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2-16 07:55:49

杨利伟太空一日:飞船顺利飞行与失重体验的详细描述

杨利伟|太空一日

飞船随后的飞行非常顺利。近10分钟时,飞船似乎已进入轨道。我突然感到失重。

失重确实来得突然。因为一直有火箭在推动飞船,所以它总是在加速。加速时存在过载和相对重力。近10分钟后,最后一级火箭与飞船分离。突然,飞船没有了推力。我感觉身体突然被举了起来,我发现自己已经处于微重力环境中了。

这时,我被约束带固定在座位上。我肯定飘不起来,但我突然感觉自己要离开座位了,不再抓着座位了。我注意到飞船内的灰尘突然开始扬起。

灰尘是肯定有的,再干净,还是会有灰尘。九点多钟,阳光从两个舷窗照射下来。因为没有大气,就没有障碍。光线非常明亮,就像早晨拉开窗帘一样,细小的灰尘在光线中“升起”。像我一样,所有物体在失重时都会“上升”。仿佛机舱里的一切突然有了生命,有了翅膀,可以自由飞翔了。我的眼睛几乎不够。

我低头往下看,只见飞船内所有的束缚物、用来固定物体的绳索,都竖立着,微微晃动着,颇有韵律,非常漂亮。就像湖中的水草一样,它们在水中蓬勃生长,舞动着生命的活力。

我很惊讶。虽然我读过失重的描述,也曾经历过,但我从未在地面上见过这种现象,我无法想象如此奇怪的情况。

我清楚地知道,我真的进入了浩瀚的空间!

测控数据表明航天器正确入轨。此时它的速度已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即每秒7.83公里;轨道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400公里。

进入轨道两分钟后,飞船按照指令调整姿态。我的工作是操作太阳能电池板,使其像两只翅膀一样展开。随后,我按照程序向地面报告:“飞船工作正常!” “我的身体感觉很好。”

克服了第一次到达太空的不适后,除了要做的工作和与地面的配合外,我还渴望看看太空里是什么样子。但这需要等待地面的指示。

10点31分,机舱内环境监测正常,地面指挥员发出指令,允许我脱掉手套和束缚带。我心里久久不能等待。我以最快的速度脱下手套,解开绑在膝盖以下的束缚带,立刻飘了起来,然后拉动座椅,轻松过去,飘到了舷窗旁边。

哈,太空和地球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当选择先看太空还是先看地球时,我的心里涌动着对故土的浓浓眷恋,贪婪地往下看。

地球真的很美丽,美丽无比!

https://img1.baidu.com/it/u=2735442588,141610569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1180&h=800

以前我并不明白文学描述中的“美得令人窒息”是什么意思,但现在我真的屏住呼吸,久久地看着眼前的场景,我激动极了。

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一颗最美丽的星星矗立在宇宙舞台的中央,散发着令人窒息的七彩璀璨光芒。她穿着浅蓝色的纱裙,系着白色的丝带,就像天上缓缓飞翔的仙女。

我无法形容我内心的喜悦和钦佩。噢,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您是如此完美。

我仔细地打量着这颗美丽的星球,生怕错过任何一幕。我知道,这就是亿万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美丽,唯一的机会来到了我的面前。我必须为全体中国人好好审视一下。 ,我一边看,一边不停地按下相机的快门。我想保留我看到的所有奇怪的风景。

随着飞船的飞行,地球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不同的风景。我用尽脑子里所有的地理知识来观察她。当我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地图。通常我们会在家里转动地球仪来教孩子们地形的概念。但现在,我面前的大地以无与伦比的尺寸伸展着她宏伟的身躯。她的形象让所有地图都变得苍白。简单也让所有的地球仪变得沉闷乏味。它确实在宇宙中自由自在、生生不息地运行着,用它的宏伟和美丽向我诠释着生命之星的前世今生。

它似乎在告诉我,孩子,你必须知道地球母亲是如何在这浩瀚的宇宙中运转和生存的。你必须仔细观察你所居住的星球。她是宇宙的宠儿,你们人类也是她的宠儿。

地理知识告诉我,地球的大部分都被海洋覆盖。果然,我看到了一大片蓝色的海水。浩瀚的海洋傲然地展现出浩瀚壮观的全景。我还看到了黄绿的土地和连绵的山脉。这段时间,我看到了我们平常所说的天空。空中飘浮着一片片雪白的云朵。它们是那么的柔软、曼妙,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贴在了地面上。海洋、陆地、白云出现在飞船下方,缓缓而来,又缓缓离开。

当我当飞行员时,我曾经飞过内蒙古或新疆,看到下面绿色的草原和白色的羊群。现在我看到草原上云朵如羊,蔚蓝的大海和五彩斑斓的大地,覆盖着淡淡的白云,美丽极了。我只是随着这个美丽的星球一起旋转,乐此不疲。

