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纳孩子成长的不同节奏:静待花开的智慧与策略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父母要做的就是“静候花开”。家长该如何接受孩子成长的“不同节奏”,根据孩子的特点积极引导,辩证地看待“待花开”?今晚,我们来听听金华教育学院副院长、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吴惠强是怎么说的↓↓↓如何接受孩子成长的“不同节奏”?
1、了解孩子成长规律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
●顺序式
●不平衡
●阶段
●个体差异
●差异化与互补性的协调
https://img0.baidu.com/it/u=3720805309,235989625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892
儿童的身体成熟先于心理成熟;充分认识儿童各年龄段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有利于后续的发展,否则下一阶段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儿童身心发展归根结底是尊重和适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扩大儿童发展范围的根本出路。
2、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家长如何辩证地理解“待花开”?
●“待花开”的教育理念是针对“教育的浮躁功利思潮”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去火降温”效果;
●“待花开花落”的教育理念强调,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教育不能“傲慢”、“破坏别人的成长”;
https://img0.baidu.com/it/u=2092072894,370640664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402
●“待花开花落”的教育理念客观上忽视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导致教育无作为的现象。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接受孩子成长的“不同节奏”,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
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静待鲜花盛开”的教育理念,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成长。
事实上,从婴儿到幼儿,再到青少年,再到年轻人,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回头路的。作为父母,千万不能等到孩子长大了才想弥补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乏引导和陪伴的情况。不要把“放手”当成“坐等花开”来掩盖家庭教育的惰性和不作为。
对于孩子来说,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因为孩子的成长归根结底是他自己的事。作为家长,我们要接受孩子成长的“不同节奏”,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主动引导,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的自我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发达。
来源|教育河微信公众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