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与美洲国家农业合作新重点:深入研究农业政策与国别情况
新形势下我国与美洲国家农业合作新重点内容开展美洲国家情况研究。
继续高度重视对美洲不同国家农业政策法规、金融贸易、农业行政管理制度等的研究,不断提高我国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不断提高我国与美洲农业合作水平。
首先,要认真研究美洲国家的农业政策。在影响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农业政策处于核心地位。农业政策本身不能增加农业资源,但可以改变生产要素的环境和相对价格,从而影响农业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效率。因此,农业政策强烈影响着农业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农业政策,不断探索可行的农业监管方法。他们希望通过农业政策的调整和转变,协调农民、消费者和国家的利益,使农业发展得到强有力的政策保障。随着入世后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全面融合,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带来的双重挑战。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各国农业政策格局的变化,审时度势,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业政策。农业政策必须既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又符合中国国情,才能有效保护我国农业。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农业政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自然资源和经济水平对于农业政策制定的特殊意义。在认识和把握其规律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农业政策体系。
二是认真研究美洲国家的法律法规。美洲国家的双边合作和贸易行为尽管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但仍然有其法律依据。由于对美洲国家的法律法规缺乏深入研究,我国政府和企业在与美洲国家的合作和投资发展中经常遇到一些麻烦,有时甚至导致发展和合作活动受挫。我们要加强对美洲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研究,熟悉其相关法律规定和操作模式,以便在处理双边合作和贸易时依法应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事务。
第三,要认真研究美洲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作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机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美国等美洲国家建立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了支持农村建设资金流通的长效机制。有力支持了农村农业发展,维护了国家农民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加强对美国等美洲国家金融体系的研究,分析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及相关政策,并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进行借鉴和应用。这对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意义。
第四,要认真研究美洲国家的农业行政管理制度。农业行政体制是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建立的管理涉及农业和农村发展公共事务的一套组织制度体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不同的农业管理制度。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农业行政管理体制也会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美洲国家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从机构名称、职能分工、机构设置、运行机制、行政规范、资金等方面厘清和理顺其特点、特点和农业行政管理。只有顺应制度发展和改革的潮流,我们与他们的农业合作交流才能目标明确、措施有效、成效明显。研究和借鉴美洲国家农业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找到一些共性、普遍的规律,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消化吸收,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才能少走弯路,减少改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均采用“大农业部”农业行政管理模式,对“大农业”的“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实行一体化管理,全面负责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贸易和管理。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功能范围真正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履行职能时,有完备的法律、经济、行政等管理手段和方法。内部组织设置方面,按行业环节设置组织机构,对各环节实行综合管理。这种“大农业部”的农业行政管理模式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这是当今世界农业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趋势,值得我们借鉴和借鉴。
https://img2.baidu.com/it/u=1800532122,297916372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9
△与巴西农业部长、副部长对话
加强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比较研究。
继续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比较研究,掌握基本事实和基本情况,提高谈判协商能力和水平,维护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声誉和合法权益。农产品,揭穿中国粮食安全威胁等谣言,驳斥中国粮食安全威胁论等谣言。少数国家错误妖魔化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开展世界粮食安全比较研究。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粮食安全始终备受世界关注。 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发表《谁来养活中国》,首次提出“中国粮食安全威胁论”,称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粮食短缺,从而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20多年过去了,中国没有出现粮食短缺,但全球粮食危机正在逼近。一些西方国家为转移矛盾、推卸责任,声称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快速发展,食品、肉蛋奶等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是造成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当前食品价格上涨。一些西方媒体还援引中国和印度巨大的粮食和肉类消费数字,试图制造中印之间粮食安全威胁论。
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加强世界粮食安全比较研究,明确国际粮价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上涨,生产成本全线上涨,生物质能源快速发展,粮食需求不断增长。自然灾害导致部分地区减产,投机资本炒作等诸多因素直接影响粮食供需关系,推动粮价居高不下。同时,要积极利用各种国际场合和有效渠道宣传中国粮食安全成就和主张,不给“中国威胁论”谣言可乘之机。
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比较研究。统计显示,2005年和2006年我国输美食品合格率分别为99%和99.2%,而同期美国输华食品合格率分别为98.85%和99.08% 。中国输美食品合格率均在99%以上,高于美国输华食品合格率。事实上,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和范围的产品质量问题。要积极应对:一是加强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宣传报道,消除信息不对称,让海外采购商和消费者透明了解基本事实和基本情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原则。对妖魔化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错误言行进行合理有力的驳斥;二是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从源头上保护我国利益,特别注重用好国际规则和惯例,为我国经贸工作服务。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比较研究,开展重点国家信息收集和研究,掌握重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事实和基本情况。四是加强与有关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建立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和责任追究农产品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中国产品的质量信誉。
