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调查:网红小吃价格飙升,章鱼小丸子与糖葫芦成市场新宠
章鱼丸俘获了很多人的味蕾。纸盒里装的是“昂贵”的糖葫芦。
零星雨雪并没有阻止人们前往美食广场的脚步。
当烤红薯从按块卖变成按盒卖时,它的价格就开始成型,变得“买不起”。 3月4日至5日,山西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为了抢占市场、抬高零食价格,商家想出了各种吃法,极力呈现一种“物超所值”的感觉。钱”。然而,这些零食成为“网红”后,往往都是昙花一现,凭空出现,随时消失。从业者不禁感叹,很多美食根本不需要成为“网红”。
普通零食焕然一新,价格翻倍
https://img0.baidu.com/it/u=2928940723,261894502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00&h=400
两天前,太原市民马女士带着女儿到体育路一家商场吃饭。在一个卖煎饼的摊位前,马女士被摊位上色彩缤纷的小菜吸引了,有胡萝卜、白菜、豆腐、牛肉、火腿等。马女士买了一份牛菜煎饼,花了近30元。 。 “我在看店员做,他们放的是袋装红烧牛肉,不到20克。加上一点胡萝卜、白菜、豆腐、一个鸡蛋,成本才几块钱,却卖了近30块钱。”元啊,现在煎饼都这么贵了吗?”马女士忍不住抱怨起来。让市民张先生觉得贵的小吃是同一商场的波波鸡。 “我最多买了10串,有牛肚、无骨鸡爪、鹌鹑蛋、西兰花,结账时花了近100块钱,根本没吃饱。如果想在这个摊子吃饱, “200多元,足够两个人吃一顿火锅了。”张先生说。
“不说别的,你现在还敢吃鸭食吗?进鸭店,没有100块钱,你能吃什么?”曾几何时,太原市民潇潇觉得,只有有足够的钱才能享受下班后看电视剧的舒适。加入鸭头、鸭脖等红烧味,更是点睛之笔。然而,这位零食界的灵魂伴侣,这两年却变得“不那么受欢迎”了。红烧肉“想买啥就买啥,价格过百”的催泪经历,几乎让吃鸭脖变成了一种奢侈。说鸭脖贵,对他们来说并不冤枉。从数据来看,“鸭脖三巨头”绝味、皇上皇、周黑鸭确实在涨价。绝味2022年将两次提价:年初将部分产品提价5%,年中再次对鸭掌、鱿鱼等产品提价7%至10%。周黑鸭2023年半年报显示,客单价为62.01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8元。 “为什么红烧鸭的边角料比红烧牛肉还贵?我就不能吃点更好的吗?”晓晓在每斤40到50元的鸭制品面前问自己的灵魂。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外出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可以满足口腹之欲,选择多样,而且价格便宜。但许多消费者发现,零食在几分钟内的花费就相当于一顿正餐。
炒栗子、棉花糖、烤红薯、热奶宝宝、鸡蛋华夫饼等一系列曾经在上学路上司空见惯的乐趣,似乎已经逐渐隐匿在城市的角落和缝隙里。取而代之的是,外卖应用程序上有华而不实、有味道的童年记忆版本,社交应用程序上有精美的模型般的“图片道具”。生活在喧嚣中的街头小吃,价格越来越贵,食材也越来越多,却失去了人们原本珍视的平价食品的简单味道。
零食“涨价”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为什么零食越来越贵?从业者刘先生认为,主要原因是场景的迭代升级。小吃,这一品类早年多出现在街头或者街边小摊上,由三两个小贩扛着扁担出售。由于它们可以就地取材,体现当地的一些风俗文化,消费者经常通过吃零食来品尝当地多样化的美食。经过多年的演变,小吃已经逐渐从地摊、街头、夜市等场景走向餐馆或商场。一些餐厅将网红零食引入店内,使之成为店内的主要特色之一。有的直接海纳百川,开设“零食综合店”,销售各种网红零食。这些门店大多以“网红零食”为卖点,“引导”食客进店消费。从流动的路边摊,到招揽加货的餐厅,再到专卖店、集合店,零食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说起来,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对得起自己的价格,“零食”们也下了很多“功夫”。从大小来看,要么极大,要么极小。最大的原因就是走巨无霸路线。以今年大受欢迎的烟囱冰淇淋为例。份量太大了,两个人都吃不完。尺寸极小的原因是走迷你路线,但销售方式是组合,注重丰富体验。比如各种迷你版的糖葫芦。每串糖葫芦上只有两个小果子,每盒有5串。仔细算了一下,10个草莓、葡萄、橙子片就要几十块钱,确实不便宜。
