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是不是网贷-网贷是花呗吗-网贷是花呗吗
这届年轻人可能借得太多了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王丽娟
导读:“90”后以及“00”后存在过度超前消费的行为,并且还透支了信用,这样所埋下的金融隐患是必须要加以防范的。
年轻人很重要,得年轻人就能得天下。“90 后”和“00 后”已成为商家争抢的对象。新生一代的消费升级开始得比老一辈早。但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他们是否有相应的消费能力。
这届年轻人直接的结果是提早透支了信用。统计数据表明,这个群体的负债率达到了 1850%,在消费贷款群体中的占比为 43.48%,以贷养贷的用户占比接近三成。汇丰银行、海尔消费金融、融 360 的这几组数据,虽然样本量和样本群体不完全相同,但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90 后”的消费信贷现状。
更严重的情况是,时常有媒体将“90 后”“00 后”因负债过重而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传播出来。在百度资讯里输入“大学生借贷”,能搜到 53.8 万条最新消息。几乎每两三天就会有媒体爆出一则大学生深陷借贷“漩涡”进而导致涉黑、失足等的消息。近些年来,校园借贷市场不仅呈现出规模爆发的态势,还成为了黑恶势力潜藏的地方。
同时,“套路贷”“校园贷”“砍头息”等形成了借款的泥沼。
年轻人是银行机构未来的用户。一位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的负责人对当前的状况感到惋惜。并且,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此,专家们还指出,需要对由此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进行防范。
消费主力变了
https://img2.baidu.com/it/u=2626706094,411690876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732
徐晓雅是“90 后”,她说完“给我一部能上网的手机,我可以在家宅上一个月”这句话后,就继续看她的手机了。因为临近又一个电商购物节“618”,所以她需要提前做好“买买买”的功课。
“90 后”这一代人是与互联网一同成长起来的。“70 后”和“80 后”的网购习惯是经过逐步培育才形成的,而 1990 年后出生的人群或许天生就具备适应这种购物方式的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一部手机就如同一座移动的商场,使得消费行为变得更为便捷。据艾媒咨询的数据表明,在“90 后”消费金融用户里,用于网购消费场景的占比为 51.3%,用于线下日常消费场景的占比为 40.0%。
“90 后”已成为网络购物的消费主力。《2018 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表明,2016 年是个分界点。在 2016 年“90 后”在天猫“双 11”期间的消费占比为 42%,超过了“80 后”。到 2018 年,其消费占比达到了 46%,并且仍在呈增长态势。
一些商家紧跟“90 后”触网的习惯,持续变换商业营销的阵地与方式。起初是门户网站,接着到电商平台,如今又到微博、头条、抖音。每一个活跃的“90 后”都代表着强劲的购买力。
借钱消费成习惯了
支撑消费能力快速提升的一只重要力量,是消费信贷市场大爆发。
“80 后”和“70 后”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储蓄卡和信用卡的消费层面,而“90 后”却能够借助消费信贷来支撑他们的超前消费。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以及各种网贷平台,都成为了他们借钱的重要途径。
融 360 的数据表明,“90 后”当中,有超过五成的人使用消费贷款来进行日常生活消费,占比为 50.17%。在贷款的渠道这一方面,除了信用卡、花呗以及白条等之外,超过一半的年轻人把他们的手伸向了网络贷款。
网贷平台发展最为鼎盛之时,全国存在 4000 多家平台。许多平台开展的是信用借款业务,仅需提供身份证、就业信息以及银行流水,便能够申请到 5000 至 10000 元不等额度的贷款。有时即便利用假身份,也能较为轻易地通过审核。一位曾在网贷平台进行借款的用户向记者进行了介绍。
https://img1.baidu.com/it/u=1304853479,1279417293&fm=253&fmt=JPEG?w=800&h=836
很多习惯于网贷借款的年轻人,他们的其中很大部分收入无法支撑贷款月供,所以通常会有在多个平台借款的行为。而各网贷平台难以实现用户数据共享,这也为他们的这种行为提供了便利。一位“90 后”曾跟记者表示,她在几家网贷平台的借款总计近 10 万元,主要是用于拆东墙补西墙。
网贷行业存在极为突出的资金安全风险,即“共债”问题。前海征信卅伍研究院的相关调查表明,现金贷客群重合度较高,一般情况下,现金贷客户会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在多个平台进行借贷。前海征信“常贷客”数据显示,现金贷共债者的比例大概超过 60%,这些人至少在两家及以上的平台有借贷记录,平均借贷次数约为 6 次。此类客户的信贷逾期风险,通常为普通客户的3到4倍。
风险被放大了
由此,风险被放大和串联。
许多年轻人在银行无法申请到信用卡,然而他们通过网贷平台提升了消费能力,同时也放大了信用风险,并且这种风险在金融系统内部相互串联。2018 年第三季度信用卡预期贷款率上升,基于此,监管部门注意到了“共债”风险,并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
我国网贷平台的相关信息未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很多年轻人对贷款逾期的认识不够清晰。一位网贷平台业务人员向记者表示,年轻人借助各种平台以借新还旧的方式维持,其中一些逾期款项的催收极为困难,部分人已然成为职业老赖,被很多平台列入了黑名单。
这些年轻人在尚未开始以个人信用承担房贷、车贷、经营贷等重要责任的时候,就提前把自己的信用给透支了。前述银行信用卡中心的负责人对此深感痛心,他说:“这些年轻人本应是信用卡业务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可如今却一个个被列入了黑名单,他们自身也产生了不少不良的观念和行为,要扭转过来是比较困难的。”
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曾对“校园贷”进行过整治。整治之后,“砍头息”“套路贷”等业务平台悄然上线,又将目光再次对准高校学生。非法校园贷有一个“孪生兄弟”,那通常就是暴力催收。若借款者无法偿还借款,借贷平台就会开启催款程序,这些程序包含发短信、打电话、联系室友、骚扰父母、报告学校等。
专家警示,这不仅会导致个人和相关家庭的悲剧,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它可能会加速我国储蓄率的下降,使家庭债务比重上升,同时埋下诸如债务违约潮等金融风险隐患。整个金融系统都急需正视并修补可能存在的漏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