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1-19 09:25:41

京东健康港股上市首日大涨50%,市值超3500亿港元,稳坐互联网医疗第一把交椅

封面图片:土虫创意

被称为港股“大肉选”的京东健康(6618.HK)自上市以来就备受投资者关注。

12月8日上市首日,京东健康股价暴涨超50%。上市第二天收报112港元/股,涨幅2%,市值达3500亿港元。从市值来看,京东健康一举超越阿里健康,占据全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第一名。

对于京东健康的成功上市,瑞银亚太投行部主管金宏毅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当时团队预计这会是一个非常火爆的项目,最终的发行效果也非常好。从年初到现在,阿里健康股价表现亮眼,平安好医生也是瑞银领投的IPO项目。有了这几个成功案例,再加上京东健康的独特性,这个项目的成功绝非偶然。

目前,京东健康的收入主要来源仍然是线上非药品产品的销售收入,真正的健康服务费收入占比较小。目前市场给予京东健康的估值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定义为“线上大药房”。

四年前,时任京东副总裁辛立军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卖好家电的京东上卖好服装。接手京东健康并担任CEO后,辛立军的新挑战是卖好药。京东健康是如何最终成长为自己定位的“首席国民健康管家”的?

剥离和估值的详细说明

京东健康是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于医疗健康服务的子公司。 2019年5月,京东健康获得超过10亿美元A轮融资,并从京东集团分拆,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 2020年8月,京东健康获得高瓴资本超过8.3亿美元的B轮投资,投后估值达300亿美元。从估值角度来看,京东健康的估值一年内翻了两番。

招股书显示,IPO前,京东集团持股78.29%,为京东健康第一大股东;高瓴资本持股4.34%,为公司第二大股东、第一大机构股东。公开资料显示,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曾对京东健康CEO辛立军表示,如果健康做得好,“规模相当于重建一个京东”。

据记者了解,京东健康也是瑞银投行部高度重视的客户。瑞银作为联席保荐人,在该项目中调动全球顶尖资源,深度主导和参与了IPO过程,包括早期准备和业务完成。包括公司分拆上市、招股说明书撰写、监管审批流程,以及后续的市场建议和投资者沟通。

瑞银全球投行部医疗健康产业组亚洲区负责人张耀红告诉记者,本次IPO是分拆上市项目,因此自项目启动以来,他一直与京东健康管理层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京东健康的发展。对业务进行深入分析。此次梳理揭示了公司的主要投资亮点和定位,进一步协助公司明确未来战略和潜在增长方向。 “京东健康的上市对于中国在线医疗服务行业乃至整个中国医疗医药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张耀红说道。

大型互联网公司平台分拆上市有何难点?细分业务如何梳理?金宏毅表示,一切都需要理清,包括关联交易是否依赖母平台。未来分拆上市将会是一个趋势,因为平台效应非常巨大。一个庞大的平台,会涉及到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消费、不同的行业。只要有流量,特别是中国现在的互联网、手机等应用,未来推出5G就会有这个大平台的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https://img2.baidu.com/it/u=3841555204,207028898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50&h=500

京东健康招股说明书详细介绍了其与京东的关联交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京东健康向京东集团支付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费、物流费、支付服务费、宣传服务费等,并支付相应的费用。费用。对于通过京东平台生产的健康产品和服务的订单,京东集团将根据订单金额收取不超过3%的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费。京东集团将通过京东健康采购健康产品。在此过程中,京东集团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同时,京东健康对京东集团三年内(2020年至2022年)通过其购买保健品的规模设定了上限,分别为6亿元、9亿元和12亿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来关联交易的规模。 。

从招股书整理的信息来看,京东集团和京东健康的销售规模近三年占京东健康产品收入的比例约为1.5%、1.6%和1.5%,上半年占比为3.8%。今年。

背靠京东集团超过4亿的活跃用户,京东健康目前通过京东集团进行的关联交易规模并不大。京东健康独立于集团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京东健康的线上零售药店市场规模最大、收入最高。也是目前互联网医疗三大巨头(阿里健康、中国平安)中首家实现盈利的公司。

京东健康的主要业务是零售药店和在线医疗服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健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总收入达人民币108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健康也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零售药店,市场份额为29.8%。

从收入组织角度看,商品收入来源于药品和非药品的销售。近三年和今年上半年,药品销售收入分别占商品总收入的21%、25%、27%和29%。非药品产品包括隐形眼镜、成人用品、计划生育产品以及用于家庭保健、康复和健康监测的医疗设备。该部分近三年和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占比分别为79%和75%。 %、73%、71%,其中非药品产品收入占比较高。

