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肺复苏按压仪器:背包机构设计及其在心搏骤停急救中的应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按压智能仪。背景技术:
2、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如不立即及时抢救和复苏,4-6分钟后患者的大脑和其他重要人体器官和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心脏骤停后必须在现场进行心肺复苏。立即做。
3、目前市场上的心肺复苏和按压器械大多需要人工发现和抢救,往往会导致错过抢救黄金期,导致抢救无效而死亡。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的智能仪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心肺复苏按压仪。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肺复苏按压智能仪,包括背负机构。背包机构包括固定板、背带、固定带和调节块。固定板 固定板底部的顶部和左右两侧均设有方孔。四组带子的上端与固定板表面的方孔连接。固定连接是通过缝合线进行的。固定带前端固定安装有卡扣。四组带子的上端折叠并穿过固定带的环形结构并捆扎在环内。位于前端的两组带子的下端部分经过两次折叠后相互连接。调节块的表面设有与内部相通的开口。背包机构内部设有主体机构。
6、优选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收纳盒、显示屏、挤压孔、充电连接口、毛绒层、心跳传感器、按压泵槽、按压泵、按压杆、连接板、按压块、微电脑和充电电池,如上所述。按压泵槽位于收纳盒内底部的中央,按压泵位于按压泵槽的顶部,按压杆位于加压泵顶部,加压块位于连接板顶部,微电脑位于储物盒底部内部,微电脑位于推泵卡槽右侧。充电电池位于收纳盒内底部,充电电池位于微电脑后面。充电连接端口位于储物盒右侧。充电连接口的位置与充电电池充电口的位置一致。相应地,挤压孔开设在收纳盒的顶部,毛绒层位于收纳盒顶部不包含挤压孔的部分,心跳传感器位于收纳盒的顶部,心跳传感器位于挤出孔的右侧。显示屏位于储物盒的底部。
7.优选地,带子由氨纶制成。固定带可以通过卡扣调节环的开口大小。后端的带子穿过调节块表面的开口,与前端的两组带子通过魔术粘在一起。连接。
8、优选地,所述加压泵槽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加压泵的底部与所述加压泵槽的顶部凹槽相对应。
9、优选的,所述压杆的底部与所述压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所述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加压泵卡槽与所述微型计算机电连接,所述加压泵卡槽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微型计算机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心率传感器与所述微型计算机电连接,显示屏分别电连接至微电脑和充电电池。
11. 有益效果
https://img1.baidu.com/it/u=2932552887,252773210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71&h=500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心肺复苏按压仪。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智能心肺复苏按压仪可通过背带外包装让用户随身携带。它更加便携和轻便。通过设置心跳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可以通过智能语音通知来提高安全性。
14、(2)该智能心肺复苏仪始终联网,具有精准的GPS定位,拥有完整的院外急救救生链系统。当用户的心跳异常时,心跳传感器会检测并传输信号。给微型计算机,一方面,微型计算机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和GPS定位,将受害者的位置和身体状况传输给救援机构。另一方面,微电脑控制压缩泵启动,控制压缩杆以精准的力度、恒定的压力持续压迫使用者的心脏,达到及时救援、快速求救的效果。
15.(3)本智能心肺复苏仪的概念和原理,一款公共便携式智能心肺复苏仪,是根据胸外按压理论的心脏泵理论和胸泵理论相结合而开发的,为患者提供突发的急救服务。心脏停搏。停止后,是最新的心肺复苏模拟装置,替代传统的人工复苏,提高了抢救机会。
16.(4)这款智能心肺复苏按压仪具有较高的智能性,能够识别和感知患者的年龄和体型。它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胸部厚度自动调整复苏按压深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并保证有效的按压深度,从而获得更高的按压效率。
17、(5)本智能心肺复苏按压仪利用心脏泵和胸泵的原理,提高按压的灌注量。快速有力的压缩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其有效率可达95%。
