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最佳血管进行采血及肘部消毒与静脉穿刺技巧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该选择什么样的血管?
(1)应选择叶脉粗、饱满、有弹性、不易滑动的。
(2)最常用的静脉是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如果穿刺困难,则采用头静脉。或者,比较以上三种静脉,选择更粗、更有弹性的静脉。
·目前常用且最好的肘部消毒方法是什么?
先用温水和肥皂清洗肘部,然后用2%的碘酒消毒,然后用75%的酒精去除碘。
·采血时如何进行静脉穿刺?
(1)先在穿刺部位上方6.5~7cm处系上止血带,松紧适当。太松则达不到充盈血管的目的;如果太紧,会导致深部动脉供血不足,血流变细,容易引起针头凝固。
(2)消毒后,将针尾塑料管折叠起来(防止取下护针帽后空气进入),用右手的母指、食指、中指握住针柄,取出针头。左手套住护针帽,然后拉紧皮肤,针头斜面向上30°,快速将针头刺入静脉旁边(或上方)的皮肤,然后刺破血管。当血液流入采血袋时,沿血流方向向前移动1厘米,然后固定针位。如果针头直接进入血管,可能会导致进针部位血肿。
(3)有浅静脉者,角度宜为10~20°。对于静脉深、皮肤厚的人,可适当加大角度。
(4)遇到因滑动而难以穿刺的静脉时,用左手拇指拉紧皮肤,用消毒后的食指按压可扪及的静脉,右手握住针头进行穿刺。动作必须熟练、准确,避免重复穿刺,以免感染。
(5)如果穿刺后献血者用力按压,血管充盈,但血液却分段流入采血袋,并有吱吱、磨擦声,可通过触摸采血袋后面的采血管来感觉。针柄。这是因为针尖的斜面贴在血管壁上。位置不正确,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应立即抬起针柄。
·采血、穿刺失败的原因及补救措施有哪些?
在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偶尔可能会失败。以下是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1)静脉穿刺后,血流开始顺畅,但过一段时间后,血流减慢甚至停止,献血者的手变得苍白、冰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止血带绑得太紧,压迫了动脉,影响了动脉血流,同时也阻碍了静脉血的回流。此时应松开止血带。待献血者手臂颜色恢复正常后,重新系止血带,血液即可顺利流出。
(2)针头斜面靠近血管壁,影响流速。可适当改变进针的角度和方向,或稍微改变穿刺肢体的位置,直至血流顺畅。
(3)针头斜面的一半在管腔之外,使血流缓慢。要确定是否出现此问题,请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隆起。如果是非常缓慢的隆起,可能是针头斜面的一半在管腔之外。这时,只要继续将针稍微插入血管即可。
(4)针头从血管中脱出,局部出现隆起,导致血流停止。此时应立即拔出针头,更换采血器,换处穿刺。
https://img0.baidu.com/it/u=746834382,44123204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1014
(5)穿刺针刺入对侧血管壁,血流停止。局部隆起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献血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应拔出针头,更换采血装置,并再次穿刺。
(6)静脉穿刺失败,经过长时间抢救,血液仍不能顺利流出。采血管或针内可能有凝块。应更换针头或采血器,并重新更换穿刺部位。
(7)血管痉挛影响血流速度。原因是: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组织,引起交感神经(即缩血管神经)兴奋,使静脉收缩,影响血流速度。这时,采血者可以采用按摩、热敷等方法来缓解血管痉挛。如果血液仍不顺畅,应立即拔除针头。
(8)血管塌陷,影响血流速度。原因如下:
①对肘部中部大静脉周围的小静脉(如头副静脉、岛头静脉等)进行穿刺,造成血管塌陷。因此,采血时应尽量使用肘部中部较大的静脉(如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以免血管塌陷。
②献血者精神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血管塌陷。要热情地向献血者讲解献血的基本知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放松精神。
