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体育项目盘点:从投壶到射礼,探索悠久体育文化历史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体育”一词虽然出现较晚,但它所代表的内容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文物、建筑等历史证据,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开始了。自古以来就有体育运动。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有那些体育运动。扔锅
投壶是古代宴会上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向壶中投箭的简称。比赛时,设一个特制的壶,主、客各向壶中投一支箭。射中箭多者为胜,败者喝酒。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抛壶活动见于《左传》。 《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晋侯与齐侯设宴,席间穆子祥抛壶”。抛壶活动的起源与射箭仪式有关。 “燕舍”有直接关系。西周时期的“燕射”“射箭”是一种“懂得君臣之礼,长幼之序”的礼仪射箭。它有严格的礼仪要求。后来,当庭院不够宽阔,或者有客人不会射箭,不得不讲究礼仪时,就出现了。投壶活动以荆棘代替箭,以壶代替靶子,以投掷代替射击。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壶逐渐从一种仪式性活动演变为一种娱乐游戏。清末,由于西方近代体育运动的传入,头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宋太祖蹴鞠图片
蹴鞠是指古人用脚踢球的活动,类似于今天的足球。蹴鞠最早见于《史记.扁鹊苍公列传》。汉三国时期蹴鞠得到迅速发展,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娱乐蹴鞠。期间,还出现了表演蹴鞠和竞技蹴鞠。此外,蹴鞠也被用于军事训练。刘向在《别录》中记载:“塔举亦是军事实力的象征,所以训练武士,也可以用来知道如何有才气。 发挥和练习。”唐宋时期,蹴鞠达到了新的高潮。最初塞满头发的实心球被充气球取代,球门出现了。宋代,从皇宫内院到平民家庭,人人都喜欢蹴鞠。元代钱选所画的《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与赵炯、赵普等人踢球的场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宋徽宗赵佶和高俅都是蹴鞠好手。 。明朝朱元璋时期,严禁士兵打蹴鞠,但民间蹴鞠活动仍然盛行。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西方足球的传入,蹴鞠基本被取代。然而,踢毽子却作为“蹴鞠遗产”得以继承和发展。
章怀太子墓《马球图》
https://img0.baidu.com/it/u=378096137,164855015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408
柔术,又称现代马球,又称打球或打球,出现于东汉,盛行于唐代。用来击球的球大约有拳头大小,是空心的。原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木材,重量轻且非常柔韧。由于参赛者在马背上击球,还必须使用棍子,因此球的成本相对较高。据记载,唐朝的许多皇帝都是柔术的狂热爱好者。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就是一位柔术大师。唐睿宗在位期间,还曾代表唐朝击败过吐蕃使团。 1971年,在挖掘唐代章怀太子李显墓时,在墓道西壁上发现了一幅唐代打马球的《马球图》。
屈原
赛龙舟是我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相传伟大诗人屈原投汨罗江后,楚国百姓纷纷到江边凭吊,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所以此后每年五月初五都要举行赛龙舟活动,以纪念屈原。除此说法外,浙江举办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曹娥。后来赛龙舟传入日本、越南、英国等。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家批准理事会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扑
https://img0.baidu.com/it/u=3077147432,210701122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31&h=500
相扑,一项竞技运动,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早期称为“角点”。 《汉书·刑法志》记载:“春秋以后,消灭弱者,吞并小者,战国时,稍加武术。”礼被认为是一种形式的娱乐,并用来互相赞扬。但秦改交队名称后,先王礼制于相乐失传。”南北朝时称为“相扑”。早期相扑具有武术性质。宋代相扑它与武术不同,只是投掷,而不是通过击倒对手来获胜。
捶丸
捶丸是我国古代一项用棍子将球击入洞中的运动。它的前身是唐代的踏球,与现代曲棍球类似。到了宋代,步球逐渐从最初的同场对抗性比赛演变为顺序击球。在这种非对抗性的比赛中,球门改为洞,名称也改为“捶丸”,与现代高尔夫类似。对捶丸的最早描述可见于元朝开国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所著的《丸经》。这是一本专门介绍捶丸的书。据记载,“至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除贵族外,民间对捶丸也很享受。元代散曲、杂剧中多次提及。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中的元代《捶丸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捶丸表演。捣药丸的场景。虽然明代时这项运动已不如以前盛行,但仍然有很多人喜爱这项运动。 《明宣宗喜图》中有一幅描绘明宣宗朱瞻基捶丸的场景。到了清代,捶丸逐渐衰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