注重农产品贸易研究分析。
注重农产品贸易研究与分析,特别是北美、南美农业强国的案例研究与分析。我们要对农产品贸易的重大变化和影响及时做出科学预警和决策,保护我国农业,防止我国农业受到损害。对农业的影响和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我国作为农村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国外廉价农产品对我国农业产业和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影响,做好农产品贸易研究分析,调整进口农产品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实现农产品贸易结构均衡发展。切实保护我国的农业产业。
一是建立中国及北美(美国、加拿大)、南美(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相对准确地预测了美洲国家的情况。大豆、棉花、玉米、小麦、畜禽、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产量、出口能力和市场份额有效引导中美农产品贸易。
二是建立农产品贸易进口预警机制,加强对大豆、棉花、玉米等美洲国家主要农产品进口对我国农业影响的跟踪研究,开展农产品贸易等必要的基础工作。损害调查和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我国农业受到损害威胁或面临贸易争端时,应有效运用各种贸易救济措施,确保我国农业避免或减少损失。
三是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及时监测输美洲部分大宗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贸易数量和价格,跟踪分析其在出口国市场的价格和数量走势,并监控可能的贸易冲突。根据因素发出预警信号,及时应对农产品贸易摩擦,防止我国对某一目标市场农产品出口过于集中或增长过快,导致目标市场所在国目的是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或保障措施。
https://img0.baidu.com/it/u=3810517694,380366731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07
四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贸易争端应对机制。我国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美国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它们目前极易受到反倾销调查。要充分重视反倾销应诉工作,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开展调查,出面收集材料,认真组织企业应诉,改进反倾销应诉工作。发挥自身防御能力,争取有利结果。
不断寻找新的合作领域。
在农业合作中,我们坚持求同存异,坚持充分开发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工作原则,不断寻求新的合作领域。
由于全球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客观上的不均匀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依靠本国的资源来发展经济。因此,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投资、开发或贸易来合理、有效地配置所需资源,已成为国际通行模式。一国经济要发展,就必须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赢。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地少的发展中大国。农业发展必须放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通过不断扩大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我们必须大力开发两种资源,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市场可以最大程度地突破资源短缺的制约,为农业发展创造有效空间。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农业强大的秘诀之一,就是很早就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和资本优势,引领跨境投资和贸易。活动。最大限度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获取最大效益。
因此,我国与美洲国家农业合作与交流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原则,不断寻求新的合作领域,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以达到竞争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
△参观古巴最著名的烟草加工厂
一是加强与美洲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耕地和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双重重要挑战。美洲国家农业自然条件优越,人均耕地、水、森林、草原等资源均高于我国,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一些拉美国家农业生产水平很低,粮食安全缺乏。他们非常渴望与中方加强合作与交流,帮助他们发展农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战略谋划与美国国家农业资源合作开发。
二是加强与美洲国家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引起世界农业的巨大变革,已成为支撑各国农业发展的基石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美洲国家都把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研发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此,我们必须加强与美国国家的合作研发,加快我国高科技农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步伐,使我国的农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要逐步准备和引进美洲国家一些已经工业化或接近工业化的农业高新技术,加快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水平;要探索在美洲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或地区建立农业高科技机构的有效途径。研发机构或企业应利用当地科技智力资源和研发设施,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高新技术和产品:以拉美国家为重点,推广我国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和产品。中国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发出许多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产品。如果我们利用这些经验和技术对拉美进行投资,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效益。中方企业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或良种,对方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双方共享技术合作收益。这种模式几乎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所有部门,拉美国家也对此感兴趣。因此,根据拉美国家的资源条件和农业发展需求,对已经成功的先进实用技术进行进一步筛选、汇集、评价和必要的改进试验研究,形成适合拉美国家国情的先进实用技术。拉美国家和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国家可以将技术向有关国家进行示范和推广,不仅有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效提升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影响力,合作随着我国科技的良好落实外交战略要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效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