京东健康近三年实现快速增长,总收入从2017年的56亿元增至2018年的82亿元,2019年进一步增至108亿元。京东健康实现利润1.79亿元、2.15亿元。 2017年、2018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44亿元、3.71亿元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1.5亿元。受疫情影响,线上业务快速增长,今年京东健康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互联网医疗行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尚未实现盈利。估值指标主要指市销率(总市值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张耀红表示,市场在分析京东健康估值时,主要会考虑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和业务发展,估值方法​​主要采用现金流贴现;同时,资本市场也常指上市可比公司。公司目前的市销率,以及交易股权价值、毛利率等多项指标。考虑到政策的持续利好、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以及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渗透率较低,我们认为该行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增长可期。整个行业规模将随着各个公司的商业模式而演变。应该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截至12月9日的数据显示,阿里健康的TTM为23倍,京东健康的TTM为22倍,平安好医生的TTM为17倍。

《三国杀》

京东健康登陆港股后,港股市场的互联网医疗板块形成了三大巨头的竞争格局。除了上市首日涨幅超过50%的京东外,另外两家公司今年在市场上也表现出色。阿里健康股价年初至今已上涨177%,12月9日收于25港元。平安好医生市值超千亿元,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超62%年。

某大型券商医药分析师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的股价已经反映出远程医疗和在线医疗市场业务在疫情影响下的快速增长,但仍不能完全反映该行业未来的增长潜力。预计未来领先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年增长率有望达到40%。

阿里巴巴、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的模式各有不同。安信证券研报表示,从业务和商业模式来看,三者均为B2B+B2C+O2O模式。主要业务包括挂号预约、在线问诊、药品零售、消费医疗、互联网医院共建等。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主要以医药零售为主,然后向其他环节拓展。发展路径主要是从医药电商入手,依托母公司的流量和供应链优势,逐步完善互联网医疗的产业布局。与前两者不同,平安好医生拥有天然的电商基因优势。主要提供医疗服务,然后扩展到其他方面。

https://img2.baidu.com/it/u=1735178516,230768231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1041

看具体财报数据,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去年营收分别为108.42亿元、96亿元、60亿元,扣除非净利润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08.42亿元、96亿元、60亿元。利润分别为3.44亿元、-6400万元、-8.62亿元。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6%、23%、23%。今年上半年,上述三家公司的活跃用户分别为7250万、3.3亿、6730万。阿里健康今年前三季度首次实现盈利2.83亿元。

京东健康的活跃用户从去年底的5610万增至今年上半年的7250万。

浦银国际认为,从政策支持力度和趋势来看,医药电商的发展前景较为确定。虽然目前政策限制仍是医保缴费,但处方外流的趋势仍将持续,药品渠道将不断发生变化,作为药品销售最大终端的医院占比将下降,医疗作用凸显医院。因此,医药电商将迅速发展,成为医药销售的主要渠道。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在线零售药品市场规模达1050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1.2万亿元,2019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25%。增长主要来自处方药的流出和院外零售市场的快速发展。 2019年在线问诊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4070亿元人民币,2019-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41%。增长主要源于我国医疗资源短缺医疗体验满意度低。线上问诊可以有效缓解线下就医的压力,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咨询体验。

张耀红表示,总体来看,目前互联网医疗或在线医疗服务行业的渗透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渗透空间还很大,因此肯定能够容纳很多企业继续蓬勃发展。这个行业的未来。目前,领先企业的商业模式存在明显差异。有的更专注于健康产品的销售,而有的公司模式更专注于医疗服务和在线咨询。看来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是哪个型号。这绝对会是最好的。但目前这个行业的参与者非常关注产品和服务质量,包括如何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用户体验。

与国际水平相比,互联网医疗在全球范围内属于相对新兴的行业。国际主要互联网医疗公司包括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药品比价服务、慢病管理服务(最近与中国合并)的美国公司。欧洲有专注于在线药品零售和批发的公司,还有日本的公司。信息平台M3服务医生等

国内远程医疗服务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在线问诊只贡献了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的一小部分收入。瑞银研究报告认为,美国最大的远程医疗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其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单一服务费(),贡献了其收入的15%;另一种是每月的会员费,主要由保险公司或机构支付,贡献了其收入的85%。收到。保险机构是核心客户。中国远程医疗服务公司可能也会更加注重挖掘保险机构等客户。与单一支付相比,会员费等形式的收入增长更为稳定。

张耀红表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与不同国家的医疗体系和宏观环境密不可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医疗体系不同,因此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切入点也不同。比如美国和日本的药品分离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处方外流也进行了很多年。已经非常成熟,带动了线下零售药店的蓬勃发展。然而,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近几年才开始发展,线上线下几乎同时开始受益于政策。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卫生支出比例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为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可能面临的挑战,张耀红认为,医疗健康行业一直是一个高度监管的行业。从药品的生产、销售到医疗服务的提供,始终会受到政策和监管改革的影响。影响了。在线医疗服务行业当然也不例外。未来的一些政策改革,包括疫情带来的变化,可能是行业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但同时,也可能给行业带来一定的变化。不确定性和挑战。

经济观察报|理性且有建设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京东健康港股上市首日大涨50%,市值超3500亿港元,稳坐互联网医疗第一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