③止血带系得离穿刺点太远,造成血管塌陷(一般止血带距穿刺点6厘米左右)。应重新放置止血带。
④血管内压力不足,导致血管塌陷。可以轻轻拍打血管上方的皮肤,或者捏住血管上方的皮肤,让血液顺利流出。
(9)有的献血者皮下脂肪较少。其纹理虽裸露,但弹性较差,容易滚动。穿刺针插入后,血管常随针尖移动,造成穿刺失败。这种情况一般采用相对固定的肘正中静脉穿刺。穿刺时,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消毒,然后按压穿刺血管的上下两侧,然后再穿刺;或者直接将穿刺针以圈套器角度从静脉的上至下穿刺,成功率较高。
(10)有的献血者皮下脂肪较厚,大部分静脉不外露。他们经常被反复穿刺而没有任何血液回流。这时,可用消毒后的食指触摸血管的解剖位置,感受静脉走向后进针。进针角度应稍大,但不宜太深。太深则容易刺穿对侧血管壁而导致失败。
(11)若血管向上分成两条较靠近的血管,且血管清晰、粗、平、直、饱满,则选择交点作为进针点。这样,如果一侧静脉穿刺失败,可以对针颈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并且可以将针颈退回到原来的皮肤插入点,而无需将针尖拔出皮肤。同时可用无菌棉球压迫原静脉并进针。观点。然后调整进针方向,再次穿刺另一条静脉,用无菌棉球按压原静脉进针点,直至采血完成。该方法不需要更换采血设备,减少献血者的痛苦,减少血液污染的机会。 47例临床随访中,未出现输血不良或输血反应的情况。
·采血过程中出现血液凝固的原因有哪些以及如何预防?
采血过程中,偶尔会遇到滴血或血流中断等现象,导致采血设备内的血液产生大小不等的凝块。这种血液如果用于临床,不仅会造成输血困难,更严重的是,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血液采集过程中血液凝固的常见原因包括:
(1)采血管内壁粗糙。
(2)采血针太细。
(3)血液与维持液比例不合适,或维持液中抗凝剂含量不足。主要因素有:反复穿刺,采血针未正确插入血管,或插入后位置不固定而滑出血管;献血者手臂位置不当;止血带的位置和压力不合适;献血者的静脉不适合。满的;采血管导管呈锐角弯曲;摇杆无法正常工作。
上述原因如果不及时与抗凝剂接触都会导致血液凝固。另外,采血器的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细菌污染,也会引起血液凝固。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采血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采血前仔细检查塑料袋内的维护液是否充足、是否变质,采血器导管是否粘连、打折。
(2)选择止血带的位置,最好在肘关节上方6~7厘米处,压力相当于血压计5~8千帕(40~60毫米汞柱)。
(3)采血针粗细合适。
(4)对于血管不充盈的献血者,最好用热水冲洗并热敷,以保证血液循环良好。
(5)选择正中静脉穿刺,穿刺后固定针头。
(6)摇杆的功能必须保持正常。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修复。
(7)血流不畅时,可重新绑止血带,松紧适当;如果针头斜面靠近血管壁或献血者手臂位置不当,可适当旋转针头并调整手臂位置;如果血管被刺穿或发现采血,则装置内的血液已凝固,需进行第二次穿刺。
总之,为了预防和减少采血过程中血液凝固的发生,高度的责任感、严格的无菌操作和“一针见血”的穿刺技术非常重要。尤其是采血时必须时刻注意血流方向,避免凝、透、滴、破损,保证血流畅通。这样可以避免采血时血液凝固。
·天气寒冷如何采血?
天气寒冷时,血管收缩,表面看不清。不要急于采血。可以让献血者在休息室充分休息,喝热水,局部加热血管,拍打局部使血管充盈后再采血。
·用维持液输注多余的血液有什么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献血者采血量不足,以致200毫升的血袋只能采集到100毫升甚至50毫升的血袋。将此类血液输给患者后,存在导致接受者低钙血症的风险。因为目前保养液的抗凝机制是利用柠檬酸盐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不可电离的柠檬酸钙,使游离钙转化为结合钙而失去生理功能。 ,血液保持不凝固状态。将含有过量维持液的血液输给患者后,过量的柠檬酸盐可能会与受血者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导致受血者血液中的钙浓度降低。如果将这种血液输给儿童或多袋这种血液输给患者,特别是当患者自身血液钙离子浓度较低时,血清钙浓度可能会更低,导致临床缺钙。表现。因此,维持液中多余血液的使用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为什么要控制采血“量”?
