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从饥饿童年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传奇之路
2008年夏天,中国作家莫言斜靠在北京公寓的沙发上,接受西班牙报纸《国家报》的采访。当被问到一位中国本土作家何时会获得国内外备受推崇的诺贝尔文学奖时,他突然神色凝重,摇摇头陷入沉默,似乎在寻找一份名单。片刻后,他郑重地回答道:
”
“我们应该再等100年才能获得这一荣誉。”
”
没想到,仅仅四年后,2012年10月11日,在家乡高密“躺”在电视机前的莫言震惊地收到了这个瑞典从天而降的顶级馅饼。
从此,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名字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01
莫言的童年是在饥饿和恐惧中度过的。
1955年,中国正处于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时期。当时,全国正面临空前的饥荒,人们缺吃少穿,为生存而挣扎。
这一年,莫言出生在山东高密的一个小村庄。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
▲莫言的父母
莫言后来回忆,父亲常年在地里干活,但这么大面积的土地却始终没有收成。
没有食物、吃不饱是莫言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为了吃饱饭,他很早就辍学了。帮助父母干农活、放羊。
他常常兜里揣着一个馒头出去放羊,忍着饥饿,整天待在地里,只为了喂羊。因为那是全家人的希望。
但在困难的日子里,困难会堆积起来,就像是已经商定好的一样。
穷、吃不饱、早辍学,对于莫言来说还算可以忍受。最令他担心的是他的母亲。她的母亲身体不好。他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她妈妈受不了这些可怜的日子。
每次外出回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母亲。只有看到妈妈的时候,他不安的心才会放下。
艰难的日子只要你能忍受,就会过去。
那些年,他深入田野,享受大自然,用心感受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他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高密,故乡,艰辛的岁月,博大深邃的人性,是莫言写作的初衷。这也成为了他以后作品的基调。
02
莫言很早就有一个文学梦想。
小时候,莫言喜欢听故事和读书。他经常冒着因读书而受到父母惩罚的风险。他还推呀推地换书,他花了10圈才看完一页书。
“我先看小说,然后看长篇小说、历史小说。读多了,我开始思考,既然作家是一种职业,我能不能做呢?我的文学梦就是这样实现的。”
成为作家的想法也源于饥饿。
当时,莫言的邻居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务农。他经常和他谈论作家。我从他那里得知,这位作家很有钱,可以一日三顿吃饺子。
莫言问道:
”
“叔叔,如果我当了作家,我也可以一日三顿吃饺子吗?”
”
那人告诉他没问题,他更加相信这个想法了。
命运真正的转折出现在1976年2月,莫言入伍了。
他参军时,背着一套《中国通史纲目》。买书的钱是他母亲卖结婚首饰得来的。
凭借这套书,莫言踏上了军旅生涯的写作之路。
入伍五年后,发表了第一部小说《春夜雨》及一系列中短篇小说、短篇小说。
后来,1984年,29岁的莫言带着他的小说来到了北京。
▲1987年夏天的莫言
https://img0.baidu.com/it/u=1406623797,320014463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当时学校主要采取讲座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创作时间。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很多人的汉语基础薄弱,比如训诂等,所以我们面临着先写小说,再识字的过程。”
刚到北京的时候,他熬夜写作,没有东西吃,就吃大葱、喝热水。为了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他刻苦学习,经常读书到半夜。
庆幸的是,现实生活中,虽然生活艰难,但莫言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朝着既定的方向走去。
20多岁的莫言已经把儿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也离自己特别想成为的人越来越近。
03
莫言第一次受到启发是在1984年写《透明胡萝卜》时。
“那天早上,红日升起,天地都霞光万丈。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走了过来一个身材胖胖的红衣女子,她手里拿着一把鱼叉,上面的鱼叉闪闪发亮。 、看似透明的胡萝卜……这个梦让我兴奋不已。
我坐下来奋笔疾书,仅一周时间就写出了小说初稿。 ”
受这本书启发的《透明胡萝卜》出版了,此时30岁的莫言也一举成名。
著名作家张杰看完《透明胡萝卜》后感叹,“1985年中国文坛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莫言的出现。”
