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0-4 00:22:54

公务员报考选岗指南:汲取经验教训,避免失策后悔

今天的帖子改编自我2018年发的一篇旧文章,写这篇文章给那些被应用问题困扰的人。 (所有图片均来自周星驰电影)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公务员的报考和选拔。

当我谈论公务员申请时,基本上是我个人的看法。但我并不像一些出租车司机那样相信道听途说。我个人的经历也为我提供了支持。毕竟我已经报考过很多次,上岸也很多次了。希望大家能够吸取我的经验,做出最好的选择。不要像我一样,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和机会,留下的只是遗憾和不甘。这就是人类考试失误的本质。

“一考决定一生”这句话一直被用来形容高考。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抱怨,大家逐渐发现,对于高考来说,一次考试决定一生只是一种理想的预测。

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一考就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一旦你被某所院校录取,你就很有可能在这所院校中度过余生。部分公务员或许可以跳槽、到企业重新创业。但说实话,目前这样的公务员还是很少的。对于大多数公务员来说,理想的“跳槽”无非就是从一个单位跳到另一个单位,成为一名公务员。

但当前的大环境是,基层公务员跳槽、晋升的渠道极其狭窄。绝大多数通过考试的公务员,不能再利用考试跳槽到其他单位。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制度障碍。众所周知,目前大部分省份的国考和省试不再允许在职公务员报考。此外,有的省份还规定,有试用期后放弃、公示期满后拒不报到等失信行为的人员,将无法通过政治审查。但这些系统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2010年,我硕士毕业后第一次参加公考。 2010年至2014年通过了武汉国税-珠海市财政局-武汉国税-武汉地税-财政部-中央纪委的考试。每次考试,他都必须通过,再走,再走,通过,再参加考试。他堪称公试界的方唐晶。

但我没有方唐晶那么刻薄。我每次都有放弃的理由,而且我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因为当时的换人制度比较宽松,无论我在面试前放弃,还是在公告期间,甚至在试用期,总会有人代替我。上次放弃是在珠海市财政局。我已经办完入境手续,正常上班了。结果辞职后,成绩排名第二的wzl依然被替换。

突然的变化伴随着电闪雷鸣。谁也没有想到,2015年国家考试公告突然禁止在职公务员报考公务员考试。随后,一些省份也开始效仿。截至2018年,很少有省份不限制在职公务员报考。现任公务员通过自己熟悉的公考跳槽的梦想已经破灭。

二是人为障碍。这个障碍是客观不存在的。有的领导会给你障碍,有的领导会给你便利。我参加了6次公务员考试,每次都以高分的成绩进入考试。但最终我只参加了4次面试。因为我前两次去部委面试后,原罗主任都拒绝给我发申请批准证明。我一度一气之下想过辞职,重新参加考试。但罗就这样算了,想辞职只能申请解雇。公务员被解聘的,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务员考试。

2018年,罗某因违法违纪被判入狱。如果没有罗的阻拦,我2018年辞职后还是可以赶上晚上的考试的,因为辞职并不意味着被解雇。很多人混淆了两者。

但当时我已经34岁了,我的妻子、孩子、房子都在武汉。在这种情况下去传道,我基本上是不介意的。还不如参加湖北乡试,去厅级单位。但2018年湖北省考试公告第七条已明确规定,考生有试用期满后主动放弃就业等失信行为的,将无法通过政审。像我这样的妓女,考试成绩不好,只能自食其果。

大家从我上面的经历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报考前一定要慎重,不要随便参加考试;如果你通过了考试,不要轻易放弃。不要因为无知而缩小你的道路。

说说公务员选拔考试

在职公务员不再可以参加公开考试,但可以参加选拔。因此,不少想要跳槽的基层公务员对选拔考试寄予厚望。选拔考试的官方定位正是为了促进在职公务员合理流动。然而,这条流道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好。

首先,大部分省份的选拔都是在省内进行的。这么多同志要跨省怎么办?

