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熬药技巧与步骤详解:如何正确熬制中药以保留有效成分
熬中药也是一门学问。熬药的时间和火候关系到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否熬出,包括加水。很多医生开药后,会指导家长把药带回家自己煮。虽然现在很多药店和医院都提供汤剂,但我不提倡,因为自己煮可能会更好。下面以药物煎三遍为例进行说明。如果需要将药物煮沸两次,只需将最后一次取出即可。工具/材料
方法/步骤
将中药用纱布包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需将中药中的散剂、细药放入纱布中即可,一般药店都有卖。之所以将粉等部分用纱布包起来,是为了防止粉在煮的过程中烧焦。中药中大块的药不易粘在底部,所以不需要用纱布包裹。如果实在买不到纱布,就去药店买个口罩,自己缝到小口袋里就可以了。
浸泡中药。将所有中药放入砂锅内,包括装有中药的纱布袋。倒入冷水。加的水量是五碗水,足够吃饭了。倒水后,水刚刚没过全部中药为宜。中药浸泡时间约为45分钟至一个小时。
开始做饭。药泡好后,将砂锅放在炉子上加热。首先,用高温将其加热。水烧开后,用筷子在砂锅中轻轻搅拌。尤其是纱布袋,要小心地往下卷,防止纱布袋粘到底。然后将热量调低并煮沸。盖上砂锅并每 5 至 10 分钟搅拌一次。这时一定要注意火候,防止中药烧到底。
https://img0.baidu.com/it/u=1175073493,40995772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1067
将准备好的药物倒出。当砂锅里还剩下一小碗左右的中药(水)时,关火,将药(水)倒入一个大瓷碗中,然后将大瓷碗放在阴凉处。
第二次煮。砂锅里加入冷水,大约四碗。因为此时砂锅内的中药材已经含有水分,冷水刚好没过中药材即可。第二次烹饪不再需要浸泡,直接加热。先用大火加热,等水烧开,再改小火煮。盖上砂锅并每 5 至 10 分钟搅拌一次。
将第二泡的药水倒出。当砂锅内还剩下一小碗左右的中药(水)时,关火,将药(水)倒入刚才同一个大瓷碗中,即把煮好的两种药倒入一起,然后把大瓷碗放在阴凉的地方。
第三次煮。砂锅中加入冷水,大约三碗。因为此时砂锅内的中药材已经含有水分,冷水刚好没过中药材即可。先用大火加热,等水烧开,再改小火煮。盖上砂锅并每 5 至 10 分钟搅拌一次。
将第三泡的药水倒出。当砂锅里还剩下一小碗左右的中药(水)时,关火,将药(水)倒入刚才的同一个大瓷碗中,也就是把三遍煮好的药一起倒进去,然后倒入大瓷碗,放在阴凉处。其实一般情况下,煮两遍就够了。第三剂药效很低,但药汤煮沸后可以泡脚。
https://img0.baidu.com/it/u=1242251124,300903240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64
关于吃药。以上步骤是将药煎三遍。倒在一个大瓷碗里的熬好的中药是三个小碗的量,一天两小碗,早上一碗,晚上一碗,第二天早上再一碗。若药煮两次,则去掉最后一步,其余步骤相同。如果药水煎两次,药量就是两碗,每天两小碗,早上一碗,晚上一碗。
结尾
注意事项
体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是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