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0-5 16:34:32

集美·阿尔勒摄影季:历史的第三只眼,见证清末美军大白舰队访厦

摄影集㉘|刘刚:我不同意“老照片不是艺术品”的观点

澎湃新闻公众号 01.0314:30

【编者注】

2023年末集美·阿尔勒摄影季“收藏家的故事”版块中,肖瑞云策展的“历史的第三只眼”展出了收藏的清末美国大白舰队访问厦门的写真集。收藏家刘刚的作品和陈雅媛收藏的相册。与大白舰队访问厦门历史事件相关的文物。其中,相册收录了38幅原版蛋白图像,记录了1908年美国舰队访问厦门的全过程,是厦门作为中国现代通商港口的历史见证。

相册的收藏者刘刚是一位律师。拥有三十多年的艺术收藏经验,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当代艺术收藏家之一。他还是一位古籍和地图收藏家,并以其独特的品味建立了中国油画收藏。同时,刘刚也乐于分享。 2006年,他向社会公开了他收藏的1763年《天下总图》(1418年《天下贡图》的复制品),引起了巨大反响。 2009年出版《古地图密码》一书,引起中国地图史学界的关注。可以说,收藏既是他的兴趣,也是他研究的对象。那么,对于这样一位兴趣广泛的收藏家来说,与摄影相关的藏品在他的收藏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他又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摄影收藏生态。对此,刘刚接受澎湃新闻采访,坦言对老照片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考量。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纪实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老照片不仅记录了当时实际发生的场景,也反映了拍摄者的视角和焦点。”刘刚说道。

澎湃新闻:我们先来说说集美·阿尔勒的展览。您是如何发现这些厦门历史影像的?您为什么决定将其纳入您的收藏并向公众展示?

刘刚:这组照片是1908年美国大白舰队访问厦门时拍摄的。我是在2006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买的,一直希望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收藏。当三影堂提出在今年的集美阿尔勒艺术节上展示这批藏品时,我欣然答应了。

澎湃新闻:您什么时候开始收藏的?您的收藏背景是什么?它在您的整个收藏中占据什么位置?

刘刚:我从1993年开始收藏,30年来收藏了近500件艺术品。我的收藏以中国近现代史和现代艺术史为基础,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和其他造型艺术。其中有一些是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重量级作品。摄影收藏只占我收藏体系的一小部分,占我收藏的3%。如果按照价值来计算的话,摄影收藏的总价值占我收藏总价值的0.01%。在我的收藏体系中,摄影只是一个补充。

https://sns-img-qc.xhscdn.com/0302bc01kjul7mys7f701119pau85lcnr5?imageView2/2/w/1080/format/webp

澎湃新闻:由于复制的性质,摄影收藏通常被认为缺乏稀缺性。如何判断照片的价值?

刘刚:摄影艺术并不像绘画、雕塑那样稀缺,这是摄影艺术的价值远低于造型艺术的主要原因。在这一点上,晚清老照片比当代摄影要好得多。晚清老照片不可复制,可通过载体(蛋白照片或明胶银盐照片)来判断是否为当代赝品。但现当代摄影面临着复制失控的局面。

澎湃新闻:您如何管理您的摄影收藏?

刘刚:存放在漆盒里。恒温恒湿。

澎湃新闻:这些年来您对摄影收藏的理解有变化吗?

刘刚:我收藏的摄影作品主要是清末老照片。当然,也有一些现当代摄影作品。主要原因是我的收藏背景一直以中国近现代史和现代艺术史为背景。有人认为,晚清老照片不是艺术品,而是文献。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摄影技术于清末传入中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纪录片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老照片不仅记录了当时实际发生的场景,也反映了拍摄者的视角和焦点。我们以1908年美国大白舰队访问厦门为例。本相册共有38张照片,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接待会场的搭建开始,到最后结束。

这张专辑就像一部纪录片,记录了清政府接待美国大白舰队的全过程。专辑中的每一帧照片都体现了专辑制作者的意图。比如,大白舰队官兵下船现场的照片中,就有普通民众在岸上观看热闹的场景。清朝人的衣服和长辫子与美国海军制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又比如,相册里有一张德国军舰的特写照片。这张照片反映了德国提出德清三国同盟,以对抗英法日同盟的事实。当时德国想趁着大白舰队访问厦门之际,推动德国、清朝这三个国家的联盟,因此派了一艘军舰到厦门,希望引起三个国家的军舰的聚集。国家。

