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蕾:从乒乓赛场到高考赛场,体育与教育并重的成功典范
段蕾在阳光高考平台上看到北大公告中自己的名字后,立即给曹燕华乒乓球培训学校打电话,向老师和教练分享这个好消息。她是今年上大附中唯一考入北大的学生,也是曹乒校第二位毕业的北大学生。没有毕业旅行,段蕾很快就回到了曹乒乓球学校,和往年一样,和上大附中毕业生、大四学生张玉雯一起在球台前挥舞着球拍。来自北京大学。会打乒乓球的孩子也能很好地读书。体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他们在乒乓球和高考上都取得了成绩。
图说:新民晚报记者 段雷 摄(下同)
一边打篮球一边学习
2009年,9岁的张玉雯因曹艳华的名气来到了曹乒乒乓球学校。 2012年,在宝山区教育局、体育局的领导下,曹乒乓球学校携手羊台实验学校、上海大学附中、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一站式乒乓球签约” 。乒乓球项目在宝山区乒乓球联盟学校独立开展,并在洋行片区形成了区域项目特色。一站式培养模式为张玉文的“北大梦”铺平了道路。
曹乒乓球学校的学生和羊泰实验学校的学生一起上课。张宇文每天上文化课到下午3点,然后晚上打篮球,周末去健身房训练。 “我小学初中从来没有参加过课外辅导班,但我们乒乓球班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并不比其他班差。”张玉文说:“因为我们在培训中学会了时间管理,所以我们学习效率更高。”
她的乒乓球打得越来越好,作业也名列前茅。张玉雯即将升入中学。 “我舍不得打乒乓球和读书,为什么一定要走独木桥呢?”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曹校长时,曹校长鼓励了她。就继续一边玩一边努力学习吧。
文化、体育双双合格的张玉文考入上海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学习压力比较大,但同学们都羡慕张玉雯,因为她是学校的乒乓球高手,连续两次获得全国中学生锦标赛女单金牌。她的学习成绩始终处于年级中上游。
张宇文坦言,高中确实很累,但每次周末回到曹乒乒乓球学校打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他的负担就减轻了,感觉精力充沛。 “我越来越觉得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乒乓球了。”
在张玉雯之前,草坪学校还没有学生考入北大,但她并没有退缩。 “与其他学生相比,我们打乒乓球的孩子更能承受压力和挫折,在输赢之间变得更加自信和顽强。”
张玉文平静地告诉记者:“上小学的时候,每次输了比赛我都会哭,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我唯一违反‘纪律’的事情就是偷偷溜回乒乓球室。”晚上给自己多加练习。”
2019年1月,张玉雯顺利通过北京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入学考试,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随后的高考中她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选择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
图片说明:张玉文
女学生备考当“战略家”
张玉雯师姐创造了曹乒校的历史,段雷也暗暗鼓励自己,“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个大学梦,我会努力的。”
段雷出生于浙江。小时候,她来上海参加乒乓球夏令营,但她坚持留在上海。初中时,她考入曹乒乒乓球学校,很快就与学长张玉雯成为了好朋友。她还考入了上大附中,还参加了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并获得了双打亚军。
段雷高三时,张玉雯成了她的“军师”。从学习到打球,张宇文将自己的所有经验都传授给了段雷。今年1月份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中,第一志愿中,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不得不选一所。段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大。北京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招收乒乓球学员4名。 “我学姐告诉我,北大的学术氛围很好,而且北大的乒乓球队是全国大学里最好的之一,所以我就只选择了北大。”
测试赛前,张玉雯帮助段蕾分析对手,研究战术。段雷自信地站在场上。虽然没有教练陪同,但张宇文的神情和表情却能让段雷充满动力。当段雷获得第一名的那一刻,张宇文也高兴地跳了起来。
高考成绩公布了。段雷的文化成绩非常好。她热爱文言文,选择了著名的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文科实验班。曹萍姐妹将继续在北大校园并肩作战。
图片说明:曹艳华、张玉文、段雷
曹平模式硕果累累
截至目前,草坪学校送上大附中学生高考本科录取率已达100%。
曹乒乓球学校负责人陈宝喜表示,上海大学附中、交大附中的加入,让曹乒乓球学校的人才管道更加顺畅。作为民办学校,曹艳华乒乓球学校与公办学校羊太实验、上大中学无缝对接,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一站式”培养体系,为乒乓球后备梯队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基础.与此同时,“一站式”项目培养和输送的学生运动员也在重大赛事中屡创佳绩。这种“曹平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极为罕见。
图片说明:曹艳华乒乓球训练学校的学生
建校以来,曹艳华校长一直强调:“文化学习非常重要,成绩好的话,练习足球的理解力就高,逻辑性就强,有助于提高足球技术。”当张玉雯和段雷准备高考的时候,曹艳华就一直在为他们加油。深受鼓舞的她相信曹乒校培养的孩子无论是乒乓球还是高考都能成为佼佼者。
36℃的大热天,张玉文和段雷回到母校,每天泡在乒乓球馆里,继续享受乒乓球带来的快乐。 (新民晚报记者 陶星英)
图注:张玉雯(左二)、段磊(右一)在中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取得佳绩官方图片
场外画外音|龙训练两条腿走路
背着“两个书包”,负重前行,注定是一段艰辛的旅程。但凭借曹燕华乒乓球培训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法和她们的不懈努力,“姐妹”段蕾和张玉雯打破了“体育生文化课肯定不好”的刻板印象。
昨天,学校汇报了表演,放下了乒乓球拍。每个孩子都精通艺术和手工艺。有小提琴演奏、相声小品、歌曲舞蹈。节目丰富多彩,现场气氛热烈。
曹乒乓球学校与羊泰实验学校、上海大学附中、交通大学的“一站式乒乓球”培养模式,在体教融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材施教,让孩子有美好未来,是曹平办学22年来的理念。曹彦华曾说:“宝山对我来说是一块宝地,是一块福地。” 22年前,在得知曹艳华创办乒乓球学校的想法后,宝山区政府为她开了绿灯。 1998年,曹艳华乒乓球培训学校在当时的羊台小学正式成立。是当时上海唯一一家由社会力量举办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
随着保山乒乓球合作一站式项目的签约,曹乒校已完成专业人才培养和体教结合人才培养两大体系。不仅培养奥运冠军,还培养北大学生,“曹乒模式”为中国乒坛输送了许昕、尚昆、赵子豪等优秀国手,也搭建了平台。为不从事乒乓球职业道路的学生提供文化学习。 (陶杏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