其次,选择并不能让你避开人为的障碍。领导不让你参加公开考试,自然也不会让你参加选拔。

第三,现行选拔考试的客观性、公平性远不如公开考试。具体表现在:一是选岗申请要求过于苛刻,福利待遇极其狭窄;第二,笔试科目的选择以主观题为主,很多时候只有主观题,也就是写几篇大大小小的文章;第三,选拔面试由各单位自行组织,主考人为单位领导。不像公开考试那样异地双盲抽签。第四,遴选过程应当受到差别化的政治审查。纵然他的文笔功力名列前茅,身体强健如牛,但最终也未必能成功。

最后,即使考试很艰难,选拔考试也不是那么容易。选材之王是那些能写好材料的人。不会写材料的人如果参与选拔过程,很可能会失去工作。对于我这样的专业测试人员来说,选拔过程基本上就相当于乔丹打棒球。说实话,我其实考过一次,只有15个人报名。比赛比例是1:15,我竟然没进。

说说现在公务员借调的事

有些人有一厢情愿,认为无论在哪里,我都应该先通过考试。只要有公务员的身份,以后借调、调动就很容易。这个想法太天真了,把系统当成了学生会。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0927%2F58362c0bj00skh8aa001xd000hs00dc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借调分为两种。一个是小姐借调,一个是未婚妻借调。

小姐式借调针对的是贫困儿童。某上级单位某段时间处理的事情太多,就临时借调了一个下面的年轻应届生来工作。当我使用你的时候,我可以就情况说几句话:表现得好,也许你可以留下来。用完就直接送走,连留的机会都没有,一分钱也没有。

未婚妻型借调针对的是权贵子弟。借调只是走个形式,距离正式调任只有一道程序。然后通过借,关系扭转,成为正式人。上述选拔考试有时就是这些弟子的转学仪式。

当然,通过贷款改变单位至少需要两个步骤。另外,对于一些保单范围内的互换或直接转账,可以一次性获得新的身份。但这种东西就像是爱马仕的限量版皮带。每个人都听说过它,见过它,甚至周围的人也用过它。但离我们普通人还很遥远。

看完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公考一考决定一生,可不是闹着玩的。即使你不能赢得所有人,但你可以确定90%的人不会逃跑。因此,奉劝各位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慎重选择报考的职位。最好一步到位,不要总想着曲线救国。山路走虽然累,但也许是最短、最短的路。

接下来进入正题,说说报考时的择业问题。

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位?我经常看到有人在网上问:财政局和审计局哪个好?国家发改委和教委该选择哪一个?这样的问题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申请时慎重选择是对的。但选择哪个单位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选择城市和单位级别。

选择城市

如今,即使是没有进入社会的简单大学生也知道,找工作时必须优先考虑城市因素。更何况,公考是决定你一生的考试,所以你当然要选择居住的城市。选择去哪个城市当公务员有很多可靠的理由:医疗教育、房价和交通,你的伴侣在那里工作,我的亲戚在那里当官员,公务员那里工资高等等。此外,公务员选择城市还有一个独特的原因:他们的家乡在哪里。老话不断重复:故乡月明,人出乡卑,父母不远行等等。对于其他工作不一定如此,但如果你是公务员,在家乡找个打铁的工作还是蛮划算的。

顺便说一下城市和待遇的联系。很多人犹豫要考哪个单位,很大一部分考虑因素就是薪资问题。不过我可以真诚地告诉你,同一个城市不同机构之间的待遇差别不会太大。

我在扬州税务学校培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负责给所有员工发工资的哥们。他有一个精妙的23%理论:如果同一城市不同机构之间的收入差距达到23%以上,那么收入就会更高。低收入机构的人会向省甚至中央政府投诉,然后省或中央政府就会来检查该公司。随后检查组将切断该高收入机构的高收入。最后大家一起努力降低收入,一起玩得开心。 (当然我不太同意23%这个数字,我觉得应该是30%)

不得不承认,中国公务员个体之间确实存在收入差距。但这种差距并不是不同机构造成的,而是不同城市造成的。例如,苏州市财政局和苏州城管局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小。不过,作为湖北最好的三座城市之一,襄阳市财政局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了苏州市财政局。