很快,张杰的话就得到了证实。
莫言的《红高粱》上映后再次引起巨大轰动。
“《红高粱》改变了战争小说的写作风格。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许多旧的文学观念严重束缚作家的思想时,这样一部小说的出现应该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震撼。”
之后还有《生死》、《巨乳宽臀》、《檀香刑》、《酒国》等作品。
这些作品在国内外获奖无数,成为莫言文学道路上的一座又一座高峰。
正如莫言所说:
”
“一个作家一生其实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的血肉、灵魂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
莫言写作四十多年,写人性、写家乡、写时代。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到了作品中。
04
莫言说,如果你想了解我,你不用看我其他的小说,看《巨乳宽臀》就可以了。
莫言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是为了纪念他的母亲。然而这部作品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小说问世后,莫言因为书名不严肃而受到了不少批评。有些人甚至没有读过这本书的内容。仅仅因为书名直白,他们就把这本书视为洪水猛兽,说莫言不道德。
众所周知,书名是莫言刻意追求的一个隐喻。
其实莫言在写的时候,就想暂时用一下。但写完后,他惊讶地发现书名和内容变成了一个,其他的名字全都错了。
有朋友提醒莫言,书名需要改一下。但莫言对文学有自己的坚持。
在他看来,文学不在别人的眼里、嘴里,而在自己的心里。
他固执地坚守着自己对文学的赤子之心,尽管他早已预见到了自己未来将面临的处境。
这一批评毁了莫言的铁饭碗,他离开了生活多年的高密。而加在他身上的这些“罪名”,已经超出了正常文学批评的范围。
莫言后来回忆,《巨乳宽臀》获奖那天,他就预感到麻烦来了。
即使冒着世人非议的风险,他也必须坚守自己的文学之心。也正是如此,才成就了这样的经典。
莫言是孤独、孤傲的。他永远只跟自己的灵魂对话。他能看透一切人和事,但他的言语依然掩盖不了他的慈悲和怜悯。
一代中国人的苦难,女性的艰难与伟大,人性的复杂与多变。他在《巨乳宽臀》中谈到过这一点。
但因内容不雅、不适合儿童而遭到抵制。即使它享有很高的声誉,它也没有附带学生教科书。
莫言对此很淡然。
他说:
”
https://img0.baidu.com/it/u=606548686,279330928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83&h=500
“世界上最忌讳的就是完美,因为一切都必须稍有欠缺,才能可持续。”
”
安静地写作,对作品真诚,对文学坚定,对名利淡定。
莫言的成名之路并非神来之笔,而只有辛酸与坚持。他也不知道如何拥有好的眼力,因为真诚和纯粹的感情更加难得。
他不为市场妥协,也不追求速度。他只想用最好的作品出现,哪怕晚一点,也没关系。
毕竟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选择好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行。总有一天,你会看到属于你的风景。
莫言现年66岁,从事写作40年。共创作长篇小说11部、中篇小说27部、小说集4部。他的写作风格以“大胆新颖”着称,善于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与幻觉现实主义融为一体。他的小说对中国文坛乃至整个文坛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影响。
人物评价
从文学标准来看,莫言至少能获得茅盾文学奖10次。因为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90%都不如莫言最差的一部。
——余华
莫言获奖了,太棒了!我最喜欢莫言的《生死疲劳》。他的小说充满了方言。你可以彻底看到村庄的经验如何赋予人们充沛的活力。最朴实的人是最国际化的。每次读莫言的小说,我都会感叹自己不如他。
——龙应台
一位中国作家终于跻身诺贝尔奖行列。我想这不仅是莫言的荣誉,也是整个中国文学的荣誉。将对中国文坛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莫言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个性对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陈忠实
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文明,具有无限丰富和科学严谨的想象空间。他的写作思维新颖独特,语言激烈而温柔,展现了近代中国广阔的文化大熔炉。历史上经历的悲剧和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苦和团结的生活。
——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评审团
