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上市两年市值猛增万亿港元,跃居港股第三大市值公司
2018年9月20日,台风席卷港岛后,美团点评(3690.HK)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时,宏观经济和竞争格局的双重不确定性笼罩着美团。对于这家外卖巨头的想象力到底有多大,市场并没有很快达成共识。但短短两年时间,美团就展开强劲上升曲线,市值从4000亿港元飙升至1.4万亿港元,成为继阿里巴巴、腾讯之后新的万亿巨头,成为香港第三大市值公司港股。
业绩比估值更具体。上市两年来,美团的业绩不断验证其平台模式和本地生活服务的高增长。 2017年至2019年,美团平台交易规模增长91%至6821亿元,收入增长187%至975亿元。最新财报中,美团营业收入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8.9%至247亿元。
作为连接用户和商家的平台,美团业绩的复苏与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增长密不可分。财报显示,疫情期间,美团积极助力商户数字化转型,加速疫后恢复,带动二季度美团商户数量达到630万。
流量会达到峰值,但用户需求不会
观察美团的基本面,用户价值是核心逻辑之一,对用户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业务的基础。美团的网络最初专注于食品配送,现在已扩展到涵盖生鲜送货上门、超市零售、药品配送、衣物配送、图书配送、跑腿服务等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团作为社会企业,体现在对各地当地商家复苏的作用,给用户带来的影响也是最明显的。
美团倡导亚马逊模式,长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事实上,这意味着美团需要持续进行长期深度投资(亏损),以提升用户体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同时,需要在服务广度上不断满足新的用户需求。
过去十年,美团以勇于尝试新机会而闻名。从餐饮外卖市场起步,逐步拓展到到家、到店、酒店及出行、旅游等场景的不同业态。二维生态闭环。
美团在新领域的诸多探索,本质上还是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逻辑,围绕用户需求,尤其是“吃”和生活的不同场景。这些投资在过去几个季度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疫情之后,传统服务加速线上化。美团始终没有放弃扩大和升级客群的重点。另一方面,它也在将触角延伸至尚未通过新业务服务的客户群体。过去几个季度,美团在多项业务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核心业务用户体验有提升空间,新业务扩大了用户基础。但还需要更多新的努力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更好地满足原有的需求。
从具体业绩看,今年二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业务同比增长13.2%至145.44亿元,到店及酒店旅游业务同比下降13.4%至45.44亿元。但“新业务及其他”收入规模同比增长13.2%至145.44亿元。增长22%至56.34亿元,美团新业务生态布局进入加速期。比如美团买菜、闪购、快鹿购等都在疫情期间的生鲜尝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第二季度,美团还推出社区团购业务“美团精选”,再次探索新的生鲜场景。
https://img1.baidu.com/it/u=93770643,142702166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523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在用户需求拉动下,生鲜等“刚性需求+高频次”非餐业务配送的兴起,加速了美团新业务的订单量、数据积累和用户渗透,进一步推动了美团新业务的发展。打开美团的潜力空间。与到店和酒店旅游业务暂时遇到的挑战相比,新生鲜业务的初步成功对于美团来说无疑更为重要。
如果我们从互联网平台的增长模式来看,美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也有其深层逻辑,那就是:流量会见顶,但需求不会见顶。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美团日益完善配送网络、技术能力和用户体验,让客户群不断扩大和升级。与此同时,美团不断通过新业务触达和吸引新客群。这使得美团的“超级平台”越来越具有粘性和活力。
超级平台的公共企业价值
过去,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往往只关注企业财务指标。随着ESG可持续投资理念的兴起,投资机构更加关注企业与社会、人、环境保护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在价值投资逻辑中的比重显着提升。
餐饮和生活服务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美团的商业模式是连接人和服务,涉及三个核心方:用户、商家和外卖骑手。加上其巨大的规模效应,成为社会企业最好的观察对象。样本。
因此,作为一家社会企业,美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平台责任,提高社会运营效率,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帮助商户恢复消费。
尤其是特殊时期,受疫情影响,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外卖骑手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今年上半年,从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新骑手和电商数量达到295.2万,其中138.6万新骑手占比过半。
今年上半年,美团还通过一系列优惠措施帮助商家上线,并不断优化行业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质商家加入美团。第二季度,新开外卖品牌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13%。 %。
在“兄弟被系统困”的话题刷屏后,美团直接回应“错了就是错的”。事实上,疫情期间,美团进一步完善了配送端智能调度系统的算法,优化了配送网络的运营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直视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做强的必要步骤,进而给资本市场更大的信心。
毕竟创造商业价值的企业很多,但同时能够创造社会价值的企业却很少。
https://img2.baidu.com/it/u=57490047,315008828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445&h=455
一项追踪 3000 家公司 40 年来增长轨迹的研究表明,关注整个生态系统价值的公司表现优于那些只关注自身利益的公司。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团仍然是一家年轻的公司,这意味着未来仍然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当然也意味着风险和挑战。
未来不确定,但美团有耐心
资本市场有一个简单的理解:经济周期和行业生命周期总是在轮转,不存在静态的成长股或价值股。在科技股历史上,坚持“长期主义”、耐心抓住下一个大趋势的公司屈指可数。他们的投资价值往往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比如微软、亚马逊等。
对于美团这样坚持“长期耐心”原则的公司来说,耐心并不意味着盲目等待。耐心的背后,是能够聚焦核心、长远布局、捕捉新机遇。美团近期大力推广的美团精选、美团买菜、摩托车业务,不仅是疫情后加速发展的新商机,也与美团的使命息息相关。
随着疫情后中国本地生活服务线上转型开始加速,美团的生态价值从未如此清晰。以美团早前耐心布局的配送网络、生鲜、出行等业务为例。这些业务的价值一度受到质疑,但经受住了疫情的验证,价值正在被释放。平台打造的两个生态系统:用户端和商户端,即C端和B端也在实现闭环。
从外卖、酒旅、生鲜、出行,到餐饮供应链、软件系统等B端服务,美团“帮助每个人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使命和愿景在更多场景中持续践行。与此同时,随着前期布局的新业务进入快速增长周期,美团的营业利润和经营现金流也在稳步提升,进入正循环。这也支撑了资本市场对美团长期前景的乐观情绪。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雷在其新书《价值》中提到:“真正的投资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是否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否有利于社会的整体繁荣。坚持这个标准,时间和社会一定会回报你,而且往往是持续的、巨大的回报。”
面对不确定性,美团“帮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使命没有改变。上市两周年,既有疫情考验,也有行业竞争。但对于美团来说,更多的是与自身和平台生态相关的迭代挑战。挑战不在于如何度过危机,而更多的是大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十岁的美团还很年轻,因为可以做的事情还有更多。
•结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