几年前,我在汉阳学车时,认识了一位来自山东的小伙子。他长得英俊,身材魁梧,笑容迷人,连教官都很少骂他。当时,他刚刚毕业,考入仙桃公务员。我看到他在异地参加考试,而且我也了解仙桃公务员的待遇,所以并不看好。但他意气风发的外表却不容易被泼冷水。前段时间,我无意间看到他的微信朋友圈,一盒狗屎黄色的百忧解清晰可见。他一定患有抑郁症。

选择单位级别

单位级别关系到老百姓参加公务员考试时最担心的三个问题:政治前途、待遇、忙碌。下面讨论这三个问题。我们先做个结论。在选好城市的前提下,能考高级别院校的就尽量考高级别院校。

这里解释一下。很多人认为基层机关就是乡镇机关,这种理解是狭隘的。例如,武汉市汉阳区财政局。听起来比较高端,但在同一个城市里,却是最低档次的。因为上面有武汉市财政局,上面有湖北省财政厅。

有人会说:你要考高水平院校啊。其实,没有必要贬低自己。只要看看历年各省份的录取分数线,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高层机关的录取分数并不高于基层机关。

政治前途问题与单位级别密切相关,相关性远大于单位名称。比如,很多人会说,在政府机构中,国家发改委提拔人快,而地税局提拔人慢。但这仅适用于同一单位级别。如果考虑单位层级的差异,县发改委的最高领导只是正处级,而省地税局则有多位四十多岁的副局长甚至科长。你说哪里晋升机会比较多?

薪资问题也与单位级别相关。在一些财力雄厚的地方,确实存在基层机关的收入略高于上级机关的情况,俗称“倒挂”。但光听名字就知道,既然叫“颠倒”,那就说明这不是正常状态,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而且,这种有限的“倒挂”也是高层机构给予的,因为他们是政策的制定者。如果有一天他们觉得这样坚持不合理,一会他们就会过来给基层带来秩序。

从长远来看,高层机构的待遇会高于低层机构。因为未来的改革方向是拉大公务员层级之间的收入差距,工资、汽车补贴、养老金都将与职级挂钩。这又回到了水平问题。高级别机构优势明显。所谓基层岗位和职级是齐头并进的。大学生、研究生只有头发白了才能到达那里。

至于其他治疗方面。到目前为止,在一些省份,省级部门和机构仍然有低价购房的优惠,基层机构想都不用想。一套低价房就可以覆盖多年的收入。

此外,在一些省份,省级机关仍有公费医疗福利,基层机关则已纳入医疗保险。这个差距其实不小。有人说,没关系,我身体很好。身体健康固然是好事,但即使你能保证自己不会得大病,你还能保证自己不会得痔疮吗?痔疮手术要花费数万。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01%2Fc99144a8j00skoa9b000qd000hs009y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忙碌程度也与单位级别相关。这么说吧,80%以上的职能部门都是基层机构,比高层机构还要忙。这是由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公务员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只有基层机关直接面向人民群众。再加上权力交接、责任分散的背景,现在基层的事情纷繁复杂,要走一些无意义、繁琐的程序,被称为无心复杂。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基层员工发疯,这就是所谓的“容易发疯”。

从近几年开始,并持续多年,高层机构将用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进行巡视。试想一下,在检验工作中,是检验的人更累,还是被检验的人更累?检查可能在三天内完成,准备下一次检查的文件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还有所谓的不断阅读报告。高层机构很喜欢要求基层机构填写各种报告。大家想一想,是收表的人更累,还是填表的人更累?

因此,基层机构普遍比上级机构繁忙。个别单位除外。

关于选择单位的思考

有人问,如果城市和单位级别都选了怎么办?比如,我已经决定,我必须留在西安,进入陕西省厅,不再参加下级院校的考试。在这个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我该选择什么单位呢?

