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后奥运时代北京酒店业高峰期及全国一线城市酒店业发展趋势分析
2008年北京酒店业的发展将达到顶峰,后奥运时代的到来将直接考验高星级酒店市场的运行和发展。2007年,上海新开业五星级酒店23家,同比增长25%以上,远远超过星级酒店的平均增速。从经营情况看,上海旅游饭店平均出租率从2005年的65.64%下降到2007年的61.48%,五星级酒店出租率从72.33%下降到68.23%。随着2008年至2010年新建旅游酒店的建设,目前酒店业供大于求的迹象,意味着上海酒店业市场发展也将在一两年内达到顶峰。
此外,广州、苏州、成都、杭州等一线城市酒店业的发展预示着这些城市未来几年将进入酒店业发展的高峰期,这些城市的高星级酒店城市将首先进入饱和期。以广州为例,到2010年亚运会,广州星级酒店数量将增至300家,其中约一半为四星及以上高档酒店。目前,琶洲香格里拉、天域威斯汀、天伦四合院、富力丽思卡尔顿等豪华高星级酒店已开业。这些已开业或在建的高星级酒店约80%建在广州天河区,以珠江新城、天河路、琶洲为中心,其中天河路将成为豪华酒店最集中的区域酒店。
据浩华思统计,大连、青岛、三亚、深圳等城市的高端酒店市场发展预计2008年和2009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2、经济型酒店仍有发展空间,但品牌也将加速整合。
https://img1.baidu.com/it/u=3549297974,386203459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5&h=364
资本一直是我国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经济型连锁酒店轻资产、投资回报率高、标准化、易于复制扩张等特点成为吸引资本投资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经济型酒店发展迅速,形成三大阵营:一是民族国内经济型酒店品牌,如如家、锦江之星、7天连锁酒店等;二是国内经济型酒店品牌,如家快捷酒店、锦江之星、7天连锁酒店等。二是国内区域性经济型酒店品牌,如上海莫泰168、南京金一村、郑州中州快捷酒店、重庆长江大酒店等;三是国际经济型酒店品牌,如美国温德姆集团旗下的速8、法国雅高集团旗下的宜必思等。
尽管涌现出众多经济型酒店品牌,但据经济型酒店网统计,全国100多个经济型酒店品牌中,连锁规模超过50家的仅有7家,连锁规模超过50家的仅有7家。 10. 25 户。 2007年至2008年,十大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市场份额从85%下降到38%。主要原因很简单,过度开发导致竞争加剧。尤其是寻求短期投机、希望快速做大公司、上市或转手套现的投资者的参与,加深了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和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2008年经济型酒店行业普遍遭遇实际资金紧张。与此同时,全球第三大邮轮公司丽星邮轮推出了售价99元的My Inn每晚进入大陆市场。 99元房价的“经济型酒店”的出现,也让经济型酒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结果也更加激烈。很难预测。
我们相信如家酒店收购七颗星的案例将会更多,收购规模也会加大。未来3-5年,一方面,经济型酒店市场仍将以资本和发展速度的竞争为主。与此同时,酒店品牌建设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和综合管理能力的竞争将日益主导竞争。那些资本薄弱、只注重规模而不注重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然面临被并购的命运。从静态来看,国内二三线乃至农村市场的酒店发展空间依然广阔,大量存在且分布广泛的低端、无品牌旅游星级酒店也提供了机会。并购优势品牌。市场广阔。从动态来看,未来的市场格局将由10家以上知名酒店品牌主导,市场份额超过50%。
https://img2.baidu.com/it/u=326651109,96080458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13&h=375
3、资本市场活跃,酒店业并购风潮涌动。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7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上指出,到2015年,全国将新建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个,其中星级饭店约1万家,五星级酒店500家以上。星级酒店。家居、休闲度假酒店的需求也将成倍增长。大量国际国内资本流向酒店业。目前,我国旅游业投资中企业占比最大,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民营企业。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酒店投资将达到3400亿元。
我们相信,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酒店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 2007年以来酒店业资本市场的活跃,充分展现了酒店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未来几年,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不仅经济型酒店投资,高星级酒店投资也将持续增加,资本市场对酒店业的活跃表现将直接导致大规模并购以及酒店业的收购。国家旅游局质量标准化管理司刘士军提出,大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加强行业新技术应用,鼓励本土酒店集团开拓海外市场,努力培育旅游饭店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本土酒店集团走出去是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的要求,也是我国酒店国际化的战略目标。目前,国际酒店企业竞相争夺中国酒店市场,本土酒店业高端品牌处于被动地位。在此情况下,中国酒店走出去、拓展海外,利用国内外资源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中国酒店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