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1-10 17:32:53

汽车厂商申请小行星命名引发争议,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质疑其真实性

科学精神层面

科技日报记者 张家兴

近日,一家汽车制造商表示,其天文学兴趣小组于2月10日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并于22日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申请以其新型号“星月”命名该小行星。此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并持续发酵。

对此,北京天文馆馆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委员朱进表示:“根据小行星命名规则,不允许使用商业名称。”他指出,这颗“获得命名权”的小行星极有可能并不存在,而且“该公司提交的申请表没有学术证明”。

小行星信息可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网站上检索到,但下载暂定数字数据后,却找不到相关记录。朱进表示,如果没有临时编号,就没有冠名权。

“即使你不去专业网站上查一下暂定数字,从发现时间来看也不太可能。”朱进解释说,即使汽车公司的天文团队确实在2月10日发现了小行星,但在22日就不可能了。无法申请命名。按照规定,在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之前,需要进行多次观测,以确定其精确轨道,获得永久编号,并核对历史数据。一般来说,完成这些事情需要几年的时间。

https://img1.baidu.com/it/u=3708846720,196925458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76&h=376

近年来,给小行星命名已成为一种新时尚。以前王俊凯的明星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后来香港艺人给一颗小行星命名又引发争议。对于以汽车型号命名不存在的小行星的营销行为,朱进评论道,“这件事误导了公众,可能是一个骗局。”

那么,公众为什么要相信不存在的小行星呢?

“图片背景是丽江天文台的镇馆之宝,2.4米望远镜。”科学松鼠会会员刘伯阳表示,车企宣传资料中的照片给了公众一个“暗示”。图中还有中国科学院丽江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天文台台长何守盛、云南省天文爱好者协会会长苏红等科研人员声称,这颗小行星是在丽江天文台发现的。

重型科学仪器、科学观察和学者的证词为这颗不存在的小行星提供了“科学背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何首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拍摄照片时他并不知道小行星命名申请。苏红告诉同事,他是临时拍合影的。

“天文台工作人员受到了欺骗,但后续的传播行为已经成型。”云南天文台台长白金明表示,“虽然学术声誉一直被认为只与论文发表、研究成果等学术活动有关,但当遇到这种‘以科学之名’的虚假宣传活动时,也需要科研人员更加警惕,具备辨别能力。”同时,他表示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https://img0.baidu.com/it/u=2190199566,179501722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94&h=500

何首盛表示,活动主办方已承诺修改或删除所有涉及云南天文台的不实报道,并公开发布情况声明和道歉。

截至发稿,在百度百科词条中,“星月”仍然是小行星和汽车共用的名字。

专家点评

商业公司想要参与科研过程并同时推广自己的品牌,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有先例的。美国利克天文台(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山顶的永久性天文台)于1876年由美国商业大亨亨利·利克捐巨资修建。以他命名的天文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50年后大家仍然记得他;商业公司如果设立科学基金资助科学家的研究,不仅能真正促进科学进步,还能起到宣传作用,对双方都有利。

企业愿意资助天文团体进行研究固然是好事,但披露的“小行星发现”却充满疑点,令人遗憾。通过消耗公众对天文学的热情来制造虚假宣传,不仅不能真正帮助科学的发展,而且在道义上应受谴责,并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叶全志,加州理工学院行星防御研究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汽车厂商申请小行星命名引发争议,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质疑其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