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A股打新市场回暖,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显著,打新赚钱效应显现
由于市场整体估值大幅下滑,IPO持续收紧,今年新股市盈率和发行价格大幅下降,新股盈利效应明显。文|康国梁
编辑|杨秀红
今年以来,A股进入新股行情,一改2023年的低迷状态,年内97%以上新股上市首日收涨,“大肉扒”频出出现了。
10月11日,主营印刷版材的新股C强邦新材(.SZ)上市首日涨幅超17倍,涨幅达1739%。名列今年新股榜单第一名,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当日上市的主要从事矿山工程建设的新股铜官矿建(.BJ)上市首日也大幅上涨,收盘涨幅达731.41%。
9月30日上市的主营印刷材料的新股长联科技(.SZ),上市首日高开368.75%。盘中两次触发涨停,最高触及408元/股,当日收盘价381元/股。 ,相比21.12元/股的发行价,涨幅高达1703.98%。按首期中奖500股计算,最高可获利约19.34万元。从这个收入来看,这只股票是今年所有新股中最大的“肉彩票”。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新盘A股整体表现火爆,破发率明显降低,盈利效果远超近两年。年内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高达187.89%,是2023年的2.83倍。按照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新股收益,今年首奖平均浮动利润达到1.81万元,是2023年的2.74倍。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整体估值大幅下滑以及IPO(首次公开发行)持续收紧,新股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价格均大幅下降。因此,今年新股上市后的表现也普遍不错,A股以往的盈利效应再次显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新品创利效应再现
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A股IPO市场相对趋紧,新股发行数量明显减少。截至10月15日,今年仅上市新股71只,其中主板新股20只,科创板新股10只。创业板新股仅26只,北交所新股15只,涵盖科技、医药、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行业。 2023年同期,A股新股上市数量为267只,2023年全年新股上市数量为313只。
今年已上市的71只新股中,有69只新股首日上涨,占比超过97%。只有两只新股上市首日没有上涨,分别是海升药业(.BJ),该公司于2月2日在北交所上市,首日收盘价与发行价相同、海升药业(.BJ)于2月8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海和敬(.SH)科创板挂牌,首日股价破发。由此推算,今年上市新股上市首日突破率仅为1.4%左右,远低于2023年全年的17%和2022年全年的29%。
https://img2.baidu.com/it/u=1864492383,220613365&fm=253&fmt=JPEG?w=820&h=572
从上市首日涨幅来看,71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高达187.89%。 2022年和2023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分别为42.82%和66.45%。与此同时,今年上市首日股价翻倍的新股有42只,占比近60%。但2023年全年,这一比例仅为19%。
从投资者中标收益来看,如果按照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新股收益,今年所有新股首中标平均收益为1.81万元。其中,年内浮盈过万元的新股共有41只,占比58%。赚新钱的效果是非常显着的。相比之下,2023年新彩新股平均浮动利润为6608元,2022年新股平均浮动利润为4160元。今年新彩新股平均浮动利润是2023年的2.74倍,2022年的4.35倍。 。
从板块来看,创业板今年的新营收表现非常出色。按首日收盘价计算,创业板新股平均每抽可赚2.98万元,明显好于其他板块。同时,今年创业板新股首日破发率为0。今年科创板新股平均每手可赚1.72万元,主板新股有平均利润12300元。北交所新股盈利最低,为6129元。
从新股收入来看,今年新股市场“大肉抽奖”频繁。其中,9月30日上市的创业板新股长联科技股价首日表现十分强劲。盘中最高价达到408元/股,最终收涨381元/股,较发行价21.12元/股上涨1703.98元。 %。如果按照首日收盘价计算,中意签约可赚17.99万元,是今年所有新股中最大的“肉彩”。
其他新股中,创业板新股新星星云(.SZ)一手可赚12.85万元,深交所主板新股C强邦新材(.SZ)一手可赚12.85万元。一件84100元。如果按照价格计算,可以赚11.8万元。如果中了科创板新股大梦数据(.SH),就能赚到7.69万元。如果按照盘中最高价计算,可以赚到11.31万元。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今年新股上市的赚钱效应与2021年之前A股新股上市的赚钱效应接近。