在地球蓝色弯曲的地平线之外,是深邃、黑暗的宇宙。

我怀着敬佩的目光凝视着宇宙的远方。我在太空中看到的宇宙是黑色的,纯墨般的黑色。宇宙是真空的,没有空气折射光线,所以它是黑色的,与我们不同。从地面上看到的是蔚蓝的天空。去过西藏的人都见过满天繁星的半透明,现在在太空中观看星星更加彻底、明亮。没有物质遮挡,没有大气层造成的折射,看不到星星的闪烁现象。所有的星星从远处看去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颗一颗,就像一颗颗不同颜色的水晶宝石,挂在黑色的丝绒上。在背景上。

我知道,我还在轨道上飞行,还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怀抱,冲进宇宙深处。然而,这已经足够让我震惊了。我看不清宇宙中的许多行星,因为它们实际上与我们不同。距离非常远,很多都是以光年来衡量的。正因为如此,我才感觉到宇宙的浩瀚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尽管作为中国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我已经遨游过距地球表面400公里的太空,可以称得上是“宇航员”了。但实际上,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我只是一粒尘埃。

我不是一个容易对外界事物兴奋的人,但当我看到这些壮丽美丽的风景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原本很平静的我,心里想这想那。

我为人类的伟大和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感到自豪。中国人要让这种八吨重的金属飞船飞上数百公里进入太空,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虽然我对飞行原理非常了解,但是当我乘坐神舟五号在太空飞行时绕地球飞行时,我仍然觉得不可思议。我惊叹人类的能力,我为我们国家的强大、我们民族的伟大而深感自豪。

虽然我独自在太空中飞行,但我想到此刻正在热切等待的亿万中国人民。我不是一个人在飞行。我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更是代表全人类来到太空的。我所看到的一切都证明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功。我想我必须表达我的感受,于是我拿出太空笔,在工作日记的背面写下了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民来到了太空”来表达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骄傲。

这句话是我事先没有计划好的,因为太激动了,是用特制的笔在真空中写的,所以字写得很潦草。写完后,我立刻把它放在镜头前给大家看。 。我想表达我的自豪和喜悦,并与全国人民分享我的兴奋。

回到地面后,我在香港接受了采访。曾经有人问我:你在太空中看到过上帝吗?我刚才说,我看到了——全国人民都是我的上帝。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

https://img1.baidu.com/it/u=2037121494,233865484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是祖国和人民送我上天堂。祖国和人民是赋予我使命的“上帝”,是赋予我力量和勇气的“上帝”。当在太空飞行是最幸福、最激动的时刻时,我想到的是祖国,想到的是全国人民。

我不是喊口号,也许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这样的感觉。在浩瀚的太空中,看着无边无际的星空、大地、黑色的宇宙,我感觉自己很渺小,太渺小了。我只是地球上高级动物和人类中的一个个体。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努力,我不可能飞得那么高。我自然明白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祖国、什么是民族。

后来我特意和其他国家的宇航员交流了这段经历,大家都有类似的感受。

在随后的飞行时间里,工作之余,我抓住一切机会反复观看太空场景,体验失重的美妙状态。

只有去了太空,你才能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愿意支付昂贵的费用来进行太空之旅。这绝对称得上是一次梦幻之旅。

我乘坐的飞船每90分钟左右就能看到一次日出和日落的循环。我的整个飞行持续了将近一天。飞船一共绕地球飞行了14圈。我看了14次日出和日落。由于飞船的速度比较快,太阳的出现和落下就像一个跳跃的火球。

尤其是日出,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我在新疆天山看过日出,在家乡的海边也看过好几次日出。我每次都欢呼雀跃,但那些日出无法与太空日出相比。因为,在太空中,日出的参照物不是遥远的地平线或海岸,日出也不是在大气散射和折射的光线下出现的。在太空中,日出前的地球边缘呈现出明亮的白色,仿佛地球边缘镶嵌着一道美丽的金色边缘。随着飞船高速飞行,这道金色的边缘逐渐扩散开来,迅速照亮了整个地球,光明的一天到来了。当从白天过渡到黑夜的时候,地球逐渐变暗,一部分变黑,直到我看到的地球这一面完全融入到了宇宙的黑暗之中。

月亮也很有趣。白天看到的月亮是淡蓝色的,非常美丽;晚上看的时候,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部分,但是很亮。

飞船内的失重与地面上的人工失重不同。它并不能让你匆忙体验超过20秒,但它确实是“一张柔软的床”。我真的可以漂浮。在飞船的一侧,只要我用手触摸舱壁,它就会飘到另一侧。所有的东西,即使是重的东西,只要轻轻一碰就会飞起来。任何事情都可以暂停。在空中。如果喝水时不小心漏出水滴,它们不会散开,而是漂浮在空气中。您可以将液体塑造成各种形状,例如长条形和环形。如果不施加外力,它会在自身张力的作用下形成非常圆的球。人们可以不断地翻筋斗,玩弄各种形状的水。

我花更多的时间仔细观察地球。海岸线、山脉的轮廓、蜿蜒的河流都显得十分清晰。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家,思维方式就会不一样。随着身体的减肥,很多东西似乎都变得越来越轻,比如名利。但其他的东西在我心里会变得更加清晰,更加珍贵,比如祖国,比如亲人。

每当我飞越祖国上空,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向下看。太空浩瀚无边,但最令人牵挂的只有我们地球上的家园。

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微信号XU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利伟太空一日:飞船顺利飞行与失重体验的详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