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宣示表:魏晋小楷书法艺术的成熟标志与历史传承
古人云:“书法家不擅长小楷,就不能称为书法家”。懂书法的人都知道,小楷书是最有技巧的。魏晋以来,官方文书、科举试卷、诗词记载、典籍抄本、佛道经等多用小楷书写。小楷在古代文学活动中发挥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
能写出精美的楷书,已成为文化素养高的典型标志。
一、钟繇的《申报表》
钟繇小楷书法作品《宣表》局部
与钟繇的其他作品相比,《申报表》在笔法和结构上表现出更为成熟的楷书风格和气息。字体工整淡雅,字体宽阔,方格较多,充分表现了魏晋时期的风格。楷书的艺术特征日趋成熟。
钟繇小楷书法作品《宣表》局部
相传王导东渡时将《申报表》缝在腰带上,后传给王羲之。王羲之将其传给王修,王修又将其带入坟墓埋葬,从此再也见不到天日。后来流传下来的是王羲之的抄本。
2、钟繇《何解表》
《何解彪》部分
《何解表》是钟繇的代表作之一,又称《容路表》、《容路表》。内容是何解表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所写。这个系列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关于铃铛外观的帖子。
3.王羲之的《乐毅论》
《乐依伦》部分
如果说三国时期钟繇的小楷是楷书的萌芽阶段,那么楷书到了晋代王羲之的《乐逸论》就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成熟后,石智庸认为《乐逸论》是王羲之的第一部正书。
《乐依伦》部分
《乐依伦》部分
据说,唐太宗最有价值的著作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和《乐逸论》。
当时,唐太宗还分别将《乐异论》原本分别赐给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征、杨师道。抄本的传播范围也仅限于皇帝的外戚或外戚。他是世间罕见的近臣。
《乐依伦》部分
4.王羲之的《黄庭经》
王羲之《黄庭经》部分
《黄庭经》的整体构图与《乐逸论》相似,都是竖行,没有横列。垂直的行很清晰,但不是很直。
王羲之小楷书法作品《黄庭经》部分
《黄庭经》中对比的形式因素非常丰富,这使得《黄庭经》比《乐逸论》更具有“现代意义”。如果说《乐依轮》既古朴又美丽,那么《黄庭静》则比古朴典雅更迷人优雅。
5、钟绍靖《令妃经》
钟绍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是三国著名书法家、魏国太傅钟繇的第十七代孙。历史上,钟太傅被称为“大钟”,钟绍敬被称为“小钟”。
《令妃经》部分
由于《灵飞经》没有作者署名,所以关于《灵飞经》的作者一直存在争议。元代元觉、明代董其昌都认为是唐代钟绍经所著,而启功先生则认为只是无名经所著。同时启功先生认为“《令妃》的书法本身就是唐代经书中最好的之一,与敦煌出品的众多唐经相比,它的精美程度不亚于《令妃》。” “……不过分。”
《令妃经》部分
6、赵孟俯《济安传》
https://img2.baidu.com/it/u=3195414723,101823284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1063
赵孟俯是元代著名书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俯)之一。
赵孟俯《济安传》部分
宋太祖第十一代孙赵匡胤,在赵孟俯晚年写下了《济安传》。总的来说,这本书写得很快,从容不迫,一气呵成,没有漏掉一笔;
赵孟俯《济安传》部分
其字体宽大雍容,风格雍容、平和、古朴,有轻裘带之风:用大笔,提按转动,方画、圆画并用。还十分注重笔画之间粗细、轻重的变化,很有节奏感。感觉;
从结构上看,律法严谨,挺拔优美,十分注重人物的躬身。国家求望众生,所以可以宽而不平,可以美丽而生机勃勃。
赵孟俯《济安传》部分
7、赵孟俯《道德经》
《道德经》是赵孟俯楷书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时年六十三岁。赵孟俯一生多次用小楷书写《道德经》。
赵孟俯《道德经》部分
据方氏家族鉴定,他晚年所写的这本五千字楷书书,书法结构严谨,笔画精准。其精准中透露着宁静,稳定中透露着灵动。自始至终神韵一致,堪称小说。优秀的楷书。
元延佑三年三月,六十三岁的赵孟俯为金枝高士写了这部小楷《道德经》。
