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2-9 22:13:42

中国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叠加:分母效应下的资源优化配置机遇

2022 年,中国人口近 61 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中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60 岁人口的比例已远超过0-14岁人口的比例。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叠加带来哪些机遇?

“分母效应”带来的资源优化配置机会。

在中宏观察员、中国老龄协会业务部主任李志宏看来,我们首先要善于把握“分母效应”带来的资源优化配置的机会。在接受本网专访时,李志宏指出,第一个“分母效应”是人口负增长,自然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的人均密度将会增加。比如大家都在说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程度比较高,农村人口不仅“老少少,还跑”。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农村人口的负增长和老龄化逐渐缓解了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人多地少的矛盾,人均耕地面积增加,有利于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据估计,到 2050 年,中国 15-59 岁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将从目前的 3 亿下降到 5200 万。在保持18亿亩耕地红线的情况下,人均耕地面积将从6亩增加到34亩以上,为适度规模农业经营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个“分母效应”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改变了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重老轻小”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将改变公共服务消费者的构成,老年人群将成为主要消费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老年人群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消费行为既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两点决定了人口老龄化将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产品、设施、活动和团队建设产生综合影响。按照人口老龄化要求,引导基本公共服务生产和交付,提高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务总量,将成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结构调整、优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未来人口负增长将是连续的,年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依次增长,这也为公共服务资源的有序转移提供了空间。例如,一些农村闲置的校舍已被改建为养老服务设施。未来要调整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理念,现在提出推动“适老适幼”的转变,统筹解决“一老一年轻”的问题,这当然是非常好的。但未来需要超越“宜老宜幼”的概念,更加注重各项公共服务资源的灵活配置。例如,我们在社区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时,需要打破人与人的分化,更加具有年龄包容性和多才多艺性,满足全人口生命周期的要求。在这方面,一些部门提供了良好的理念和做法,如完整的社区建设或全龄社区建设,以确保社区居民能够就地养老,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享受全方位的服务,而无需随着居民的老龄化而重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缓解了“收缩效应”带来的紧张平衡。

https://img2.baidu.com/it/u=345344734,139554018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8&h=525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挑战。老龄化社会带来了许多经济、社会和健康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同时维护一个可持续的社会。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主要负责人近日表示,未来,中国将重点发展老年经济,提高老年人福祉,培育潜力产业,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进一步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增添新动力, 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期待国际社会在银发经济领域的合作,巩固互利共赢的合作纽带。

中宏观察员、中国老龄协会业务部主任李志宏在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在人口庞大的情况下,中国很多资源的供需处于紧张平衡状态,而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则缓解了许多领域的紧张平衡。首先是缓解教育资源供需紧张的平衡。儿童人数的减少,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面临的“进托难”和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

二是缓解就业机会供应紧张的平衡。劳动年龄人口特别是青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将缓解长期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这一说法得到了研究的支持。例如,研究表明,从 2010 年到 2060 年,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失业和教育”领域的公共支出在“老龄化成本”中的比例将下降。

三是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紧张平衡。此前,人口控制使中国成功摆脱了“低水平均衡陷阱”,实现了经济腾飞。未来,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将叠加,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将进一步减轻。此外,扩大非物质消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消费模式是中国未来消费扩张的主导方向。

与中青年群体相比,服务消费和精神消费在老年人群消费构成中的占比显著,消费行为更加理性,消费理念更加节俭。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年人群的消费模式更接近于符合中国国情的文明、经济、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及其比重的增加,将有助于中国扩大非物质消费,形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实证研究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后,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https://img1.baidu.com/it/u=1111819072,311484181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15&h=500

人力资本红利和长寿红利的叠加可以减轻依赖的实际负担

老龄化是指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显着增加的现象,已成为日本和德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问题。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老年人口的增加已成为必然趋势。统计数据显示,世界老年人口目前占世界总人口的 22%,一些预测者认为到 2050 年将超过 33%。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其影响更为严重。



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生人数急剧下降,给社会保障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在多个方面找到解决方案。舆论认为,政府应加强对社会保障体系的监督管理,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政策,可以促进就业和创业,提高人们的热情和参与性,从而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缴费人数。

中宏观察员、中国老龄协会业务部主任李志宏在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根据最新的人口预测数据,未来中国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持续上升。此前,全国老龄化委员会组织实施了一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显示整个社会抚养比的峰值将超过 100%,最近有学者预测峰值将超过 140%。如此高的抚养比引发了社交焦虑和悲观情绪。我认为,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实际的支持负担可能没有那么重。就老年抚养比而言,养老抚养比的分母将迎来人力资本红利。中国普及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1%,九年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4%,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各级教育覆盖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22 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 11 年,比 10 年前增加 1.26 年,预计到 2035 年将增加到 12 年。这意味着我们的人口红利逐渐缩小,但挖掘人力资本红利的机会已经到来,如果开发利用得当,整个社会的支持能力就会提高。我们来看看养老抚养比的分子,它将迎来长寿红利。根据联合国总体规划,到 2035 年,60-69 岁的老年人口比例基本将达到 50% 以上。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优势,抚养孩子的负担较轻,2035 年之前进入这个年龄段的新群体大多是当下的中年人群,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潜在人力资源。如果能够及时调整和完善养老制度和人力资源发展政策,可以有效扩大人力资源供给,获得“长寿红利”。大家都在谈论人力资本红利和长寿红利,如果把这两块红利叠加分析,可以有效降低实际的养老抚养比。换言之,“长寿红利”会把骑车人变成拉车人,而“人力资本红利”会提高拉车人的能力,从而有效减轻实际的支撑负担,进而降低整个社会的“老龄化成本”,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和条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叠加:分母效应下的资源优化配置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