如果您阅读了上面的所有建议,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因为当城市和单位级别都确定后,你申请哪个单位就没有太大区别了。所以你要做的就是选择那些你可以申请的单位,然后关注申请比例。一般来说,1:80比1:150更容易找到工作。 (这不是我说的,是做过大数据分析的机构,与落地难度最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竞争比,不要用例子来比较:比如我曾经申请过一个位置只有1到20,结果北大有顶尖学者。)

当然,有些地方不公布实时报名人数。在这种情况下,尽量选择限制较多的职位。比如,如果你是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男研究生,最好找一个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硕士以上学历、且仅限男性的职位。不要申请只要求财务会计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无性别限制的职位。

也许有人会问,除了城市和等级之外,其他方面真的不重要吗?像公务员这样的“假公务员”值得报考吗?当然值得报道。通过省试参加公务员的单位不是“假公务员”,也不是事业单位。其实和公务员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收入和福利与公务员相同。如果一定要说公职人员与公务员的距离还是1米的话,那么与事业单位的距离就是100米。

比如,大家都知道,在职公务员不能再参加国家考试了。如果你以前参加过省考,加入了省侨联,加入了公共服务部门,还可以再参加国考吗?不能。因为你相当于一个公务员。另一方面,如果你参加了事业单位高考,考入了水利局,还可以再参加高考吗?能。

城市和级别远比参与公共事务重要。比如省残联肯定比县委组织部好。所以,不要因为“神宫”两个字而错过一些好单位。你要去党校吗?你会去参加工会座谈会吗?你要加入共青团吗?有一个和你相亲的女孩长得很像高圆圆,但她的名字不是高圆圆,她的名字叫高菊花。你想要她吗?

还是那句话,选择了城市和等级之后,其他方面真的就不重要了。最不重要的问题应该是:这个单元的用途是什么?说白了。你在这个单位做什么不关你的事。考试通过后你做什么和你在单位做什么没有关系。你不是考试的主管。一旦你通过了考试,你就会像一个齿轮一样,单位分配给你什么,你就做什么。文科生去计算机系玩电脑并不稀奇,理科生去党办搞党建也不稀奇。前两天,一位可爱的应聘者来询问我关于选工作的问题。她感兴趣的是一个商务局,一个市级单位,离家40分钟车程,竞争很少。但她还是犹豫要不要举报。我问她为什么不报名,她说:我不喜欢做生意。这句话让我笑出了声。

心理战和博弈论

您在大多数地方都可以看到实时注册号码。这时,申请人就开始赌博了。一般来说,我们会观望几天,然后再采取行动。距离最后期限越近,采取行动的人就越多。在同一个城市里,如果有几个要求类似的职位,大家都会等一些武者先申请,然后再申请人少的职位。但什么?如果大家都这么想,最后一两天就冲进一个竞争者较少的位置,那么当最终统计的时候,这个位置实际上可能会成为竞争最多的位置。

有人说我预见到了这一点,所以我这两天反其道而行之,申请了这个竞争激烈的职位。但什么?可能很多人都预见到了这一点,然后就这么做了……所以这是一场赌博。如果是我,我还是愿意应聘竞争较少的职位。

特别提醒大家,在报名之前一定要检查一下条件是否完全符合。不要等到最后一天才报名,然后因为不满足条件而被拒绝,那就是芭比Q了。 另外,报名时,填写的信息越详细越好。学习、工作经历等最好不要有空白时间,以免补充被拒绝。

如果同一个城市有两个职位要求完全相同,但一个招聘一个人,另一个招聘两个人。招募1人目前为1:30,招募2人目前为2:60。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强烈建议申请一个人的职位。因为观望者最终会招到2个职位。大家普遍都有这样一种心态:如果我只招一个人,那么如果有一个人考,我就倒霉了。如果你雇佣两个人,你的机会肯定会更高。

当然,这只是概率和运气。运气是贯穿整个考试过程的东西,比如报名,比如真题做不完时填写答题卡,比如面试时是否能遇到熟悉的话题……

关于申请问题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如果以后想到其他的我会补充的。我的申请建议仅供参考,每个人根据工作情况都会有所不同。

祝你上岸好运。

公众号不接受广告,不接受打赏。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右下角“观看”和“赞赏”。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务员报考选岗指南:汲取经验教训,避免失策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