是租的,海鲜是来了就卖,耿先生没有固定资产。我之所以能顺利拿到贷款,就是因为耿先生的“数据”太好了。
数据是数字包容性的核心资产。即使对于老朋友和老客户来说,与个体银行层面交换的数据也非常有限。与该客户相关的大量经营和非经营活动数据均存储在银联端。
因此,贷款银行需要打破各方壁垒,在保持安全合规的同时,深入沉睡在“蓝海”的海量数据中。
工商银行与银联合作构建商户默认模型,使用联邦学习平台隐私计算技术。
简单来说,耿先生申请贷款时,工行对耿先生的身份信息进行加密并作为查询条件,查询出耿先生的100个有价值的特征点(如获单波动、交易流水等)。银联,并计算出密文。商户的默认分数随后返回给工商银行。
ICBC的隐私计算节点将解密后的商户评级返回给业务系统,业务系统会自动批准它们,当然速度很快。
如果耿先生开局不利,未来扩店失败,智能风控系统还可以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向客户经理发出预警。
依托智能系统的风控管理,耿先生的老朋友张经理的银行还发展了110多家同样以轻资产运营为主要方式的品牌酒店连锁加盟商,成为“场景融资”贷款顾客。贷款超3.2亿元。其中很多都是耿先生的客户。
银联数据只是其中之一。 “1+N”多维度信用风险防控体系以及“工银融安e”系列风险管理智能系统,联合工行内部、公信系统、国内外金融同业多方,国内外反欺诈组织等。权威信息风险类型超过200个,数据库总规模超过30亿。
资产质量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以往普惠业务经营的难点和痛点。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廖林提到,近年来,工商银行借力数字化工商银行建设,加强科技赋能,正在探索建设具有“数字化接入、智能风控、线上线下联动”三大特点的全能银行。交叉验证”。惠金融全流程风控体系。
骨头不容易咀嚼。但如果掌握了窍门,下功夫,就能做到低成本、高效率的防控、管控风险,还是能吃到点肉的。
截至2023年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6%,较上年末下降2个BP;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剪刀差连续15个季度保持负值。
与此同时,业绩整体稳步增长。最新财报显示,工商银行总资产较上年增长近13%,净利润同比增长0.8%。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和加权平均净资产回报率(ROE)分别达到0.87%和10.66%。
2023年,工行数字普惠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加大小额、信贷、线上产品创新。该中心还将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协助银行获取和评估潜在客户的商业和农业资产信息,提供综合数字信贷服务。
在该中心之外,还有工行金融科技人员36000名,数据分析师9375名。当然,还要加上前面提到的3万名“数字化劳动力”。
通过利用数据元素驱动商业模式变革,数字普惠能够成长为健康可持续的商业,并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效益,真正实现初衷。
谈到如何做好普惠金融,业内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飞机不是飞得有多高,而是飞得有多低”。
如今,穿上数字技术的“机甲”,普惠可以上天,也可以潜入大海。最终,上天入海的目的就是要脚踏实地,回到“金融为民”的乐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