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1-5 15:39:27

朱啸虎分享互联网早期创业思考:如何抓住下一个风口并成为新独角兽

近日,投资过滴滴、饿了么、ofo的“独角兽捕手”朱啸虎做客“真阁大师讲堂”,畅谈早期互联网创业的思考。以下内容整合自真格基金。

这次他就以下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

●如何抓住下一个趋势?

●如何成为新的独角兽?

●趋势是一夜之间达成的,还是基于历史的积累?

●即使你乘风破浪,每个创业窗口期至少也有几十家、上百家公司在这么做。为什么你能脱颖而出?

互联网创业和投资如履薄冰。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都必须对这个市场感到敬畏。

中国的互联网非常典型。 15年来,几乎经历了五个周期。基本上每三年就会有一次泡沫和一个寒冷的冬天。

市场不缺钱,缺的是优质项目

这是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投资金额下降幅度不大,仅比去年下降10%。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认为这个市场冷淡呢?因为投资项目减少了很多,比去年上半年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大家不太愿意投资小项目,更愿意合作。这个冬天更加特别。我觉得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因为市场上的资金太多了,如果今年投资项目少的话,明年的投资压力就会很大——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钱,但关键是钱能不能来找你?这是每个创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人工智能和虚拟/增强现实是下一个趋势吗?

很多人问我,下一个趋势在哪里?我一直觉得趋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基于大量的历史积累。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起源。如果我们把1994年(,第一个图形浏览器)视为PC互联网的起源,再看看美国三大巨头成立的时间:亚马逊成立于1995年,因为它是一家电子公司。业务需要使用很多互联网基础设施;谷歌成立于1998年,因为谷歌是为了搜索而存在的,只有互联网上有很多内容之后它才能做搜索;它成立于2004年,这很自然,因为它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必须等到网民数量达到足够丰富之后。

中国的BAT基本是在1999年左右成立的。中国的二线互联网公司,比如去哪儿、58同城、赶集网等,基本是在2005年左右成立的——这个时间点是一个转折点。为临界点设定一个量化指标,即市场渗透率达到20%。因此,中国的二线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在2004年、2005年成立的——当时,中国的PC互联网达到了引爆点,网民的用户基数约占总人口的20%。

https://img1.baidu.com/it/u=504339447,84287406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500

移动互联网也是如此。第一代是在2007年推出的,如果以智能手机的起源来说,那么如今流行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在2011年、2012年左右成立的,比如饿了么、陌陌、掌上购物、滴滴等。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达到20%。

作为投资者,尤其是早期投资者,你需要比这个临界点更早地观察。比如10%左右,就可以立即关注。很多人问VR/AR是否已经到了临界点,可以看看身边的朋友有没有在用。如果科技界很少有人以及那些喜欢尝试新事物的人使用它,那么现在可能还为时过早。不要押注这个时间的时机——我们需要看到数字来证明这个时间真的临近了,然后才采取行动。如果做得太早,很容易成为烈士。即使你在风暴中幸存下来,它也不是你的。比如很多公司就比滴滴更早做这件事。他们也活到了暴风雨来临,但他们的思维和DNA已经不再一样了。适合这个趋势。

相反,我认为人工智能可能更加成熟。这些算法在五十、六十年前就基本成熟了,是有很多年历史的东西了。而它最近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因为计算器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过去,人工智能可能需要大量的机器来执行计算,但现在智能手机也许能够实现。而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三波浪潮,所以这一次可能是“真正的”。很多人工智能项目都有非常明显的应用场景,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趋势。

最近,就大趋势而言,我认为唯一可以预测的就是人工智能。但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大多是B型。人工智能有三个关键要素——算法、大数据、应用场景。大数据和应用场景基本都在大公司,小公司只能改进算法;如果它们只有算法,它们实际上只能用于 B2B 应用程序。但从以往的趋势来看,任何新的趋势可能都是从to B应用开始的,to C应用稍后才会出现。

移动时代和PC时代的差异

很多商业模式在PC互联网上得到了认可,但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有一些非常微妙的点。

比如去年10月份我们放映映客的时候,很多人就很困惑,为什么觉得直播还有机会?当时YY和9158已经很大了,但其实有一个很微妙的区别——YY和9158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非常依赖公会。但映客却截然不同,完全依靠直播。每一个素人主播上来之后,首先要吸引自己的好友来吸引流量;而那些YY主播也很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布直播链接。这是很大的区别。

