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欧美及中国的影响与发展:从60年代至今的学术研究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欧美学界异军突起,给当代文学批评带来了一股新鲜而有力的思潮。这种风潮至今仍在肆虐,不仅搅动了西方国家,还蔓延到了中国,对中国文学批评和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在中国学术界的广泛翻译和传播,以及大量研究论文的发表和发表。我所在的山东大学文学美学研究中心近年来发表了六篇探讨中外女性主义文学问题的博士论文,四篇直接研究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眼望去,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界不可小觑的热点话题。呈现给读者的这部作品是根据赵思齐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的,是上述四篇博士论文之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19世纪下半叶兴起于西方并渗透到文化文学领域的妇女解放运动的思想表现。与之相伴随的是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第二次女权运动。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英、美、法两大批评派别,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理论特色。在英美学派中,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构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除了传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所依赖的性别视角外,她们还引入了种族视角,“认识到黑人女性创作中的性政治和种族政治与黑人女性本身的存在密不可分”(芭芭拉·史密斯)它丰富和拓展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内涵。在非裔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贝尔·胡克斯是一个极其突出的人物。她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家、文化批评家、教育家、作家、诗人。她也是当今美国最重要的黑人公共知识分子和西方后殖民批评的重要代表。她不仅文字丰富,而且思想也富有挑战性。她的许多著作被西方专业人士评价为“富有洞察力、思想精湛、发人深省”。因此,以贝尔·胡克斯的女性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显然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不仅有利于学术界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现状和理论全景,也有利于研究者磨练自己的技能。对磨砺自己的思想、锻炼思维能力也有帮助。应该看到,不敢与学术大师、思想家交流甚至竞争的研究者,最终不会有多大成就。在赵思齐进行研究之前,国内已有一些贝尔·胡克斯著作的翻译和介绍,也有不少涉及或专门研究其女性主义思想的著作和博士、硕士论文。但总体而言,与其丰富、浩如烟海的著述相比,翻译和介绍还远远不够,研究也缺乏全面、系统的工作,这自然增加了进一步研究的难度。庆幸的是,赵思齐在写硕士论文时,选择了女性主义批评为题,有一定的学术积累作为基础。在博士学习期间,她继续探索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选好毕业论文选题后,她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论文写作中。遇到困难,她没有退缩,展现了学术勇气和攻坚克难的良好意志。 。
https://img1.baidu.com/it/u=673596272,76037584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6
记得她的博士论文在匿名外部评审和答辩时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应该说,她很好地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甜美果实,也标志着她三年的博士学习生涯结束了。圆满结束。就论文本身的写作而言,赵思齐的研究至少有几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是引用了大量未翻译的第一手英文文献,比之前的一些研究增加了新的材料。 ,而相应的,这也让他的研究有了更加坚实可靠的基础,表现出了严谨踏实的学术风格,与一些浮躁空洞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紧紧围绕贝尔·胡克作为一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黑人知识分子的政治诉求,从黑人女性写作、黑人女性文学传统、黑人女性形象批评、“姐妹情谊”理念和黑人的性别关系。从这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和阐述了她的文学批评理念,凸显了一位融种族、性别、阶级为一体的女性主义批评家的思想风格。三是将贝尔·胡克斯的女性主义批评思想置于西方历史文化特别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特定背景和语境中,语境化其相关文学思想的建构语境和建构策略。通过对物与物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胡克斯在西方女性主角中所扮演的角色。它是一种基于对话的批评,交织着主流与非主流话语、标准英美黑人口语,力求打破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的界限。该方法受到充分重视和高度评价。
第四,基于实事求是的学术原则和学术立场,对贝尔·胡克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特点、启示和局限性进行清晰、清晰的总结和评价,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胡克斯的作品。马克斯的学识和思想也为后续研究勾勒出学术对话和争论的理论节点和疑难问题。对于以上几点,相信细心的读者能够有真实的体会。过去,我一直认为,中华民国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妇女在选举、教育、就业等各个领域的公民权利在中国都得到了法律保障。因此,中国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的形成没有社会基础。此外,她们还对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传播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产生怀疑。最近,我重读了赵思齐的论文和受老家族委托继续修订《齐军谭家谱》的序言,使我的上述观念发生了改变。在查阅各种家谱时,我发现无论是古代家谱还是现代家谱,都是以男性子孙来记录家族世系的。家庭中的女性无论社会贡献有多大、声誉有多大,也只是附属于男性配偶,不能成为家庭成员。一个家族的独立分支出现在谱系列表单位中。这不正是体现了传统的男尊女卑、掩盖女性的父权思想和文化意识吗?思想文化是民族精神内在机制和深度积累的东西。几千年来统治两性关系的父权观念,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可能不会轻易被赶走。
https://img1.baidu.com/it/u=1416705501,425461787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8
父亲对家庭的绝对统治对贝尔·胡克斯女性意识的产生以及她对女性生存和命运的思考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事实上,在当今的中国,家庭关系和生存经历与贝尔胡克斯的情况相似。这也很普遍,更何况女性在教育和就业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因此,仅从家谱的历史书写形式和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来看,我们就应该承认,男性至上的阴魂依然萦绕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中,女性的彻底解放仍然是一种与现实作斗争的方式。 ,以及促进性别关系和谐建设的理想愿望。这或许就是女权、女权主义和女权文学批评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现实语境。换句话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也有其现实基础和发展空间。真心希望赵思齐能够以此为基础,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上继续努力,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学术汗水打造自己的理论高地和女性花园!这是命令。 2014年4月8日,谭浩哲位于济南千佛山脚下的住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