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1-18 15:36:09

17世纪巴洛克与18世纪洛可可艺术风格对比:从戏剧性到精致细腻的转变

★成为《祥子》特约读者:

点击上方“祥子的盒子”→右上角菜单栏→设置为星星

每一个历史转折

他们都在风中徘徊了很久很久

这是【西方通史】第444篇

【启蒙时期】第一百二十四条

17世纪的欧洲艺术属于巴洛克,18世纪的欧洲艺术属于洛可可。

巴洛克的原意是“不规则的珍珠”,而洛可可()则是由“”和“”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新造词,是一个戏谑的名字。 “”是一种利用贝壳、珊瑚、卵石等材料进行室内装饰的技法。

与巴洛克的外表相比,洛可可是内在的。巴洛克注重戏剧性和冲突,洛可可注重精致和细腻。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巴洛克几乎贯穿了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时代。这一时期,法国的集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年仅5岁的曾孙路易十五继承了王位。法国宫廷也变得更加宽松,洛可可就在这样的时代变迁中应运而生。

如今,大家一提到洛可可艺术,就会想到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正是她领导了整个洛可可艺术风格。目前公认的洛可可创始人是让·安托万·华托(Jean- )。

华托 1684 年出生于佛兰德斯。他是一位受过教育的建筑商人的后裔。他出生几年后,他的家乡并入法国。我们对他的早年生活知之甚少。当他快15岁的时候,他的父母让他跟一个普通画家一起画画。

18岁时,华托来到巴黎,参与歌剧院的装修。虽然他只工作了几个月,但这几个月的工作让他受益匪浅,了解了当时巴黎的社会氛围。 1798年,他接触了卢浮宫的藏品,鲁本斯的画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反,华托绘画的技巧和风格倾向于鲁本斯。

太阳王路易十四死后,法国宫廷贵族们仿佛失去了压在头上的一座大山。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他将贵族囚禁在凡尔赛宫。为了增强自己的王权,他不惜用金钱和奢侈来麻痹他们。因此,在路易十五时代,贵族们的生活比以前轻松了很多。闲暇时,他们聚在一起开沙龙,聊天跳舞。华托后来所画的所谓“游乐画”即由此而来。

▲生活的魅力

所谓的“欢愉画”描绘的是浪漫而美好的聚会,身着盛装的男女在室外花园般的环境中随着音乐优雅地嬉戏调情。

游乐画是华托的主要题材绘画,属于风俗画的一个新流派。尽管他也尝试过其他题材的绘画,但他把精力投入到了愉悦的绘画上。他的艺术生涯并不短暂,只有15年,主要是因为他37岁时因肺结核去世。仔细观察他的画,你能隐约感觉到一丝忧郁,这与他漂泊的生活和生活有关。他那不断咳血的身体。

华托从来没有固定的住所,总是住在朋友或赞助人的家里。 1719年赴英国治病。他本来就患有肺结核,当时来到雾城,病情自然就加重了。他在英国时画了一幅《意大利喜剧演员》,晚年又画了一幅《皮埃罗》,与前者类似。这幅画也是华托一生中最大的作品。

▲ 意大利喜剧演员(国家美术馆)

▲ 皮耶罗(卢浮宫)

https://img0.baidu.com/it/u=702016700,353294263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8&h=342

身穿白色服装的男子扮演意大利即兴喜剧中典型的皮耶罗角色。剧中,皮耶罗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悲剧小丑。皮耶罗脸色呆滞,甚至缺乏一些精神。很多人认为这幅画带有华托本人的自传色彩。他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不甘、孤独和期望的破灭。论皮耶罗.

《开往西莫斯岛的帆船》是华托最具代表性的画作之一。也是艺术家经过多年奋斗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爱情一直是法国宫廷的传统主题。相传鲸鱼岛是爱神维纳斯出生后不久登陆的地方。那时,她刚刚从海上的泡沫中诞生,风神就把她吹到了西土岛。

▲ 出发前往希特岛(卢浮宫)

西岱岛是法国贵族聚集的地方。 18世纪以来,有关西岱岛的芭蕾舞剧和歌剧在巴黎陆续上演。我们可以看到画中出现了一对穿着舞会服装的恋人。从他们的姿势来看,与其说他们已经到了西塔岛,不如说他们即将离开这里,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在爱神的感化下,他们与旁边的朋友交换了感情,并纷纷立下了永恒的爱情誓言。幸好宙斯没有出现,也没有打雷。

有趣的是,这幅画的主题虽然欢快、积极,但总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也有人认为欣赏华托的作品需要分两步过程。首先你需要看到画中的欢乐甚至浪漫,然后你需要体会其中淡淡的悲伤。

可以说游乐画是华托一个人创作和发展的,一问世就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华托还因几幅类似的画作当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他开始对学院派绘画产生影响。

《威尼斯游乐画》仍属于游乐画的范畴。有人说,画中右侧的风笛手就是画家本人。从这幅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画中流露出的孤独感。画面中央的女子正拉起裙子,斜视下方。她身后的人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人看她。

▲威尼斯游乐园

《格沙姆画店》是华托的最后一幅画。它真实地描绘了画家的画商朋友格尚画店里的情况。这幅画的奇怪之处在于,店里的每个人似乎并不只是为了艺术品。因此,有研究者指出,华托的画属于“心理现实主义”,也就是说人们看这幅画越多,就越能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热尚画店

华托死前在一位僧人的劝说下销毁了他创作的大量情色画。 1721年7月18日,这位37岁的画家咳血在画室里去世。

华托去世五年后,他的朋友兼收藏家朱利安出版了一套四卷本的《华托作品集》,其中甚至收录了大量华托的草稿。由于华托的大部分画作都涉及旧制度的贵族,因此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受到冷遇。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和新印象派画家修拉深受他的影响。就连同时代的年轻画家夏尔丹也很欣赏华托,尽管他们的画作几乎没有相似之处。

华托的艺术成就也超越了绘画界,波及到了音乐界。纵观华托的很多作品,里面的故事元素非常少。它们被图片所取代。图片本身就具有传达情感的作用。因此德彪西、肖邦、拉威尔等音乐家也从他的画作中汲取灵感。从中获取灵感,努力创作出具有画面感的音乐。

▲幸福感

▲ 装扮

https://img1.baidu.com/it/u=3444009045,95987801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875

▲ 任性的女人(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 尴尬的提案(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 弹钢琴的女人(卢浮宫博物馆)

▲蒙面女士三幅素描

▲ 波兰女子

▲爱的盛宴

-系列回顾-

▲【文明的起源】

▲【光辉希腊】

▲【伟大的罗马】

▲【基督教】

▲【战斗十字架】

▲【黎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7世纪巴洛克与18世纪洛可可艺术风格对比:从戏剧性到精致细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