于是映客三个月就突然爆了,大量流量来自朋友圈。这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差异点,为移动直播创造了新的风口。

比如聚美优品、小红书。直到今天,聚美优品可以说仍然是一家PC互联网公司。尽管陈欧尝试了无数新方向,但PC电商的核心无法改变。小红书最初是一个移动社区。这些非常典型、非常微小的差异,创造了移动互联网新的创业机会。

PC互联网公司向移动的缓慢转型,实际上给了创业者更现实的机会

所以最现实的就是思考PC互联网时代已经证实了哪些商机,移动端会有哪些差异——它们就是新的机会所在。而且,今天这种趋势的机会只持续三到六个月。如果落后了,就很难赶上。

把握核心问题,正确创业节奏

许多企业家对投资者提出的问题每年都不同这一事实感到困惑。

去年,每个人都关心收入流和增长。今年,没有这样的问题。今年大家首先问你有毛利吗,获客成本是多少,多久才能赚回来……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投资者更关心的是企业。制度模式——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会减少整个行业的很多泡沫和不安定因素。

对于创业者来说,需要关心的是商业模式是否建立。你必须知道你正在解决什么问题。你不能只想到一个概念,而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要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如果CEO连这个问题都不能回答清楚,那么公司就没有希望了;同时,要把握好创业节奏和融资轮次。

https://img2.baidu.com/it/u=841058327,398656816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81&h=500

资本寒冬期,商业模式需尽快得到验证

在A轮融资中,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商业模式。至少从逻辑上看,这个商业模式是可以成立的;但在获得B轮投资之前,必须建立可行的商业模式。 B轮投资人不可能为一个概念掏钱,你必须证明一个商业模式建立了; C轮投资是在收到B轮投资之后,然后证明这是可复制的。比如A轮就是证明商业模式是在上海或者北京建立的。 C轮我们会拓展到20多个城市。

企业家的几个误区

公司的钱应该怎么花,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误区是,很多创业者在拿到A轮投资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开始大手大脚地花钱——这是最大的错误。中国互联网过去15年,对于任何一个成功的公司来说,A轮融资都是非常非常困难、非常痛苦的。去哪儿见过市场上所有的投资人,但没有人投资他。我们是他唯一的TS。滴滴也是如此。滴滴见了20家基金,基本上都见了。那时他的流动资金基本上已经花光了。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够成功?因为他们经历过融资的困难,知道融资不容易,所以他们花的每一分钱都非常精打细算。

在证明你的商业模式之前严格控制成本!

第二点就是永远不要追求卓越、闭门造物。作为互联网公司,必须尽快上线,然后通过实际数据不断获取用户的实际反馈。传统企业的反馈周期没有互联网企业快,可能需要一两年的反馈周期;而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反馈周期最好是一两天。

例如,滴滴刚推出时,只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功能:语音叫出租车,而语音无法用于大数据分析。但也正是因为上线及时,滴滴才抓住了机遇:2011年7、8月上线,距离北京入冬前三四个月,抢占了市场。到了年底,每逢下雪,用户数量就会翻倍。 。但如果滴滴追求完美,只在冬季推出,他们就会错失良机。

互联网公司创业的窗口期,至少有几十家、上百家公司在做。为什么你能成功?这个时候,重点不是缺点,而是企业家的优点。然后将业务优势转化为融资优势,再将融资优势转化为业务优势。良性循环,就有机会进入复赛。

第三个误区是,很多创业者一开始就试图获取大量用户。但即使你有资源,即使你不用花钱去获取用户,如果你一开始就让大量用户失望了,那么重新招募他们的成本可能会高出十倍以上。因此,您应该尽力小规模地尝试您的产品。首先引入数千或数万用户,查看他们的反馈和用户行为,然后逐步扩大。

不要迷信补贴!

真正好的产品一定会获得强大的口碑传播,滴滴、映客就是如此。早期用户并不是通过补贴获得的。任何需要补贴的用户都是伪需求,而不是刚性需求。我们只喜欢用一种补贴,就是靠补贴来出清市场。滴滴的代驾和拼车服务是过去非常典型的案例。他们凭借资金优势挤压市场,利用补偿出清市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啸虎分享互联网早期创业思考:如何抓住下一个风口并成为新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