赵孟俯《道德经》部分
在卷的开头,赵画了老子的肖像,然后是小楷书的全卷《道德经》。此卷水墨纸本,长245毫米,宽6188毫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8、文征明《老子传》
9、文征明《离骚经》
文征明《离骚经》
文征明的书法无论是楷书还是草书都非常出色。其楷书浑厚刚健,端庄典雅,风格独特。
文征明《离骚经》
《离骚经》是文征明小楷的代表作。这幅做工精细的小楷书画是文征明85岁时所画。
文征明《离骚经》
10、文征明《秦赋》
在书法史上,文征明以擅诸书法而闻名,尤以小楷书最为造诣。清代朱和根甚至说:“文亨山,明凯第一”。
文征明《秦赋》碑文云:“于老夫眼昏花,无足可看”。小楷的代表作《琴赋》是文征明74岁时写的:
文征明《秦赋》部分
文征明《秦赋》部分
https://img2.baidu.com/it/u=2265631278,241509606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01
晚年坚持写“飞头小楷”的书法家很少。首先,是因为他们的心态。此时的书法家大多处于平静、轻松的心态。其次,是体力的原因。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自然会下降。衰退。
文征明在七十、八十岁时还喜爱小楷,实属难得!
11、姜夔《小开跋王贤保姆笔记》
姜夔“崇晋贬唐”,反对通俗书籍,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崇尚文人趣味的人是一致的。
姜夔小开后记部分王贤保姆笔记
他没有留下太多遗产。从《小凯跋王贤保姆笔记》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源于二王之作。其书法细腻,飘逸俊秀,深受唐初诸书法家书风的影响。不随俗,清新脱俗。
姜夔《小凯跋王贤保姆笔记》部分
姜夔《王贤帖保姆跋》,小楷书。纸本,316毫米,共101行,现藏故宫博物院。姜夔传世的墨迹很少。
姜夔《小凯跋王贤保姆笔记》部分
12、宋徽宗赵佶《薄金楷书千字文》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往往都伴随着悲伤。当你第一次看到宋徽宗赵佶的薄金体楷书时,你会为他文笔中不可思议的线条所震惊,也会为他的子民的不幸命运而感到悲痛。
赵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艺术天才。当历代书法家热切期盼人与书的晚年时,赵佶创作了《瘦金书》,一举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篇《千字文》堪称赵佶的纤细金典,而他写下它时,赵佶才23岁。
虽然年仅23岁,但赵佶已经当了皇帝好几年了。
赵佶根本就不想当皇帝,但他是宋哲宗赵煦的弟弟。作为端王,赵佶每天都喜欢书画,过着很不舒服的生活。赵煦突然病逝,无子嗣,便恳请太后劝说赵姬即位。
但这一次,好端王没了,好宋朝就毁了。
可以说,让赵姬当皇帝,就如同让李煜当皇帝一样。这简直就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有些人,即使当局试图抓捕他们,他们也不会试图逃跑。
但赵姬和李渔就不一样了。李渔最好的文字,都是献给悲伤的;赵佶最好的书画,都是献给美好的。
读完赵佶写的美好,思考他的人生经历,我们会兜圈子,心酸不已。
回到书法和手金书,我们不得不佩服赵佶的勇气。
他瘦弱的书法实际上与自然背道而驰,与书法相反:书法对微妙和克制表示关注,但他的笔触敏锐而尖锐;书法结构忌讳三角形的出现,但他的三角形却无处不在。
不过,无论是看全文,还是审视单个单词,那些三角形和锋利的边缘都不会显得突兀,仿佛这就是你写的时候应该有的样子。
纵观天下小楷,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钟繇首创的厚重简洁的线条,二是《灵飞经》所代表的写经飘逸的线条。
但宋徽宗赵佶的《薄金书》不属于任何体系。它凭空出现并成为一种自己的流派。而一个人将细金带到了最高峰。
有的人学《守金术》已经很厉害了,但就是怕比较。把它放在赵佶的《千字文》旁边,秘密立刻就会揭晓。
不信你看最后一张图里的“鸡同馆”三个字。这是后人在原文不全后补充的。或许他是很自信地加上去的,但相比之下,就惨不忍睹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