相册中的最后两张照片更有趣。这两张照片记录了台风吹倒接待帐篷时的情景。据史料记载,这一幕其实是在清政府修建迎宾场时发生的。但专辑制作者将这两个框架放在最后是别有用心的。我猜这个系列的目的是暗示清政府垮台的前景。

老照片的艺术性堪比几千年前的岩画。古代岩画的技术含量和表现力远不如现在,但仍然被视为艺术品,是珍贵的艺术品。因此,我认为,老照片的艺术性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来评价,而不是用当代图像的标准来评价。

澎湃新闻:与您刚开始关注收藏时相比,如今的摄影收藏市场和收藏生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您如何看待中国摄影收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刘刚:变化很大。以前几乎没有摄影收藏市场,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以前摄影艺术家不受重视,现在好多了;以前从未有过视频艺术博览会,但现在有了;以前没有视频主题的艺术节,现在在厦门、成都、大理等地举办;以前摄影作品的价格一般在千元左右,现在价格已经涨到了几万元。

https://img2.jiemian.com/101/original/20181124/154304296652722300.jpg

尽管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摄影收藏仍处于起步阶段。艺术收藏是一个利基市场,而图像收藏则是一个利基市场中的一个利基市场。参与图像收藏的人数远远少于绘画收藏家的人数。原因主要有:一是在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中,艺术家有较大的主观表现空间;在摄影艺术中,由于摄影媒介的限制,摄影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表达空间并不像造型艺术中那么大。 。虽然艺术家的个人喜好和观念也可以通过暗箱技术在摄影作品中表达出来,但仍然不如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艺术家可以通过各种技巧来表达情感、状态或概念。其次,收藏家希望收藏稀有甚至独特的艺术品。绘画艺术家虽然可以反复画出相同内容的画作,但永远不可能画出完全相同的作品。但摄影可以产生无数相同的作品。第三,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市场价值远高于影像艺术作品。曼·雷 (Man Ray) 的照片《安格尔的小提琴》是目前拍卖会上最昂贵的照片,价值 1240 万美元。然而,绘画和雕塑的最高拍卖价格都在1亿美元以上,而价值数亿美元的绘画和雕塑的数量也不是几件或十几件,而是几十件。

《安格尔的小提琴》,1924 年,曼·雷 (Man Ray) 的作品。该照片于 2022 年 5 月 14 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 1240 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成为拍卖会上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摄影作品。

《如果你不能成为诗人,那就做诗》(You be a Poet, be the Poem),薄纸喷墨印刷,黑框,单版,2018年制作。(意大利)摄影。刘刚收藏,图片由刘刚提供。

《人工仙境II——寒冷的森林夜景》(II——夜里),123 x 100厘米,创作于2014年。摄影:杨永亮/。刘刚收藏,图片由刘刚提供。

澎湃新闻:您对摄影收藏的投资比例有预算吗?您认为自己是理性买家还是冲动买家?

刘刚:摄影收藏的投入比例没有预算。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收藏家。对于收藏我有自己的判断和看法。我从不追求时尚,也不追求投资回报。我一直认为收藏的主要目的不应该是投资。艺术收藏应该是一种珍惜生命的哲学和生活方式。我追求的是能够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艺术品。

澎湃新闻: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一个藏品让你印象深刻?

刘刚:我觉得有时候艺术就是在寻找收藏家和自己的归宿。而收藏家在收藏的时候也是靠运气。 2006年我竞拍这套1908年美国大白舰队访问厦门相册时,没有时间现场竞拍。我委托我的秘书去现场帮我投标。该相册的估价为2万到5万。我告诉我的秘书,我能开出的最高价格是10万。秘书回来后告诉我他已经买了,但是价格14万多。我问秘书,我的最高出价不是十万吗?秘书说,我看你很想要这张专辑,所以你一定不能让别人买。当我去拍卖行付款领取物品时,拍卖行的经理问我:如果有人愿意加价,你要转让吗?我问:加多少。他说:能不能增加到16万?我说:不转。经理接着说:说实话,国家档案馆想要它。我给你一万多块钱,给他们就行了。我心想:国家档案馆要的话我就不转了。现在回想这段经历,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我的秘书。

在中国,摄影收藏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虽然图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手段,但收藏摄影作品似乎仍然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影像收藏市场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开始认识到影像的价值:优秀的摄影作品是时代的见证,同时也具有艺术价值,连接个人和集体记忆。澎湃视觉专栏长期关注摄影收藏,欢迎投稿分享你的摄影收藏故事。

提交邮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集美·阿尔勒摄影季:历史的第三只眼,见证清末美军大白舰队访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