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节16年变迁:电商平台促销战线拉长与热度减退
【】电商平台创立第16个年头,双11战线进一步拉长。 10月14日晚上8点,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今年的双11活动,比去年提前了10天左右,比首届双11提前了一个月。
年复一年,京东、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各大电商平台以及电商主播和商家进入新的双11周期。各种补贴、促销、促销活动层出不穷,但依然无法改变双11的趋势。 11日天气渐冷。
电商促销日趋“冷淡”
曾几何时,一提到双11,人们就会想到“买买买”。不仅创造了诸多销售奇迹,更推动了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
回顾历史数据,双11的交易额逐年增长。从2009年的5000万元起步,2014年突破500亿元大关,2016年达到1207.48亿元,2020年达到4982亿元的历史新高,2021年交易额接近5400亿元。 。
后来,天猫不再公布总交易额,但大家都清楚地知道:双11销售增速逐年放缓。毫无疑问,持续多年的双11的内卷化,不仅困住了商家,也困住了平台,甚至连消费者都厌倦了。
在商家层面,双11带量涨价引发了利润空间压缩、成本上升、售后压力大等诸多问题。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商家需要不断压低价格,导致利润空间严重压缩。在追求销量的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在平台层面,由于双11的体量,如何吸引和留住用户成为平台面临的巨大挑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进入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导致各平台的流量相对有限,流量竞争日趋激烈。
在消费者层面,双11需要越来越多的关注,日益复杂的促销活动和规则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和疲惫,降低了购物体验。消费者对双11的态度日趋理性。他们不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各种复杂的折扣规则,而是更愿意选择简单直接的购物方式。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双11很难重现昔日的商业奇迹。不过,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在双十一期间仍具有显着优势。即使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些平台也必须坚持下去,所以改变是必要的。
今年双11节奏变了
过去几年,各线上平台普遍以双11期间争夺全网最低价为主,市场卷入严重。 2024年双11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平台依然提供一系列优惠补贴,但不再盲目“介入”,而是强调给商家和消费者新的体验。
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平台似乎已经达成共识,本次双11有三个关键词:延长时程、不搞低价、改善商户生存条件。
首先,双11预售时间越来越长,最终目标无疑是增加总交易量。通过延长活动周期,电商平台可以减轻快递公司和商家的备货压力,更好地规划物流和库存,同时给予消费者充足的购物时间,从而有效促进销售增长。
其次,双11低价策略弱化,注重服务细节。这一变化是为了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
去年双11,淘宝、京东、抖音等各大平台竞相将“全网最低价”作为最大亮点。今年双11,亮点转向优质服务。淘宝为此推出了多项举措,包括为新疆地区提供包邮服务、推出先用后付的购物模式、为88VIP会员提供包邮服务等。
三是双11商户服务升级,为商户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支持中小商户发展。商家对双十一的态度已经从期待转变为应对。这一变化使得双十一难以带来显着的收入增长。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淘宝、天猫积极对商家运营工具、机制、策略等进行调整和升级。
从今年淘宝、京东实施的一系列举措来看,双11促销思路已经从“靠低价吸引用户”转变为“注重细节打动用户”。
放松商家,让消费者更有利可图
京东和淘宝有着提高商家效率和消费者满意度的共同目标,但采取的行动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价格以外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淘宝充分利用庞大的商户资源、丰富的商品品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供应链生态优势,围绕供需双方不断创新。
一是实行新的商户评级体系,优化“只退款”功能,将售后自主权归还给商户;二是依托庞大的产品库和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AI营销方式为商家扩大销量。渠道;三是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推出一系列新颖有趣的购物体验。
从“只退款”政策来看,淘宝于8月9日针对所有商家推出了“只退款”优化策略,店铺综合体验得分较高的商家在面对“只退款”申请时拥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不仅如此,天猫还取消了每年的平台软件服务费,并推出了近10项营商举措,包括为各品牌和商家提供AI营商效率工具、免费营商顾问、航运物流补贴等。
京东依托强大的物流和售后服务体系,优化供应链流程,减轻商家压力。还推出多项便民服务,直击消费者痛点,努力为供需作出新的贡献。
一方面,京东升级“春晓计划”,从流量支持、AI技术效率提升、超轻资产运营模式三个核心维度进一步加强对第三方卖家的支持。此次升级共涵盖首页频道流量激励、三星级规则升级、超亿元广告补贴、新商户直播激励、万元工具服务大礼包等共15项新举措。
另一方面,京东以“降价、提质”为前提,在牢牢把控产品质量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实惠的价格。
据了解,双11期间,京东每天可额外获得60元补贴、跨店购物满300元立减50元等优惠。超过10亿新品、众多知名品牌以及产业带工厂直供的优质产品蓄势待发,全力保障消费者享受实惠、高品质的购物体验。
总之,今年双11期间,京东和淘宝两大电商巨头巧妙结合各自优势,为双11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恶性内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反对过度竞争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的“双11”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是打破领先电商平台的支付壁垒,实现支付方式互通。 9月27日,淘宝正式宣布支持微信支付。购物时,可以在支付页面选择微信支付,两大巨头重新打通;有消息称,京东也将正式接入支付宝支付。
然后,开放领先电商平台的物流接口,实现物流系统的互联互通。 10月16日,京东物流与桃天集团正式达成合作。京东物流将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平台。平台商家可在发货后台直接选择京东物流。京东物流还将对接菜鸟快递和菜鸟邮政。包裹收集网站。
双11一直是电商平台最为激烈的竞技场。现在已经从竞争走向合作,这是电商行业下一阶段发展的良好开端。
一方面,电商平台在竞争中寻求合作,通过合作提升竞争力,这将为电商市场带来新动力。加强电商平台之间的合作,可以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优化服务体验、提高行业效率,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
另一方面,新趋势带来新规则,中国电商消费市场的节奏和玩法正在发生变化。电商平台优化策略、提升消费者体验、优化规则、增强商家与消费者的互动,将为行业多元化、多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双11的诸多新变化,包括支付壁垒的打破、物流互联、反价格内卷等,都指向一个答案:电商恶性内卷时代已经结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