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政协五化工作法推动基层协商全覆盖,提升边疆社会治理效能
近年来,红河州政协以“五化工作方式”全面推进“协商下基层”工作,积极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着力转变政协协商的优势。政协制度融入边境社会治理成效。实行“网格化”布局,推动“基层协商”有序进行。以开远、弥勒两市为试点,开展试点、总结推广,在全州建立了141个“基层谈判”会议室,形成了“大网格”工作格局,实现城乡全覆盖。 。州、县(市)两级主持会议委员、委员会联系县(市)、乡(街道)“咨询基层”工作,定期深入联络处进行调研指导积分并参与“咨询讨论”活动。同时,大力推动委员深入基层履职,确保乡(街道)政协委员办公室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以上“下基层咨询”座谈活动。
https://img1.baidu.com/it/u=2781335917,311480836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加强“制度化”建设,推动“咨询基层”常态化、长效化。按照“建机制、不建机构”的思路,发挥“政协委员之家”、“委员联络室”、乡(村)为民服务中心(站)等场所功能统筹推进,协商深入基层、群众家门口。认识到“一切都好商量”。制定印发《关于推动全国政协系统“咨询进基层”工作规范务实有效落实的实施意见》,从设立咨询专题、开展专题研究、组织咨询等方面制定规章制度深入讨论,转化协商成果,确保“协商下基层”工作标准落到实处、有效落实。弥勒、建水、个旧、绿春、河口五县政协案例入选省政协“基层咨询”50个典型案例。
用好“信息化”平台,推进“咨询下基层”,提高质量和效率。我们在全省率先完成“数字政协”国家级平台建设,实现13个县市全覆盖。通过搭建在线咨询平台,数字化赋能“基层谈判”。通过网上收集问题,提高问题的准确性,让人民群众对讨论的问题有“选择权”;开展网上报名和网上政论,发动群众报名参加现场咨询和网上咨询,增强咨询对象的广度,让人民群众拥有“参与权”和“参与权”。咨询活动中表达“;注重数据收集,加强网上意见建议的收集、有效利用和及时反馈。
https://img1.baidu.com/it/u=1174496142,369859312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60&h=383
坚持“具体”落实,推动“咨询基层”工作深入务实。组织开展“开展院坝协商、创建文明村庄”行动,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落实“协商到基层”工作,更好发挥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按照省政协“开展庭院坝协商,创建文明村庄”行动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成立专门小组等措施会议通过了工作班、建立联动机制、成立5支委员志愿服务队等措施。全面启动医院、大坝咨询工作。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人居环境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发展,以“五个一批”为抓手,扎实推进医院水坝会诊工作,推动农村普法、农村法制建设。夯实基础、化解矛盾、转变风俗、推进文明。目前,全州已选定33个重点示范村开展元坝咨询,梳理咨询问题181个,开展咨询活动59项,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109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