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未来展望分析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展望 班级:08经济学2 班级名称:龚莎 学号: 摘要:本文主要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出发,介绍中国创造的中国奇迹,阐述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展望。本文收集了大量令人信服的数据来说明美国金融危机与我国经济的关系,从而探索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关键词:美国;金融;中国;经济;对2008年美国的影响:这个从2008年美国、中国到2008年美国。本文以大量的数据来展示美国的走向和道路。 关键词:;;中国;;中国创造了“中国奇迹”。当前,世界经济由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然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格局。1、改革开放30年GDP平均增速超过978,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 30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 2007年,中国国际贸易额突破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美元。美元,30年增长105倍;从1978年占世界出口的不到1%增加到2008年占世界出口的6%以上; 19997 2007年以来物价、汇率稳定,FDI突破5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2009年); 2007年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达到2461美元,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并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办权。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也强劲,其经济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欧洲和日本。但与中国相比,不难看出中国的经济增速更高。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早期发展速度快于发达国家。原因之一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快速赶上。中国的增长速度虽然有一些波动,但仍然非常惊人。 1 这是所有经济体的奇迹。
2.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200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彩电和显示器生产国,三者产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35%、40%和55%。 2005年,中国制造业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 2008年前后,中国企业生产了全球55%的相机、33%的电视机、40%-50%的家用电器。例如,如果我们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来比较中国和七大工业国的经济规模,美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并且一直保持着这一地位。如果把欧盟和欧元区放在一起,欧盟是最大的经济体。如果按国家划分,2005年日本排名第二,德国排名第三,第四大经济体是英国。 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2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过去十几年被称为“黄金十年”,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美国。同时,美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美国人形成了“借钱消费、能吃就吃”的生活方式。房价的大幅上涨,让很多人产生了房价还会继续上涨的错觉;即使房价下跌,他们也可以及时高价出售房屋来偿还贷款,仍然可以赚钱。许多中低收入家庭贷款购房,次级抵押贷款(简称“次贷”)有所增加。
投资银行将这些抵押贷款重新包装,转化为“次级债券”等新的金融产品。次级抵押贷款通过衍生产品被放大,信贷被放大,风险被放大并扩散到整个金融体系。 2004年,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将利率从1%~2.3%提高到4.3%~5.3%。到2006年,住房供应超过需求,房价下跌,次级贷款违约率上升,供应被切断。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后,交易链上的其他多米诺骨牌开始陆续倒下。一年前的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成立于1850年,随着股价下跌近95%,严重资不抵债,即,找不到收购目标。美国政府拒绝再次救助,不得不宣布破产。随后,美国另一大投行美林集团,无奈之下也不得不“委身”美国银行。美国两大住宅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也未能幸免,被美国政府接管。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金融危机。一个月后,金融危机重创全球实体经济,1929年以来全球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随即,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额大幅下降。不少出口企业因出口量大幅下降而不得不减产,有的被迫停产。
https://img1.baidu.com/it/u=2890378501,1881981451&fm=253&fmt=JPEG&app=120&f=PNG?w=1026&h=589
失业人数不断增加,贫困状况日益恶化。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社会危机,导致30多个国家发生示威、骚乱和政权更迭。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投资者的资产损失上。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包括个人在美国持有一定数量的证券资产,其中大部分是机构和公司债券、股票等。例如雷曼公司债券是全球主要固定收益产品之一。据披露的信息,至少有7家中资银行持有雷曼债券或针对雷曼的贷款债权。雷曼公司的破产导致其股权价值几乎消失。根据相关测算,雷曼高级债券的可能损失为面值的20%-40%,次级债券的损失则高达96.5%。中国工商银行是国内最大的受害者,其持有的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和雷曼信用挂钩债券余额仅有1.518亿美元(其中高级债券1.39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工行总资产的万分之一,相当于工行债券投资规模的万分之三,相当于工行上半年税后利润95亿美元的1.6%。 2 由此看来,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将十分有限。 2007年开始的美国金融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其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2008年至2009年,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持续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明显放缓。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八年的高速增长后,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缓慢下滑的趋势。 2008-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一是对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流动性、资本充足率、利润等产生了不利影响;二是危机的持续深化给我国各类金融投资机构带来了损失。第三,股市波动,股东利益受损。第四,金融危机导致美元走软、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不再具备价格优势,出口进一步受到压制。其次,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大幅下滑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对GDP、财政收入、就业和市场信心产生较大影响。 1、对产业结构和GDP的影响。根据《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得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亿元,比2007年增长9.0%。分行业看,增长值第一产业增加值3.4万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2007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48.6%,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40.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0.6%、10.1%、9%、0%和6.8%。 2、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加工贸易占我国目前贸易的50%以上,主要为电阻类商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将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影响。至少在2008-2009年,会对中国的贸易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量和增速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加工贸易。此次金融危机,我国特别是东部地区有出口任务的企业受到较大影响,四季度经济也受到较大影响。尽管全年进出口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四季度增速明显回落。 2008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7.8%。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际初级产品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进口同比下降8.8%第四季度,出口同比仅增长4.3%。 3、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美国的经济危机不仅仅会通过金融体系传导。
并且通过市场需求的收缩直接传导到中国实体经济。目前,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0%。作为全球制造中心,中国企业的订单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一旦这个市场出现问题,导致订单大幅减少,将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生存,以及工人的收入和就业。这对中小型出口企业,包括港澳台及周边地区的东亚生产体系中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将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4、对就业的影响 我国所有加工贸易企业都受到了外需下降的影响。中小企业倒闭,生意人增加。广东、江苏、浙江等东南部城市受危机影响严重。五、贸易摩擦持续。在美日欧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而且当前的摩擦与以往不同。以前都是反倾销,现在更多的是反补贴。例如,美国加大了对中国国有企业的调查力度,其中包括银行利率的定价机制。因此,总体来看,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 2007年始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对2008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中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等城市的中小企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遭受了相当大的创伤。同时,也给中国的金融、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2008年、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https://img2.baidu.com/it/u=1164659990,415785863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332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值得关注,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并影响世界经济,使我国宏观经济外部环境更加严峻。这对我国经济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因为这场危机不仅直接加剧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还将波及实体经济部门,加剧信贷紧缩,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更多更重的阴影。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出口。美国是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国内出口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一系列问题。连锁反应。而这种间接损失将是巨大且难以估量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这一影响的不确定性,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同时,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要加强金融监管,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未来20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以7%以上的增速增长,GDP将翻两番,不存在明显瓶颈。以下是中国经济增长政策取得成功的一些主要因素。一、增长动力取决于中国增长动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储蓄率;二是进口需求增长强劲(中国产品价格弹性很高);尽管2008年中国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在“保出口、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下,中国经济仍将实现稳定发展;第三,强劲的FDI同时带来了技术资本市场和国外市场;第四,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国外技术,实现现代化,科技赶超;第五,中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
与此同时,中国拥有训练有素的庞大劳动力库,可用于培训工人掌握新技术和廉价技术。 2、解决能源缺口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解决能源缺口问题,这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瓶颈。 2005年以来,停电已成为浙江等沿海地区和四川等内陆地区的一大问题。中国80%的电力由传统能源和石油产生,其中水电占18%,核电仅占2%。煤炭似乎比石油更重要,但中国的煤炭开采业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但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资源有限存在矛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