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2-22 14:49:00

内蒙古大学生网贷调查:超前消费诱因与校园贷危害深度解析

今年开学之初,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公布了自治区教育厅对全国高校校园网贷开展的调查结果。地区。据各高校统计,去年上半年内蒙古办理网贷的大学生人数达4600余人。其中,网贷总额达400万元以上。由于校园网贷隐私性强,部分学生在填写调查问卷时隐瞒、漏报,因此实际数据应该比统计数据涉及的人数更多、金额更大。大学生还款能力不足,防范意识淡薄。他们经常陷入“高利贷”、“复利”、“暴力追债”甚至“无力偿还贷款自杀”的境地。是什么促使大学生提前消费,校园贷为何成为“校园害”?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网贷机构通过微信朋友圈诱导学生参与网贷

使用同学身份证借钱17.6万元被抓

今年7月,经玉泉区人民检察院批准,呼和浩特市某重点大学大三学生小伟被逮捕。她美好的未来被毁了。在狱中,小伟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而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校园贷。

两年前,刚从家乡进入呼和浩特的小伟就被繁华的城市生活所吸引。班里有的同学用的是名牌包包、名牌化妆品,这让出身寒微的小伟羡慕不已。然而,她的父母都是工人。除了支付小伟的学费和必要的生活费外,他们无力承担其他费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薇找了男朋友,去酒吧、夜店,但她始终没有足够的钱花。无奈之下,小伟开始了网贷的不归路。

京东白条额度用完了,分期额度用完了,金融额度也快用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纵消费,小伟有了漂亮的衣服、高档的化妆品、名牌包包和珠宝,她也变成了一个新人。他成为了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但各大贷款平台的额度始终有限。在几大网贷平台都出现欠款的小伟已经无法再借出更多的钱,但还有大量的本金和利息需要偿还。为了偿还贷款、维持高端消费,小伟打起了同学的主意。

同学之间的友谊充满了纯真和信任。小薇不是骗术高手,但她的十几个同学却被骗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小伟利用同学的身份信息放贷,给同学留下的17.6万元贷款被小伟挥霍一空。截至案发时,尚有本息21万元无法偿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小伟诈骗公私财物价值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小伟还将面临受害人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事发前,在小薇与同学的聊天记录中,小薇就已经表示过遗憾,称“我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可能是我傻了。”过度消费,虽然得到一时的幸福,却需要一辈子。反映。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的网络校园贷平台有几十家,包括分期乐、名校贷、有分期、内蒙古快分贷、京东金融、趣分贷、爱学贷等。诺诺闪客、百人分期购、趣店、人人分期、京东白条、惠普快递、送你花、一货钱、多小货、0团购、爱优米、淘宝、理财、唯品会、恒大金福、支付宝、蚂蚁花呗平台等。从网贷内容来看,我区大学生网贷主要用于消费,以购房为主日常用品。电子产品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品,其次是服装、化妆品、爱情、旅游、吃饭开支等。当然,利用网贷进行创业开支的学生也很少。

大多数大学生不了解校园贷款的财务风险

https://img0.baidu.com/it/u=3804302370,242905648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02&h=500

调查期间,记者走访了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这些高校受访大学生中近90%表示听说过大学生“裸贷”事件。但7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不了解网贷的具体风险,大部分受访大学生无法解释高利贷的判定标准以及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新生小刘告诉记者:“我们开班会时,老师提到不要参与网贷。”至于网贷的财务和法律风险,小刘表示他也说不清楚。他的同学小王告诉记者,他之前就听说过“裸贷”事件,他认为大学生本人应该在这起事件中承担主要责任。 “有时候没钱就用蚂蚁花呗网购,但金额不大,也没有利息,下个月还就可以了。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网贷提现,但如果我急用钱,可能不会排除网贷。”小刘告诉记者。

内蒙古大学大三学生滴滴(化名)告诉记者:“因为听说有同学网贷逾期,欠下高额利息,无法偿还,给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我如果你想办理网贷,如果急需用钱,就应该通过正规渠道想办法。”

