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2-13 03:15:00

运动营养食品的定义与分类:满足运动人群特殊需求的食品解析

一:运动营养食品的定义:满足运动人群的生理代谢状态(指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体育锻炼,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且每次运动强度达到中等以上的人群) ),为运动能力和对某些营养素的特殊需要而专门加工的食品。

分析:我国运动营养食品尚无统一名称。它们也被称为运动营养补充品、运动营养品、运动营养保健品、强效营养素等,也与一般意义上的保健食品有重叠和重复,如维生素矿物质等。物质类是其一,蛋白质类仅用于运动人士。具体配方可能不同,属于食品范畴。另外,虽然它主要是为运动人士设计和使用的,但并不意味着非运动人士不能使用它。只是适不适合的问题。

第二:运动营养食品的分类有两个分类标准。

(一)按特征营养素分类

注:针对能量、蛋白质等不同需求而设计的运动营养食品分为三类。

1、能量补充: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能快速或持续提供能量的运动营养食品。

分析:常见的有运动饮料、葡萄糖粉、固体运动饮料(俗称糖粉)、能量胶、能量棒等;

2、能量控制类:能满足运动控制体重需要的运动营养食品,包括促进能量消耗和能量替代。

分析:常见的有维生素B1/B2、左旋肉碱、肌酸、咖啡因、膳食纤维粉、绿茶提取物、各种代糖、甜菜碱等;

3、蛋白质补充剂:以蛋白质和/或蛋白质水解物为主要成分的运动营养食品,能满足机体组织生长和修复的需要。

分析:常见的有各类蛋白粉(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分离蛋白、鱼蛋白等)、水解乳清蛋白、肽、小分子肽、BCAA、谷氨酰胺、氨基酸口服液等。

(二)按运动项目分类

注:为满足不同运动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运动营养食品分为三类。

1、速度与力量类:以肌酸为特色成分,是适合练习短跑、跳高、球类、举重、摔跤、柔道、跆拳道、健美、力量器械等人群的运动营养食品。

https://img1.baidu.com/it/u=1470915792,265816464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9

分析:一般有一水肌酸、锌镁复合肌酸、氮泵、精氨酸、HMB等;

2、耐力类:以维生素B1、维生素B2为特征成分,是适合从事中长跑、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划船、健美操、舞蹈等人群的运动营养食品。 、户外运动等

分析:一般有B族维生素、中链甘油三酯、维生素C、辅酶Q10等;

3、运动后恢复类:以肽为特色成分的运动营养食品,适合中等、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后恢复的人群。

分析:常见的有谷氨酰胺、BCAA、肌酸、β-丙氨酸、运动益生菌等;

三: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运动营养食品所用原料应符合相应标准和/或相关规定,不得添加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禁止的物质。

分析:明确规定运动营养食品不得含有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禁用的物质。尤其是职业运动员或竞技体育运动员在使用任何产品时都需要严格遵守反兴奋剂规定。目前,部分氮气泵产品因成分复杂、交叉污染等原因,容易含有违禁成分。

2、感官要求

运动营养食品的色、味、香、质、配制特性应符合相应产品的特性,不得有正常视力可见的异物。

分析:简单地说,它必须看起来像食物,并且可以食用,没有任何异物。

三、技术指标

这个比较复杂,也比较专业。首先,按特征营养素分类的各类产品需要满足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其中,蛋白质补充剂产品中优质蛋白质的比例应不低于50%。

分析:表1很详细,大家可以参考对比。

https://img0.baidu.com/it/u=1478796858,267832224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24&h=500

其次,按体育赛事分类的各类产品中必需和推荐成分应符合表2的要求,日常使用量应符合表3的要求。

分析:推荐的成分会有一定的效果。如果你购买的产品含有这些,那就是最好的。

分析:很多产品都是“概念添加”,即配方中包含了它们,但添加量太少,达不到预期效果。建议将它们添加到顶层。

其他是一些污染物和霉菌毒素的限量,这些物质一般不会在产品成分表中显示。对于普通消费者,不再赘述。

第四:标签

1、产品标签应符合GB 13432的规定。

2、标签应在主展示面上标明“运动营养食品”及产品类别。

3.如有不适合的组别,应在标签上注明。

4、添加肌酸的产品应在标签上标注“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婴儿不宜食用”。

第五:运动营养食品中可添加的营养素种类和含量。

运动营养食品可添加表A.1所列一种或多种营养素,其含量(每日)应符合表A.1的要求。

分析:矿物质有潜在的毒性,所以最好不要过量添加。

了解并学会识别运动营养食品,你就不会轻易上当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动营养食品的定义与分类:满足运动人群特殊需求的食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