估值下降是主要原因
为什么今年新股的回报这么高?业内人士认为,这与今年上市新股市盈率较前两年大幅下降有很大关系。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0月15日,A股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1.03倍。 2022年和2023年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分别为51.67倍和43.2倍。对比显示,今年新股发行市盈率明显低于前两年。其中,今年以来,科创板、创业板等沪深交易所上市的56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2.4倍,远低于2018年新股发行市盈率。 2023年沪深交易所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1.77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新股中,一半以上市盈率低于20倍。新股市盈率最高的是3月29日上市的科创板新股中创股份(.SH),其中,发行市盈率为49.01倍。
近两年上市的新股中,不乏估值数百倍的新股。例如,2022年4月22日上市的纳信微(.SH)的发行市盈率高达574.05倍,2022年2月10日上市的东微一半的发行市盈率广东(.SH)市盈率高达429.3倍,康熙通信发行市盈率2023年11月17日上市的(.SH)也达到了441.18倍。
https://img1.baidu.com/it/u=380650624,232339524&fm=253&fmt=JPEG?w=820&h=572
从首发价格来看,今年所有新股的平均发行价格仅为23.81元/股。其中,发行价超过100元的新股仅有一只,即2月8日上市的新星星云,首发价126.89元。 /分享。
相比之下,2023年新股发行平均价格为29.95元/股,2022年新股发行平均价格为35.38元/股,其中9月29日上市的万润新能(.SH)、 2022年,首次亮相。价格高达299.88元/股。
“注册制全面实施后,新股发行市盈率23倍的传统隐形红线已被撤销。部分新上市新股初始估值过高,透支了股票的空间这是近两年上市新股频频破发的关键原因,A股闭目求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位参与其中的业内人士表示。新进展。
据了解,近两年,新股发行市场出现了“市盈率高、首发价高、破发率高”的现象。投资者对新股的热情也明显下降。根据前两年的破发率,近30%的投资者在2022年新投资会亏损,近20%的投资者在2023年新投资会亏损。 “新股”现象日益明显。 2022年,百元新股经纬恒润(.SH)甚至有三分之一的放弃率。
中彩票的难度是原来的十倍
虽然今年新股的收益较前两年更为丰厚,“闭眼新股”的赚钱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但由于不少投资者对新股的追捧,新市场方面,今年新股的中标率比前两年要低,获得新玩家变得更加困难。
Wind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新上市股票的平均网上胜率大幅下降至0.0543%,最高胜率仅为0.5000%,最低为0.0169%。相比之下,2023年上市新股网上平均中签率为0.4867%,中签率最高为18.4800%,最低为0.0132%。 2022年上市新股网上平均中签率为0.6690%,中签率最高为23.4100%,最低为0.0114%。由此来看,今年上市新股的平均网上中签率仅为前两年的十分之一左右。对于投资者来说,今年中新彩票的难度比前两年增加了近十倍。
具体来看,今年新增盈利显着的“大肉抽”项目中,长联科技网上发行中签率仅为万分之二,约为0.0208%,网上投资者有效申购倍数达到约4798倍; Nova星云网上发行中签率仅为0.0278%左右,投资者有效申购倍数达到3601倍; C强邦新材网上发行中标率为0.0356%,有效申购倍数达到2806倍。这些数据显示了资金和投资者对今年“大肉彩票”新股的热情。同时,由于认购需求远远大于新股供给,中奖也极其困难。
在新股中标率大幅下降的同时,上市后的“炒新股”也开始有势头。公开市场数据显示,10月11日上市的C强邦新材,上市首日就受到投资者的高度炒作,成交额达47亿元; 9月30日上市的另一只新股长联科技,上市第二天就挂牌上市。首个交易日也受到投资者的大量炒作,成交额达到60亿元。但新股炒作后,后市股价大幅下跌。截至10月14日,C强邦新材股价已较高点下跌55%,长联科技股价较高点下跌近80%。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今年新股收益有所回升,但炒作后的次新股估值已不再便宜,存在股价见顶回落的风险。因此,投资者仍应谨慎投资。”参与次新股炒作。”
根据目前新股上市进程,近期可申购的新股有3只。分别是10月15日(周二)主要经营消费电子零部件的苏州天脉(.SZ)和10月16日(周三)汽车零部件。 10月18日周五,组件新铝时代(.SZ)、光伏设备拉普拉斯(.SH)。据Wind统计,截至2024年10月15日,今年已有19只新股通过IPO审核,等待上市。被列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