莫言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用独特的写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真实现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莫言先生的作品引领亚洲走向未来。他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
——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评审团
这次给大家推荐的这套《莫言经典集》是全球唯一的莫言授权的繁体中文版本。全书共12卷,包括《红高粱世家》、《四十一枪》、《酒国》、《檀香刑》、《秋水》、《歌墙》、《天蒜芽歌》 》、《透明胡萝卜》、《生死疲劳》、《巨乳宽臀》、《十三步》、《青蛙》。
《红高粱家族》
这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86年,是《莫言小说全集》(修订版)系列中的一册。这是莫言对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代表作。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国小说百强”之一,被英美学界重量级杂志《今日世界》评选为75年来世界四大优秀中国小说之一。十部优秀作品一览。
小说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战时期“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演绎的轰轰烈烈、英雄悲壮的故事。 “我的”祖先一方面奋起反抗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迸发出可歌可泣的传奇爱情。同时也展现了人类的情感受到世俗规则压迫时所陷入的冲突。
《檀香刑》
给人一种穿梭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错觉。故事以1900年1890年维新运动为背景,八国联军攻克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德国人在山东强行修建胶济铁路。人物之间跌宕起伏的爱恨情仇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触目惊心的血腥折磨,营造出一种充满原始神秘色彩的文学叙事氛围。正是在这种时而真实、时而神奇的叙事中,小说呈现出一幅开阔而生动的高密东北乡画卷。画面中活跃的,是生动立体的高密人。东北乡人。他们上演的史诗般的反殖民抗争场面、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震撼人心的猫戏,共同呈现了高密东北乡这片广阔而多彩的土地。在极其想象、夸张、肆意的语言搭建的舞台上,一场关于痛苦、死亡、尊严、欲望、友情、忠诚等一系列命题的戏剧正在上演……
该书荣获2002年首届“定军文学奖”、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佳书奖”,并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酒乡”
这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反腐小说代表作。它写于1989年至1992年。因为“其思想的大胆、情节的奇幻、人物的幽灵、结构的新颖,都超出了法国和世界各地读者的阅读体验”,法文版《酒乡》获2001年法国劳尔外国文学奖; 2004年,意大利中文版荣获国际文学奖。
本书采用三层叙事结构。第一关讲述的是中年作家“莫言”这个人物。检察院特约检察官丁钩儿前往酒国调查地方官员煮男婴案,却无法逃脱酒精和性的陷阱,最终落入陷阱。一部关于在厕所里溺水的中篇小说;第二层是酒国医生李一斗,对应《莫言》创作的九个短篇小说,以李一斗的视角讲述了酒国一系列荒诞的故事;最后一层是“莫言”和李一斗之间的书信往来。最终,“莫言”前往酒国,与李一斗等人见面,也与自己相遇。小说中“丁钩儿”的故事,也是关于无法控制地接触酒色,开始陷入困境的故事。堕落。
这套书是记录莫言创作历程的最权威、最全面、装帧最精美的珍贵资料。也是人们纪念、收藏的最佳选择。
此外,这12本书每本书都有莫言题写的书名,而且文字都是繁体字。整套书的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莫言经典文集》是莫言自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首次独家授权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唯一繁体中文版莫言文集,精选文章均由莫言撰写。无论是每部小说的确定,还是每一个短篇小说的选材,每一篇散文,都是莫言亲自挑选的。
文集不仅收录了莫言的十二本手写书名,还有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奖牌和证书,以及颁奖典礼和接受的照片;
不仅有十二张罕见的、鲜为人知的莫言照片,还有每幅作品背后的创作梗概和评论赞誉。
这部《莫言经典集》的发布,填补了莫言获奖后诺贝尔纪念版的空白。这部文集是收集和记录莫言创作历程的最权威、最全面、最精美的珍贵史实集。也是世人纪念和收藏的不二选择。
该书由作家出版社首席美术设计师曹全红精心设计,中华书局著名审稿人沉西林等六位专家审稿。每本书都配有十二页彩色插图,装订精美奢华。是读者珍惜、送给亲友的最好礼物。
作为全球唯一由莫言授权的繁体中文版本,你不心动吗?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