采血袋中抗凝剂的量根据采血量而定,有一定的范围。当采集的血液太少时,抗凝剂的量就会过量。这样的血液输入患者体内后,正常的凝血时间会被推迟,影响患者的健康;当采集的血液过多时,抗凝剂的量就会相对较少,这样的血液很容易出现血栓,无法进行输注。因此,采血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如果采血失败且采集的血液量少,可以输给孩子吗?
有时采血不顺利,用200ml的采血袋只能采集100ml或150ml左右的血液。由于成人输血200毫升还不够,为了节省血液,有的血库将这袋血液分成几个50毫升的袋子,分别输给儿童。这是错误的做法。由于儿童,特别是婴儿和新生儿对柠檬酸钠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弱,输注柠檬酸钠含量正常的血液有时会引起低钙血症、酸中毒、血液稀释和心脏病。每搏输出量减少等副作用,如果采血量不足,血柠檬酸钠浓度较高,更容易产生上述副作用。
·采血针堵塞怎么办?
采集血液时,血液有时会在针腔内形成凝块,造成堵塞。通过用力挤压血块,让血液顺利流动,将血块推回捐献者体内,是一项非常危险的手术。因为血凝块一旦进入献血者体内,很容易形成病理性栓塞,甚至造成危及生命的后果。因此,一旦确定针头堵塞,应立即拔除针头,换上另一套采血设备,以免堵塞献血者的重要器官。
·如何防止采血袋泄漏导致血液报废?
在血源日益匮乏的今天,不浪费一滴血是每个输血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但有时由于采血袋内难以观察到的微渗漏,采血后血液漏出,造成血液的浪费,令人十分苦恼。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将采血袋放在两层吸水板之间,用手按压板壁3~6秒,重复3次,检查纸板上是否有水印。
·为什么脂肪血不能输?
https://img2.baidu.com/it/u=4111300060,363632708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4297
脂肪血是临床输血和血液制品生产的禁忌症。输入脂肪血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发热、脂肪栓塞等不良反应。用脂肪血分离蛋白质和产品并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脂肪血是怎样形成的?
当人们食用高脂肪食物,如肥肉、鸡蛋、油条、花生等时,它们进入血液,形成乳糜微粒,使血浆浑浊,严重像米汤一样。这是脂肪血,也称为乳糜血症。
·如何预防脂肪血的发生?
献血者在献血前一天晚上和献血当天早上应该吃清淡的食物。采血者在采血前必须询问此事。如果知道献血者过去两餐吃了高脂肪食物,应允许他第二天献血,以免浪费。
·为什么塑料采血袋在采血时不断摆动?
当血液流出体外时,正常情况下2至8分钟就会凝结。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塑料采血袋中含有一定量的抗凝剂。采血过程中,血液不断流入塑料采血袋中。放置在塑料采血袋内的电子采血秤上的称重盘以一定的角度和频率不断摆动,使抗凝剂在整个采血过程中始终与血液保持接触。快速均匀地混合以防止血液凝固。
·电子采血秤有哪些功能?
电子采血秤具有数字显示、声光报警、按一定角度(10°~15°)和一定频率(30~32次/分钟)自动摆动;当采血达到预定重量时,能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提示采血员。
·如何用电子秤计算全血体积?
由于电子秤一般以重量为单位,因此采血量是通过体积来调节的。因此,存在转换问题。要将容量转换为重量,您需要知道比重。全血比重为:1.050~1.060,平均1.055。例如,要采集 200 ml 全血,请将 200 ml 乘以 1.055 g/ml,等于 211 g。
·如何计算每袋全血的重量?
