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1-18 13:23:26

大学生勤工俭学遭遇诈骗:19岁学生冒充中介虚构家教资源,11人受骗

文丨玉如玉

勤工俭学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许多学生通过聊天群来寻找兼职工作资源。在青浦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求职诈骗案中,一名19岁的大学生冒充中介,在QQ群中虚构辅导资源。 11人被骗,其中大部分是大学生。 5月11日,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肖斌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QQ群辅导资源

林林是一名大学生。暑假期间,她打算勤工俭学,当家教赚点零花钱。于是,她加入了一个导师QQ群。不久后,有人主动加她为好友,并称自己有学生资源,可以给她介绍认识——此人就是被告人肖斌。正当林林半信半疑时,对方给他发来了一系列聊天记录截图,称聊天中的“张老师”给他介绍了暑期导师,值得信赖。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林霖向他提供了自己的信息。简历。

第二天,林琳就接到了肖斌的语音电话:“你好,我是昨天联系你的肖斌,我也是一名学生,之前通过张老师的介绍,当过几次家教。如果你是有兴趣的话,我可以把张老师介绍给你。”琳琳心里满是喜悦,亲耳听到对方的声音,心里就踏实了。

https://img2.baidu.com/it/u=1770181882,284735838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992

“不过张老师会收取介绍学生的中介费,一般不会太贵,上一两节课就可以赚回来。”林林之前听同学提起过中介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

“精英”骗子扮演两个角色

很快,小斌就把张老师的QQ号推送给了林琳。两人联系上后,张老师很快给林琳推荐了一家家教业务,每小时190元,但会收取360元的中介费。林林觉得辅导位置离学校近,时间合理,工资也可观,所以爽快地交了钱。

没过多久,张老师在QQ上找到了林琳:“我这里有一个导师,学费比较高,每小时300元,你的简历符合他们的要求,你有兴趣吗?” “好的?” “啊!” “那我还需要支付220元的代理费。”林林担心煮熟的鸭子会飞走,但他没有引起任何怀疑,而是将钱一分为二地转移了。

本以为补习工作稳操胜券,张老师却以中介费计算错误、价格上涨为由,多次要求林琳继续转账。目前还是学生的林琳没有多少钱,每次只能交50元或20元。林琳的心里充满了淡淡的担忧。他对辅导生的联系方式和个人情况一无所知,却在几天之内将钱转给了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结局可想而知。林林多次追问该学生的联系方式后,均被“张老师”拉黑。让琳琳没想到的是,张老师竟然是肖斌,而肖斌也是一名学生,比他小一岁。

绿色测试菌声明

https://img2.baidu.com/it/u=2797887247,279375020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379&h=304

经审查,2019年4月至8月,小斌在明知自己既没有家教资源,也没有能力向他人介绍家教工作的情况下,利用QQ软件捏造自己有家教资源的事实来支付中介费。他多次以其他名义诈骗11名受害人,共计1万多元。收款后,他们以拖延、列入黑名单等方式拒绝退款,并将钱用于个人消费。

检察官指出,肖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捏造事实、隐瞒真相,多次骗取他人巨额财物。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规定,应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审讯室里,肖斌坦言:“我家里没有多少钱,所以我只是想找到一个快速赚钱的方法,我不想和同学们比较。”案发后,被告人肖斌已撤回全部违法所得,并获得了被害人的部分钱财。理解。

检察官提醒,一方面,抱有攀比心理并不丢人,但如果为了攀比而做出违法、不守纪律的事情,留下犯罪痕迹,那就得不偿失了。另一方面,请尽量在正规平台上寻找兼职工作,不要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学生勤工俭学遭遇诈骗:19岁学生冒充中介虚构家教资源,11人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