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房地产公司暴雷频发:房企生存困境与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创新低分析
2022年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将是雷雨多发的一年。不少房企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这并非危言耸听。在当前环境下,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一旦负面信息曝光,无疑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一方面,企业融资将变得异常困难。融资是基于大家对行业和公司前景的看好。一旦负面消息传出,谁能保证钱能否追回?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会因为负面消息而不敢买房,担心房子烂尾。没有资金盘活企业,一旦陷入无限循环,要么“冷”,要么“凉”。房地产企业的现状如此,其下游建筑企业也面临着生存困境。《2021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中提到,2021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跌破3%,只剩下2.92%,再创新低!为什么又叫它?从数据可以看出,建筑业产值利润率自2014年达到3.63%以来逐年下滑,2021年更是突破了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当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都在歌颂建筑行业的宏观形势、绿色发展、数字化发展时,我们下游的建筑企业该如何生存?
1、建筑企业利润率为何逐年下降?
https://img1.baidu.com/it/u=1428739209,126297628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52
首先,从企业自身来看,不少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方面存在漏洞。此外,项目经理为了个人利益而对供应商和分包商懈怠。此外,工程承包制使得很多企业的成长主要依靠管理费的征收,大部分利润分配给项目,企业总部基本作为“税务局”存在。简单粗暴的管理运营模式是建筑企业的硬伤。即使有利润,也被彻底摊薄了。
其次,从行业角度来看,建筑行业进入门槛较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竞争,挤压利润空间。但由于门槛低,即使利润率逐年下降,参与竞争的人依然源源不断,我们就陷入了陷阱。无限循环。从2021年的另一组数据可以发现,截至2021年底,全国建筑业企业12.9万家,比上年增加1.2万家,增速10.31%。 2016年后,建筑企业年增长率达到6%以上。这导致现在大多数建筑行业都需要争取关系和人脉才能获得项目。国家调整最低价优先的交易规则,是一个行业竞争激烈、“内卷化”严重的缩影。
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劳动力成本上涨也压缩了利润。 2021年比上年末减少83.98万人,下降1.56%。该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连续三年下降。项目配额的更新跟不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也压缩了利润空间。
最后,我想建筑行业的每个人都应该有同感,钱来得难,回款也难。有些项目到最后所剩的那点钱永远都拿不回来了。他们必须在这里或那里发现一些问题并从你身上扣除一笔钱。在一些分包工程中,总承包商拖欠工程款,但未与业主签订合同,收回资金更加困难。
2、建筑企业如何生存?
https://img1.baidu.com/it/u=39087849,59212071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31&h=500
这几年,大家都在叫嚣数字化发展、精细化发展,但并不都是好听的。许多先行企业已经在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监控企业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和填补空白。首先,企业的各项工作都在网上平台上进行,比如采购流程。过去,任务通常分散在各个项目人员之间。这个过程中存在人为可操作的因素。采购流程多样,缺乏有效管理,资源无法变现。最大化利用率。线上运营后,供应商资源统一管理,优中选优,采购流程透明合规。
此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集中采购订单履行情况的大数据跟踪,可以提高物资调配和流转的效率,避免因物资延误导致项目延误,提高项目运营效率。
上海盘承德研究院数据显示,对建筑业前15名A股上市公司营业成本率进行了抽样分析。 15家企业中,最低为葛洲坝84%,最高为重庆建设。人工成本率达到95%,平均运营成本率为89%。可见,建筑企业利润较低,因为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工成本、采购材料、支付分包商提供的劳务费用。虽然建筑行业单个项目利润较低,但规模和利润池的增加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只有做好运营成本管理,才能更加从容地“生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