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伙谯兵求职被骗:高薪兼职背后的劳务中介陷阱与零工市场乱象
春节后回到上海,来自重庆的年轻人乔兵向各大求职平台投递简历,为自己寻找新工作。过渡期间,他计划找一些兼职、打零工。很快,求职平台上大量日薪299元的职位吸引了他的注意。 “电影院前台检票员”、“图书整理售货员”这些工作听起来很轻松,也很划算。然而,在支付了600元的餐费后,乔兵发现自己被“骗了”:轻松高薪的兼职其实是一个“诱饵”,600元的餐费也是捏造的。收费。高薪招聘的背后,是层层分包、收款的劳务中介市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明确表示,将多渠道支持劳动者灵活就业,“零工”正在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就业形式。然而,零工市场上的招聘信息真伪难以辨别,求职者被骗后往往无法维权。这迫切需要监管部门的重视。
我没有去上班,所以我先付了盒饭的钱。
根据乔兵提供的信息,记者前往“58同城”和“智联招聘”两个平台寻找兼职工作。以58同城为例,打开网站“招聘”版块,点击“寻找兼职”页面。网站主动推送大量带有“热门”、“最新”标签的兼职招聘信息。记者浏览发现,提供的工作都是电影院查票、电影院发放3D眼镜、娃娃店理货、水果店贴标签、书店图书分类、发放等轻松无门槛的工作。商场里的小礼物。招聘区域遍布上海各地,日薪均为299元一天。
点击58同城“寻找兼职”页面,网站主动推送了大量带有“热门”、“最新”标签的兼职招聘信息。它提供了电影院检票、电影院发放3D眼镜、娃娃店理货、水果店贴标签、书店分类书籍、商场发放小礼物等轻松无门槛的工作。
图为“电影院验票”兼职招聘页面。工作区域遍布上海各地。只需工作4小时,一天就能拿到299元的工资。
但令人不解的是,虽然提供的职位在上海,但招聘单位却都是来自湖北、湖南、广东、浙江、重庆等地的企业。事实上,接下来的流程充满了类似的异常现象,但求职者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299元的日薪上,无暇顾及。
虽然提供的职位在上海,但招聘单位都是来自湖北、湖南、广东、浙江、重庆等地的企业。
虽然提供的职位在上海,但招聘单位都是来自湖北、湖南、广东、浙江、重庆等地的企业。
记者点击“应聘”,留下了联系方式。很快,自称是上海某传媒公司负责人的“白经理”和“沉经理”主动添加了记者的微信,并发出采访通知,要求记者到一号楼4A9室参加采访。曹杨路505号
记者收到采访通知。
https://img2.baidu.com/it/u=1129678246,168709290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3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曹杨路505号商城国际大厦。原来407房间的玻璃门上有手写的“4A9”,被人为改为“4A9房间”。门口没有公司铭牌。推门进去后,前台中年男子向通知他采访的记者确认了一下,然后递给他一张表格,让记者先填写一下。这是一间两层楼的工作室。底层有很多桌子和椅子。记者赶到时,周围已经坐着七八个人。他们看上去都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已经填好了表格,正在等待面试。
曹杨路505号4A9室图为两名求职者入场面试。
在核实了薪资在100元至400元不等的“现场”职位作为求职意向后,记者将表格交回前台,等待“电话”。人们纷纷开门前来采访。一时间,底楼坐着十个人,面面相觑。 “手机尾号6071”,很快就轮到记者了。二楼分为四五个小房间。求职者被一一领入小房间进行单独面试,记者则被带入最里面的房间进行采访。
“工作主要是做商店、做展览、填充场地、礼仪等。商店主要是电影院、图书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不用担心做不到。” “我每天会通过微信给你推荐10到30个工作,你就近就可以做,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不用担心一天赚两三百。对方叫崔,所谓的采访只是片面的介绍。说了几句话,崔就转移话题,向记者询问。预付每次兼职的“两顿饭费”和“服装、道具、饮用水”合计30元,至少需要预付20次600元。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崔某同意提前七次支付200元,“做好了再继续”。
崔某拿出支付码扫描,显示收款人为“上海维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支付200元后,对方拿出一份《合作协议》,声称为记者提供保护。协议中,记者缴纳的200元“姓名”变成了“经纪管理服务费”,签约方变更为“上海赞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算上之前招工的和通知面试的,一共出现了四家公司。
图为记者的付款记录,收款人为“上海维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图为记者支付200元后签署的《合作协议》。协议中,记者缴纳的200元“姓名”变成了“经纪管理服务费”,签约方变更为“上海赞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付完钱后,崔某表示,要到晚上7点才会向记者开放朋友圈,自己的作品会发布在朋友圈里。为什么不能当场打开?崔给出的理由是,需要等待记者的信息录入系统。
事实上,这是非常艰苦的工作。
据“12345”、“12333”两个投诉渠道统计,仅今年1月份以来,涉及“曹杨路505号4A9室”的求职投诉就多达19起。求职者给出的投诉理由集中在“严重不兑现承诺”、“不提供岗位、不退费”等。