18、(6)这是心肺复苏按压智能仪,智能手环式,实时监测病人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同步连接手机或护士站。
19、(7)该智能心肺复苏按压仪每分钟恒定按压频率100次,可保证持续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20、(8)本心肺复苏按压智能仪,充满电后,大容量锂电池可在野外等无电源的地方进行一次性救援作业(续航时间约5小时)正常男性身体)。
21、(9)该智能心肺复苏按压仪可同时进行除颤或监护,互不干扰。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包机构的主视图。
https://img0.baidu.com/it/u=3790261622,332956144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09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要机构立体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要机构内部示意图。
26.图例说明:
27.1固定板、2条绑带、3个固定绑带、4个调节块、5个收纳盒、6个显示屏、7个挤孔、8个充电连接口、9个毛绒层、10个心跳传感器、11个泵卡槽、12个按压泵、13个压杆、14连接板、15压块、16微电脑、17充电电池、100背包机构、200主体机构。
具体实施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造性特征、目的和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以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一种心肺复苏按压智能仪,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背负机构100。背负机构100包括固定板1、绑带2、固定带3和调节块4。固定板1为左右对称的六边形板,固定板1的顶部和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方孔。绑带2采用氨纶材质,共有四组绑带2,四组绑带2的上端分别与固定板1表面的方孔开缝,通过导线固定连接,固定板带3为环形带,固定带3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卡扣,固定带3可通过卡扣调节环的开口大小。将四组绑带2的上部折叠后穿过固定带3的环形结构并捆扎在环形中。前端的两组带子2的下端部经过两次折叠后相互连接,调节块4为方形块体,调节块4的表面设有开口,与室内进行沟通。后端的带子2穿过调节块4表面的开口,通过魔术胶与前端的两组带子2连接。后端可通过调节块4调节末端两组带子的长度为2,背包机构为100,内部设有主体200。
30、主体机构200包括收纳盒5、显示屏6、挤压孔7、充电连接口8、毛绒层9、心跳传感器10、压缩泵槽11、压缩泵12、压杆13、连接板。 14、压块15、微电脑16、充电电池17。储物盒5为长方体盒,压泵槽11为圆柱块。加压泵槽11位于储物箱5内底部的中心位置,加压泵槽11的顶部设有凹槽,加压泵12位于加压泵上。卡槽11的顶部,压泵12的底部。压杆13位于压泵12的顶部。压杆13的底部与压泵12的输出端连接。压块15为半圆形块体,压块15位于连接板14的顶部,连接板14的底部与压杆13的顶部固定连接。微机16位于收纳盒5的内底部,微机16位于压泵卡槽11的右侧。充电电池17位于收纳盒5的内部。充电电池17位于微机16的后面。压泵卡槽11与微机16之间电连接。压泵卡槽11与微机16之间电连接。充电电池17。微型计算机16与充电电池17之间存在电连接。电连接时,充电口8位于收纳盒5的右侧,充电连接口8的位置对应于充电电池17的位置。充电电池17的充电口。挤压孔7开在收纳盒5的顶部。挤压孔7为圆孔,毛绒层9位于收纳盒5的顶部。不包括挤出孔7。心跳传感器10位于收纳盒5的顶部,心跳传感器10位于挤出孔7的右侧。心跳传感器10与微型计算机16电连接。显示屏6位于储物盒5的底部,显示屏6分别与微电脑16和充电电池17电连接。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心肺复苏按压智能仪。使用前应对设备的各种结构有基本的了解。确认可以正常使用后,使用时应先将用户的头部从设备上移开。从底部开始佩戴,使用者的双手从前端的两组绑带2的左右两侧伸出,拉出固定带3的卡扣,将固定带3固定在使用者的腰部,调节好调节块4使收纳盒5表面的压块15面向使用者的心脏。由于心跳传感器10靠近用户的胸部,因此可以实时感知用户的心跳,并通过显示屏6以数字方式显示。当用户发生意外导致心跳突然下降时,心跳传感器10检测到并将信号传输至微型计算机16。一方面,微型计算机16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传输至救援机构。另一方面,微机16控制加压泵12的启动。在加压泵12的作用下,压杆13进行伸缩运动,并带动压块15移动。持续按压使用者的心脏,促进心肺复苏。
32、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以上实施例及描述仅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
所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