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法史:科技与政治的交织,102部历法的背后故事
历法在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存在。称之为技术。从来没有任何一项技术受到如此高度的关注并上升到关乎国家命运的层面。称之为政治。一般的士大夫还真玩不转。 。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了102本历法,其中很多都有家破人亡的故事。争论都是从技术问题开始的,但最终都变成了政治问题。
用生命反抗的人
西汉时期,汉武帝下旨,征集天下天文学家制定新历法,引发了民间科学家与专家之间的争斗。
汉武帝采纳了民间科学家罗下洪的方案,颁布了《太初历》。后来他想提拔罗下红做官,但罗下红不肯接受,回到家乡隐士。历史证明,他做出了非常明智的选择。
自《太初历》颁布以来,反对的声音就从未停止过。最早的反对先锋就是司马迁本人。他不仅公开反对李太初,而且还利用自己的权力,在他统治下的《史记》中只记录了这一重大立法变革的一句话。
反对太初历最有权势的人是二十六年后汉昭帝的太师令张守王。汉昭帝元丰三年正月,有人发现泰山上有一石自立。上方的树林里,枯死的柳树又长出了叶子。叶子上蜿蜒的虫蚀痕迹,看上去就像“公孙氏病已立”的字样,这种东西在古人看来是一种奇怪的现象。章寿王立即上书说:“历法是天地大年表。这是神所做的。传给黄帝调整历法,自汉元以来一直沿用。今日阴阳未调,不如改历。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李太初的错!
昭帝不信,便让历使冼于里人谴责章守王,叫他不要胡言乱语,章守王不肯接受。昭帝再次命鲜于王仁与宰相、御史、大将军、右将军史组成专家鉴定组。他们在上林清台花了五年时间进行测试,比较十一历法的密度。考核结果,张守王力距离最远。又进行一年比较,《太初历》成绩最密,夺得第一名;张寿王所著的《黄帝调历》成绩最差。铁的事实未能说服章守王。他不但没有说自己的好,反而找太初历的毛病,发现了破绽,说太初历是“乱世”。挣扎了这么久,昭帝实在是受够了。他以“念不祥之言,造怪言扰乱制度,不道德”为由,将张守王囚禁起来,以噤声。但顽固的张守王仍不肯接受。他宁死也不反抗到底,最终以生命结束了这场战斗。
用你的生命来正名
隋朝即将建立的时候,隋文帝打算“让自己的财富被天下知道”,为他的改朝制造一些舆论氛围,于是公开征召全国有识之士。社会创建日历。当时,出现了几位有识之士,其中包括曾任北齐官员的刘小孙,著名天文学家刘灼、刘徽,道士张宾等。
隋文帝采用张宾的《开皇历》,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好,而是因为张宾说隋文帝“有帝王之气”。自然科学工作者刘晓孙、刘灼站出来反对,提出了很多非常自然的科学原理。但文帝认为他们“并非破坏天历,而是思想怪异”,“徒劳相助,迷惑时人”,于是将他们逐出。北京。刘徽比较识时务,很快就抱住了张宾的大腿,成为皇帝的宠儿。
几年后,张斌去世了。刘晓孙再次来到京城,再次提起历书之争。他原本以为张斌死后,就没有人跟他说话了,没想到刘辉还在。刘徽镇压了奏折,并以“多年不为活动,居观台”为由,将刘晓孙关入司田监狱。刘晓孙苦于自己的意见听不到。他推着棺材在车上,拿着黄历在皇宫前放声大哭。这最终引起了隋文帝的注意,他下令人们进行实际测量和比较,然后再决定是否更改历法。实测证明,参与实测的刘小孙历和张周轩历均优于《开皇历》。
水终于出来了,云终于放晴了,雾终于散了。刘晓孙心中愤恨多年,提出先杀了刘徽,再商议改历。这种不友善的态度激怒了隋文帝,他暂停了修改历法的讨论。
不久,刘小孙就去世了。这时,日食计算的几次错误,让隋文帝下定决心重设历法。这次他让张周轩、袁崇等人负责。当年同样被赶出京城的刘灼,此时又出来了。他在历法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改进,提出了“气妖新术”。这次反对他的是张周轩。
距离他第一次热情参加台历试镜,已经过去近20年了。刘卓从一个40岁的文化人变成了一个老人。近二十年的时间,他的实力并没有增加。他被派往军队。几年后,他回到了京城。六十岁时,他上书新皇帝隋炀帝,仍要求与张周玄辩论,与他较量。他得到了机会,争论并获胜,但由于袁崇等人的阻挠,他的日历最终被搁置。两位刘姓自然科学家为此悔恨终生。
需要两代人的等待才能获得清白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法之争,持续了两个朝代,经历了三个皇帝,涉及多个国家的人民。这是明末清初传教士修历的事件。
明末崇祯年间,朝廷欲修改历法,命徐光启主持。徐是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和基督徒。他召集耶稣会士汤若望等人参加,制定了《崇祯年鉴》。还没完工,明朝就灭亡了。
清军入关后,汤若望投降清朝,崇祯历书更名为《世贤历》并颁布实施。任命汤若望为钦天监事。这引起了保守派的不满。
1657年,被免职回到国民党的官员吴明轩率先发起进攻。他两次写信指出汤若望的计算是错误的。第一个回应的是惠州人杨光。他先后写了一堆东西攻击汤若望等人“暗盗正朔之力,赠予西方”。发挥最大作用的是《请惩邪教》,其中说汤若望等人在历法上只写了200年,这是对清朝的一种暗示。佐不久。这句话刺痛了鳌拜等当时当权者的心。他派礼部将汤若望囚禁审问。汤若望的一大群助手和信徒被囚禁,其中五人很快被斩首。汤若望虽免死,但因年老中风,次年病死狱中。
《日历法》还导致了宗教迫害,全国各地大量信徒被捕、神职人员入狱。根本不懂天文知识的杨光宪,因为敢于拼搏,被提升为监察御史。他提出了一个口号:“宁中夏无良历,胜过中夏有西人”。
直到康熙消灭了鳌拜集团的亲政势力后,才重新组织了一次现场历试。以杨光宪为代表的旧法和以汤若望助手南怀仁为代表的新法分别测量了太阳的影子和星星。杨光先远远落后,南怀仁却是一模一样。至此,康熙终于清除了耶稣会士,以诬告罪罢免了杨光宪的职务,并为汤若望平反平反。一年后杨光因病去世。
清初的历法法案几乎是清末许多教案的预演。两百多年后,更多的“杨光宪”跳出来捍卫中国传统,哪怕是错误的,并对外国科学进行迫害和攻击。可惜当时没有开明的康熙主持正义,中国的大门只能靠大炮打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