根据《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每袋全血的体积应为标签体积的±5%。计算公式为:
全血重量(g)-空袋重量(g/,含维持液)
全血量(ml)=——————————————————
全血比重(g/ml)
全血比重为:1.050~1.060,平均1.055;抗凝剂比重为1.02。例如:所用空袋重量为45克,抗凝剂为28毫升(比重乘以1.02后等于28.56克,标注量的±5%为:27.13~29.99克)。采集200ml全血后,应按下式计算:
200ml全血袋重量:
200 毫升 × 1.055 克/毫升 + 45 克 + 28.56 克 - 20 克 = 264.6 克。
下限为:180ml×1.050g/ml+45g+27.13g-20g=241.1g。
上限为:200 ml × 1.060 g/ml + 45 g + 29.99 g - 20 g = 288.2 g。
即空袋重量为45克,抗凝剂为28毫升时,采集200毫升全血后,该袋全血重量的合格范围为241.1~288.2克。
·采血时血流速度会影响血液质量吗?
会议。有关专家随机观察了100名献血者献血400毫升时的血流情况。结果是:血流时间(从穿刺针进入静脉到拔出针所需的时间)质量良好;时间大于4分钟,血色很浅,占2%;时间大于6分钟,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消耗,无法制备血小板、新鲜血浆、冷沉淀,占5%;时间大于10分钟,血液中大量纤维蛋白沉淀。如果红细胞受到机械损伤,就会发生溶血,无法输血。笔记。
·血流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穿刺针的粗细。粗流速度快,细流速度慢。
(2)穿刺针位置。当针头的斜面粘在血管壁上或针头的斜面没有完全进入静脉时,血流就会缓慢。
(3)止血带的位置和压力。止血带压力不足或过高,导致浅静脉未充盈或深静脉回流受阻(正常压力应维持在40~60 mmHg),导致血流减慢或停止。
(4)血管厚度。血管越粗,单位面积流出的血液就越多,血流速度也就越快;否则,流速会变慢。
(5)献血者的情绪。当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高度紧张时,血管会收缩,静脉会塌陷,血流会减慢。
(6)血液粘度。献血者在献血前会喝大量的水。在一定时间内,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的数量会比较少,血液粘度会降低,血流速度会加快。
(7)血容量。越多则越快,越少则越慢。
(8)献血时握拳。你强,你就快;你强,你就快;你强,你就快;你强,你就快。如果你强,你就会慢。
·采血时遇到血管细、流速慢怎么办?
在采血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血管细、流速慢的问题。此时采集的血液很容易形成纤维蛋白沉淀或堵塞针腔;进行第二次静脉穿刺不仅会影响血液质量,还会给献血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出现这种情况时,可要求献血者用另一只手抓住采血针上方约6厘米处的手臂,以与采血侧的手相同的频率对手臂施压,否则采血者可以帮助手臂加压,每分钟20次。左右移动,可以加快血液流动。经比较,加压后的血流速度比未加压时快2~3倍,可有效缩短采血时间,提高血液质量。
·如何控制采血车和采血室的菌落数?
我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各地采血机构都像国外先进国家一样,开着采血车上街采集车内血液,方便献血者。如果车内细菌菌落数过高,血液就容易被细菌污染。尤其是采血车要在街上停留一天。采血车内细菌菌落数能否控制在卫生部规定的室内采血室标准内,是保证临床安全用血的关键。为了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山东省血液中心质控部、手术部相关医护人员尝试多种方法,最终将采血车内菌落数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卫生部规定,即使采血需要一天(消毒24小时)后检测,菌落数仍远低于国宝规定的标准。具体怎么做:
用“百令广谱消毒剂”对采血室进行消毒同样有效。自从实行开放式采血以来,很多消毒剂消毒后立即可以使采血室内的细菌菌落数远远低于国宝规定的标准范围。但当献血者较多时,采血室内的细菌菌落计数会随着献血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几个小时后就很难维持在国家标准之内。由于使用“百灵广谱消毒液”消毒,即使献血者较多,采血后一天(消毒24小时)检测到的细菌菌落数仍远低于国家标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