▲网贷机构展示的学生网贷合同

▲网贷机构公布学生网贷合同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调查显示,校园网贷存在较大风险。从学生角度看,一些校园借贷平台利用少数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钻金融监管漏洞,诱导、误导大学生冲动消费、超前消费、从众消费。如果学生借了高额贷款,出现违约、无法偿还的情况,每天就要缴纳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一些网贷公司经常群发短信、给老师同学、家长家人打电话、发律师函、到学校恐吓学生,甚至采用一些极端的催收方式。这给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一些学生为此感到不安,甚至铤而走险,“拆一堵墙,换另一堵墙”。债务越来越高。极少数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甚至采取极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此外,不良的校园网贷平台还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信息被盗,从而影响未来的购房、购车,甚至就业。

网贷机构仍在“占学生便宜”

10月21日,记者走访大学城发现,学生生活区贴满了各类网贷广告。校园网贷广告、标语铺天盖地,破坏了正常的校园秩序,也影响了校园环境。给校园的管理和管理增加了难度。一些网贷平台以“新学期,我们都要新东西!”等广告宣传和纵容学生过度消费。 “快来一趟吧”、“花明天的钱,完成今天的愿望”。还助长了奢侈、浪费、攀比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告牌上,记者看到了一张P2P无抵押贷款宣传单。贷款种类包括“毕业贷款”、“学费贷款”、“创业贷款”等,据称仅需10分钟即可放贷。在该校学生宿舍5号楼一楼卫生间,记者看到一则大学生网贷广告,声称“普通全日制专科生、本科生、3+2插班生可远程复习、发放贷款”。贷款最快15分钟。”在宿舍楼5128宿舍,记者看到宿舍门上贴着分期乐的广告。在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布告栏上,记者看到一张“学生低息信用贷款当日审批”的宣传单,声称可以在“花呗”、“百调”、“风起乐”等消费平台兑现。在金谷农商银行的ATM机旁,记者看到了三行的滚动广告,该广告还声称可以通过下载APP来申请贷款。

https://img1.baidu.com/it/u=3568354211,428620947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宣传栏上的校园贷广告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宣传栏上的校园贷广告

▲学校ATM机旁还设置了网贷广告

记者添加了一个名为“汇众财经”的微信ID,以大二学生的身份与他进行交流。对方简单询问了家乡、年龄、性别、是否有贷款等问题后,他表示,“可以贷款,利息1~2分”。在提供信息方面,要求提供身份证、手机号码、微信、QQ、直系亲属、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甚至需要填写信用卡额度、查询密码等。其他涉及财务隐私的内容。如果你冒险填写,大量私人信息可能会被泄露。

▲网贷机构掠夺学生

采访中,记者发现,网贷机构仍在“玩弄学生的想法”。从学校层面来看,部分网贷公司暴力追债,极大增加了学校的不稳定因素,成为校园安全防控的风险点。从社会角度看,不良校园网贷平台扰乱了借贷行业的正常秩序,滋生新的金融风险。自治区教育厅在2017年爆发的张一丹“校园贷”诈骗案中发现,我区10余所高校930名大学生涉案,被骗金额近千万元。这些学生基本上都不是自愿的。张一丹公司的所谓业务员通过熟人骗取学生贷款,或者业务员骗取贷款凭证申请贷款。学生本人没有收到这笔资金。

校园贷的危害不容忽视

“大学生都是年轻人,防范意识薄弱。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应该多关注一下校园网贷的问题,比如京东白条、即时金融消费、分期乐、爱游米、名校贷、而有分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普通人都没听说过,却在没见过面的情况下就向大学生借钱,这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谁来监管?怎么样?”内蒙古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道。学生管理员说道。

今年9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会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向大学城大学生讲解金融知识并提醒要关注校园贷的金融风险。自治区教育厅思想政治和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李民辉表示,高校首先要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深入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警示教育、普及金融知识,增强警惕和风险防范意识。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校园网贷排查,摸清校园网贷风险底数,密切了解校园网贷相关情况,切实消除网贷不良风险隐患。三要加强学生消费观念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科学、适度消费。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及时提高大学生思想状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蒙古大学生网贷调查:超前消费诱因与校园贷危害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