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4-13 12:38:17

电话支付-支付电话费会计科目-支付电话费会计科目

电话支付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和安全问题?采取了哪些安全措施?案例应用涉及中国工商银行电话银行;电话支付概念(此概念与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的区别)、分类以及服务功能。电话支付可支持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通过拨打电话就能完成网上支付,具有相应的应用情形、产品特点等,还可与其他支付方式进行比较。

https://img1.baidu.com/it/u=809459681,180419744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61&h=500

3. 乱象之二是持卡人权益被忽视,商户作为银行的合作单位,在电话支付过程中,因为商户和银行关系密切,所以当纠纷发生时,银行往往会听从商户的指令,而不是持卡人的指令。商户基于自身利益进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持卡人的利益。比如严芳,她的第一笔消费资金已经到了商户口袋,而商户却对重新预订机票的价格提出不同意见,还要求从还没退还给严芳的第一张机票款项中扣除升舱费。某银行客服介绍,信用卡电话支付功能无需申请就可自动开通,只要持有信用卡就具备该功能,并且无法取消,这是乱象三。银行对于电话支付业务开通与否,未赋予持卡人选择权。银行选定信用卡电话支付的商户,关于哪些商户开通了电话支付功能以及商户的具体名称,银行不会告知持卡人。只有在持卡人在商户消费时,才会由商户告知其是否可提供电话支付功能。

在信用卡电话支付过程中,商户的核对程序较为简单。具体来说,只要持卡人提供卡号、有效期以及“后 3 码”,就可以完成核对程序,并且这种核对并不限于持卡人本人使用。商户会将上述信息与银行进行核对,在核对无误后,就会生成一笔预授权。此后商户和银行不再与持卡人进行核对及确认,而是由商户和银行自行进行结算。也就是说,在预授权生成的时候,持卡人就已经进入了商户和银行即将结算的程序。如果持卡人的信用卡丢失,或者卡片信息被他人窃取,不法分子就有可能通过假冒身份使用持卡人的信用卡进行消费。此前也有不少不法分子出于其他目的,使用假身份证多次乘坐飞机的案件。乱象五:电话支付无需密码便可推广,其依托的是实名制消费业务的一大特点,即假冒消费的难度较大。但难度大不意味着没有可钻的空子,目前银行在防止假冒消费方面,除了与商户核对信用卡上述三项信息外,尚未有其他措施。目前电话支付业务没有给持卡人提供风险防范方面的措施,持卡人无法为电话支付设定密码。所以,持卡人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卡片,要是出现可疑交易,就要立刻致电银行。若持卡人的卡面信息被窃取并用于电话支付,银行不会承诺承担因假冒交易给持卡人带来的损失。

https://img1.baidu.com/it/u=2979309468,333416375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84&h=500

上述银行的客服人员表示,在出现可疑交易之后,银行会花费大概 5 个工作日的时间来进行调查。对于可疑交易给持卡人造成的损失,不一定是由银行来承担的,也不能排除是由持卡人个人承担损失这种情况,并且这种情况下持卡人个人承担损失的概率与银行承担损失的概率各占一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话支付-支付电话费会计科目-支付电话费会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