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新加坡公屋制度对比:初衷与结果的差异及香港公屋覆盖情况分析
香港和新加坡都有公共住房制度但初衷和结果却完全不同
香港公共房屋制度的基础
香港46%-50%的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房屋中。
总体而言,1/3 的家庭租房。
阅读材料:香港的公共房屋覆盖率
私人房屋 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共有77.4万户香港家庭租住公屋,占香港家庭总数的31.14%。 38.1万户家庭通过政府补贴购买了自己的住房,占比15.33%。
租用香港公共租赁房屋的重要门槛。
个人每月入息须低于11,250港元
就生活水平而言,这相当于上海的收入是多少?
2017年香港最低工资为34.5港元/小时,上海最低工资为2,300港元/月。
香港最低收入约为上海的三倍
这样的对比
香港人月入11,250港元可享有的生活水平
相当于上海月收入3750元
当然,香港公共租赁房屋的租金是很低的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相当于市场价格的14%-20%。
申请香港公共租住房屋的财产限制
除了公屋外,香港还有可供购买的公屋(又称居者有其屋)。
个人每月入息须低于港币24,500元
换算成购买力,相当于上海人月收入8167元。
这种政府福利房的价格相当于市场价格的70%。
在香港购买公屋的财产限制
可用的公共住房,也称为自有住房
看似完美的政府住房福利存在几个重大问题
1.由于货源严重不足,等待时间过长
截至2016年3月杪,约有150 500份普通公屋申请。
配额及积分制度下的非长者单人申请约134 300份。
一般申请人的平均等待时间为3.9年。
目前轮候时间已升至4.7年
2. 公屋居住条件恶化
香港超过80%的住宅楼宇面积在70平方米以下。
所以我们看的港剧都是关于另外20%的房子。
阅读材料:香港人的生活状况
https://img1.baidu.com/it/u=3302800314,189152405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1044
私人住宅:截至2014年底,私人住宅保有量达114万套,占存量的48%。私人房屋的条件比公屋好,但面积还是较小。 31%的住宅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下,49%在40至70平方米之间,12%在70至100平方米之间,7%在100平方米以上。按一个家庭平均三口人计算,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7平方米。
公共房屋:香港的公共出租房屋通常面积较小。室内面积约22平米,可供2、3人家庭使用。室内面积约30平方米,可供3、4人家庭使用。人均居住面积13平方米。
港剧中常见的香港住宅
现实中香港大多数人的家
3.保障性住房政策面临崩溃
即使按照现行居者有其屋计划30%的折扣计算,每平方米仍将超过10万元,甚至高达12万元至14万元。
归根结底,出现这种悖论的情况是因为香港的房价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购买力,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因此,即使居者有其屋计划提供大幅折扣,仍然存在严重脱节。这确实需要新政府采取新的做法。
新加坡公共住房制度的基础
新加坡80%的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中。
新加坡称公共住房为HDB组屋
其中,只有约8%的极端贫困人口租用组屋。
在新加坡买房并不难
阅读材料:新加坡的公共住房覆盖率
新加坡的住房系统分为两大类:组屋和私人住宅。 “HDB”是政府通过住房和发展局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廉价公共住房,约占80%;私人住宅是指由民间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完全按照市场价格经营、供应中高收入群体的高档住房。 ,占比20%左右。
在新加坡购买组屋的收入门槛是家庭月收入低于 12,000 新元。
还是用上海的最低工资收入来推算新加坡的生活水平?
虽然新加坡没有最低工资标准,但根据最新的新加坡劳动法
月薪新台币1600元以下的员工,受到政府的关注和保护。
阅读材料:新加坡劳动法
对于月薪不超过1,600新元的雇员,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周44小时,但允许雇主灵活延长至48小时,但接下来的第二周不得超过44小时。没有法定的最低工资规定。工人平日加班工资是正常工资的1.5倍,节假日加班工资是正常工资的2倍。除非劳工部允许,工人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
1600元/月换算新元,相当于上海的最低生活标准2300元/月。
12000新元相当于上海17000元的生活水平。
涵盖绝大多数新加坡居民
新加坡的HDB单位相当于市场价格的50%,98%的中低收入家庭可以负担得起公共HDB单位。
阅读材料:工作收入和在新加坡买房
2015年,新加坡居民月收入中位数为4,056新元,储蓄率约为41.5%。以目前组屋发展局出售最多的三房一厅(90.3平方米)为例。其价格约为30万新元,最低首付比例为10%。也就是说,普通新加坡居民如果想购买公屋,除去生活费,只需要工作18个月左右就可以支付首付。
新加坡的HDB住房居住条件优越,人均面积为30平方米,略低于上海,但是香港的两倍。
新加坡组屋公寓内景
新加坡的组屋区战略性地分布在各个地方,包括市区的黄金地段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问题
https://img2.baidu.com/it/u=2633027845,382585849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948&h=441
1.等待时间比香港短,但还是需要较长时间
新加坡的普通HDB单位,大约3年后可以获得钥匙
2.政府接管一切并投入巨额资金
阅读材料:新加坡土地征用法
新加坡政府1966年通过的《土地征用法》赋予政府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公共建设的权利,并规定政府有权调整土地定价。该法案在土地资源方面消除了公共住房建设的法律障碍,使得建屋发展局能够以低成本获得大量土地资源,从而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由于征地补偿费用极低(约为市场价格的20%),侵犯了部分业主的利益,征地法案引起了巨大争议。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发生自焚、跳楼等极端事件。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正在推动征地。在此过程中,该法案得到了严格、公正的执行。当老百姓真正受益于公房之后,政府的公信力就增强了,也为以后征地提供了便利。
香港和新加坡的公共住房系统,
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后果
从2003年的谷底到2014年,香港的房价上涨了四倍,而新加坡的房价仅上涨了79%。
90%以上的新加坡人可以住上自己买的房子,而香港居民只有60%以上可以住。
香港:开发商主导市场,每年仅约三分之一的公屋单位上市
新加坡:政府强有力地主导市场,并利用80%的HDB单位来控制和规范市场。
这两个地区都土地肥沃,经济发达,都曾被英国殖民过。
为什么房地产正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原因很简单,
对于“自由”的香港:房地产是“自由”的支柱
阅读材料:近十年香港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始终高于新加坡
香港奉行简单税制,税种较少,对资本收入的依赖较强,而新加坡的各项税种则较为均衡。税收仅占香港财政收入的63%,而新加坡的税收占比高达83%。这主要是因为香港一直实行简单税制,税种较少,以直接税为主。财政严重依赖房地产和土地,仅土地交易收入就占财政收入的19%。新加坡的税收政策更加稳健和持久,税种较多,直接税和间接税分配均衡。土地收入直接纳入国家长期投资储备,投资收入用于财政支出的比例不得超过50%。
对于“父权政府”新加坡:财产是一个政治问题
对于一个新生的国家来说,迫切需要强烈的民众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在此基础上,住房不再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民族团结的政治问题。
“我想建立一个拥有房屋的社会……如果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房子,国家就会更稳定……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儿子必须履行国民服役义务的父母觉得新加坡是他们有自己的一份,值得为他们的孩子捍卫。如果国民服役人员的家人没有自己的住房,那么他们迟早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所捍卫的是富人的财产。”
——《经济繁荣之路:李光耀回忆录》,李光耀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海将何去何从? 。 。
香港?新加坡?
依然是独特的上海模式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我想咨询大卫先生。
请进入问答版块向我们资深地产资深人士提问!
避免日后突然失去联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