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血液凝固过程:凝血因子与血凝块形成机制详解
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的液态转变为不动的胶状凝块的过程就是血液凝固(血液)。这是涉及凝血因子的一系列蛋白质的有限水解过程。血液凝固的关键过程是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白。聚合纤维蛋白交织成网络,捕获许多血细胞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过程后1~2小时,血凝块在血小板的作用下收缩,析出淡黄色液体。这种液体称为血清。那么,下面,我们就跟随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血液凝固的相关问题吧。
目录
1 凝血因子
血液和组织中通过凝血直接产生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有 12 种公认的凝血因子,在国际命名法中用罗马数字编号。此外,血小板中的前激肽释放酶、激肽原和磷脂也直接参与凝血过程。凝血因子中,IV因子为离子,其他凝血因子为蛋白质,其中II、VII、IX、X、XI、XII因子均为内切蛋白酶。通常,因素II、IX、X、XI和右下角标有“a”。例如因子Xa等。因子III以其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因子III通常仅存在于血管外的组织中。 II、VII、IX 和 X 因子均在肝脏中合成,合成需要维生素 K。 VI因子已被取消。
2 凝血纤维蛋白溶解
无脊椎动物中,水蝽、龙虱等鞘翅目昆虫的血液是完全无法凝固的。鳞翅目蚕、若虫蝶、天蚕蛾的幼虫,以及摇蚊、琉星蜻蜓、四星蜻蜓等,也都接近无法凝固。能引起血液凝固的有萝卜、蝼蛄、蝎子等。 凝固的种类很多,有的是血细胞的简单凝集,有的是血浆的固体凝固。甲壳类动物是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唯一可以进行血液凝固的动物。被破坏的血小板可以使内部的原生质突出,逐渐从细条状变成网状。除使其他血细胞凝固外,还可引起血浆凝固。各种阴离子都会阻碍海蛆的血浆凝固;另一方面,各种阳离子只能促进血液凝固,只有少数有阻碍作用。脊椎动物中有多种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其中维生素K与肝脏中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产生有关。阻碍物质(称为抗凝物质)包括肝素、水蛭素等。当血液中加入草酸盐、柠檬酸钠、EDTA时,由于除去钙离子而产生抗凝作用;血液在血管中之所以不凝固,是因为在正常血管中,接触因素没有被激活以及血浆中存在抗凝因子(抗凝血酶、肝素等)。
3. 凝血应用研究
对凝血机制的研究促进了对许多出血性疾病的认识,例如血友病(凝血过度的患者)
https://img2.baidu.com/it/u=3256998547,316171282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44
出血持续非常缓慢(即使是轻伤)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浆中缺乏凝血因子。
子八。另一个例子是发现凝血因子II、VII、IX和X都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在他们的形成过程中
参加需要维生素 K。缺乏维生素K会引起出血倾向;应用维生素K可以
改善凝血不良症状。此外,在实验室或临床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凝血过程。
在各个环节采取不同的措施,以达到延迟凝血或有效止血的目的。医疗|教育网合集。如果手术后,为了防止
如果发生出血,可以在手术部位涂抹凝血酶、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也可以使用温热的纱布或棉花。
用鲜花或明胶海绵按压伤口,促进凝血、止血。
4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有哪些?
混凝过程
1.三个阶段
https://img0.baidu.com/it/u=4190296745,4329319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1) 生成凝血酶原激活剂 (2) 凝血酶原被激活生成凝血酶 (
3)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通过两条途径生成纤维蛋白。
(1)内源性凝血途径 所有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都在血管内。起始因子是XII,因子Xa、V、Ca2+和PF3一起形成凝血酶原激活剂。 (2)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参与凝血的起始因子是组织因子(III),它来自组织。起始因子为 III。 III、VII因子与Ca2+形成复合物,激活X因子。后续反应过程与内源性凝血途径相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一般因素 (1)接触面的光滑程度:与粗糙表面接触会加速血液凝固。
(2)温度: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会加速血液凝固。 (3)Ca2+浓度:随着浓度增加,血液凝固速度加快。
5、血液凝固与凝固的区别。如何区分标题中的概念
血液凝集反应:当人体内的某种异种血液相遇时,一种血液中的血清凝集素会对另一种血液中的血细胞表面相应的凝集原产生免疫反应。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液中的血细胞会相互粘附,形成结块的现象。血液凝集反应是血清免疫的一种现象。因此,在输血前一定要检查双方的血型,并进行血液配型试验。原则上应输相同血型的血液。如果只能使用异型血,则要注意使用量。在ABO血型系统中,O型血是一种危险的异型血。因为O型血的血清中含有两种凝集素,可以凝集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
血液凝集是不同血型的血液相遇时可能发生的一种血清免疫反应。
血液凝固是人的血液在自身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的酶促反应。当人体血管破裂或血液遇到粗糙表面时,血液中的凝血机制被激活,血清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蛋白质在创面聚集在一起,阻止血液继续流出。如果体内缺乏血小板,或者某种凝血因子,血液就不会凝固。血友病是一种凝血功能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在医学上也常用添加抗凝剂去除血液中参与凝固的钙离子,以防止血液凝固。由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因此血清不会凝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