除了在自身大小上做文章,很多零食还疯狂添加“小配料”。除了起司、紫菜丝、酱料、糖等基本常规食材外,芋泥、芋圆、布丁等都被纳入了零食食材清单。烤红薯和棉花糖成为花哨操纵的第一个“受害者”。以前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很想买一个烤红薯暖胃暖手,但现在我已经承担不了这个重任了。它们被切成两半,安全地放入商人准备的精美纸板箱中。附带的叉子也夺走了咀嚼和剥皮的乐趣。麻糬、珍珠、奶酪、肉松等一系列配料堆在红薯上面,不仅味道加倍,甜度也加倍。不禁让人好奇,开发这款“烤红薯Plus版”的人真的事先尝过吗?与最初“养肥”的烤红薯相比,昔日的白白棉花糖如今已进阶到3.0版本,与IP“联名”。不满足于花形、心形的商人,全力打造独角兽、外星三眼生物等超越三界的生物。看到这些色彩缤纷、形状各异的棉花糖,除了几十元的高价之外,我还想问:“你觉得这些真的好看吗?”我们以烤红薯皮为例。各种咸、酸、辣的配菜都可以加入其中。如果再加上鸡爪和小龙虾,价格可以卖到几十元。
零食其实并不需要“网红”
https://img1.baidu.com/it/u=1830823589,304074145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0&h=500
除了价格昂贵,同质化也成为零食被诟病的原因之一。
“朋友来太原出差,让我介绍一下太原有名的小吃街,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有什么特别有特色的,据说是小吃不仅街上卖的东西和其他地方的小吃一样,荣女士的说法也代表了很多市民的看法。 3月4日,山西记者晚报记者探访了太原杏花岭区的一条美食街,这条约100米的街道上排列着数十家小吃摊位,除了一些老字号外,小吃品种并不丰富。数了一下,发现这条美食街里,有4家拇指生鲜店、4家烤鱿鱼店、4家脆皮五花肉店、4家长沙臭豆腐店、3家土豆泥面店卖得最多的零食是章鱼丸,有7家店有卖。
“红薯皮干、五花肉、脆皮土豆、冰面,基本上你能想象到的每一种零食品类,大概街上的每家店里都有卖。有的店,老板没变,但卖的东西变了。是的店、店 店主变了,但卖的东西没变,有的店,店主变了,而且周转快的店也只是一两个月就换一个人。曾经在某美食街经营过一碗。博记老板张先生说。说起搬店的原因,张先生表示,他之所以在那里开店,就是为了吸引流量,吸引别人向他购买波波鸡食材,加盟加盟。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零食已经成为全国统一的产品。很难说有什么特点。随着价格的上涨,性价比如何就更难说了。除了节假日造成的短期供应短缺外,平日小吃街的人流量可想而知。对于从业者来说,零食的进入门槛较低,技术含量也不高。很多修炼者半路出家,连教程都是在社交网站上找到的。流行什么就做什么,是很多美食街店老板的惯常做法。由于产品的寿命是短暂的,只有少数人能赚钱。
过去,街头小吃主要供应在街上行走的行人。人们可以从路边摊上带走一份又热又便宜的食物。炸栗子、烤红薯、棉花糖等零食深深扎根于一代人的记忆中,因为它们在你生命中的某个时刻陪伴在你身边。当你被秋冬的寒风吹得麻木的时候,似乎总能在某处街角闻到红薯、栗子的甜香。但如今,上镜、彰显个性、独特抢眼……这些产生于消费前后、看似与零食无关的要求,正在逐渐蚕食重塑标准的权利。街头食品。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追随潮流已成为一种不知不觉的习惯。我们经常用“热门”、“热门”、“流行”来评价某些事物。描述某件事之前,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网红”。但事情本来不必是这样的。那些简单的美食给我们带来的情感价值从来不亚于它们不上镜。相反,越来越夸张的趋势在年轻人生活和消费的各个方面筑起了一座摇摇欲坠的塔。被潮流“绑架”的街头小吃也是如此。它凭空出现,又迅速消失。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理性务实的消费理念充斥餐饮赛道,零食价格却一再上涨。加之产品创新不足,很多零食都很难销售。在经历了场景、营销、造型等各种突破之后,零食现在似乎只有“在价格中寻求变量”的选择。提高价格,顺应旅游潮潮起潮落,使其成为一次性交易。 “质价比”时代,这样的加价生意还能持续多久?厌倦了营销套路的消费者还要继续买单多久?零食成为网红后,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山西晚报记者 郭伟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