高薪兼职工作真的存在吗? 3月25日晚上7点,记者打开崔某的朋友圈。一看,当天他确实发布了二十多条招聘信息。然而,仔细一看却令人失望。大多数工作的工资只有每天几十元到一百多元,内容比去电影院打卡还要累得多。他们大多是展览导游、活动助理、宣传册分发、问卷的组织和制定。等等,工作地点大多集中在郊区。例如,某酒店展会需要对观众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每天需要完成50份问卷才能获得180元的奖励……
崔发布的职位。
记者连续多日关注崔某的朋友圈,却没有看到他此前承诺的电影院检票员的兼职工作。 “有高薪兼职吗?”崔某发来一条“打工”信息,每天工资350元。内容是,记者需要凭身份证去御桥地铁站刷新额度,领取三大通信运营商的新手机。卡,向每个运营商申请5张实名手机卡即可获得350元。 “这不是诈骗吗,哪里有打工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对方不置可否,没有回应。
https://img2.baidu.com/it/u=3852641064,1051370241&fm=253&fmt=JPEG?w=559&h=500
不仅如此,记者注意到,崔某发布的每条兼职信息背后,都有招聘方的联系方式。这些人和崔是什么关系?记者致电几位招聘人员,他们都向记者证实,招聘兼职工属实,且确实通过多种合作渠道招聘人员。崔某是“合作者”之一,负责给他们推工作。
记者联系了其中一位招聘人员余某,他愿意透露实情。他告诉记者:在网上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些兼职群和招聘人员的微信公众号。这种兼职招聘信息基本上是公开的,无需任何费用即可获得。 。事实上,轻松而有利可图的工作从来不缺人。剩下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酷工作”。谁能提供兼职人员,谁就可以赚取报酬中的差额。因此,打工信息往往是层层转发的。奖励越来越低。崔只是将群里看到的一些招聘信息“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并没有进行任何针对性的安排或推荐。但当记者提及自己为此支付了“餐水费、衣物费”时,对方否认收费,称打工基本包括吃穿,并称谁交费就归谁交。 。
至此,这些网上兼职招聘的套路就很明确了:虚构一些不存在的高薪兼职,以此作为吸引求职者的诱饵,然后编造“食物、水、衣服”,等从头开始收取费用,然后利用公开的兼职招聘信息来应对求职者。
灵活用工盛行,监管是否与时俱进?
近年来,“零工”越来越普遍,需求也越来越大。各地也在大力推进零工市场建设,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但演出市场的招聘信息真伪难辨,虚假信息往往“先发制人”:记者在58同城上看到,随机点击的“电影院检票员”招聘信息页面显示,它已收到数千次浏览。此次,已有400多人应聘。
58同城的求职页面也有上述提醒,但效果甚微。
不仅如此,上述招聘套路也由来已久。搜索地址“曹杨路505号”,搜索结果显示,早在2018年,就有求职者留言称自己在11楼办公室应聘兼职时被骗。据应聘者回忆,当时这里招聘的兼职工作有“画册整理”、“婚礼协助”等,费用也是“餐费”。而且从求职者提供的面试通知来看,目前“4A9室”的人群极有可能与11楼的人群是同一群人。
搜索地址“曹杨路505号”,搜索结果显示,早在2018年,就有求职者留言称自己在11楼办公室应聘兼职时被骗。
“套路”存在这么久,为何没有得到监管和处理?记者联系了普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执法大队。该大队一名负责人表示,曹杨路505号兼职招聘人员已多次挨家挨户排查,执法确实存在一些困难。
一方面,执法机构很难确定企业提供虚假就业信息的证据。经查,曹杨路505号4A9室的注册公司为“上海永诚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具有专业代理资质。但各大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发送面试短信、收取费用、签订合同盖章的各方都是不同的公司,表面上与永成没有任何关系。这显然是为了逃避监管而进行的“砍伐”;一方面,根据现行法律,非全日制用工并不构成劳动合同关系的建立。此外,双方以“合作协议”或“非专业合作协议”名义签订的合同中,也没有“介绍工作”等字样。因此,很难将其定义为就业行为,而收取的费用也不能定义为“为求职而收取的押金”。现行规定不能用来保障求职者的权利。
现在正是找工作的高峰期。普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执法大队表示,计划在建筑物内设置警示牌进行公示,派出当地街道人员告知求职者,并配合市场监管等部门约谈企业要求。依据法律法规等措施运作,维护求职者权益。
但专家认为,上述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当前,灵活就业市场越来越大。有必要尽快从法律层面明确灵活用工的性质,明确是否适用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以便监管及时跟进。
此外,有专家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企业在求职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招揽求职者,涉嫌“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他人个人信息”,相关部门也可以介入进行处罚。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