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页网站在线-黄页网站在线-黄页网站在线
上海实行全域静态管理,社区团购成为新的选择。然而,团购信息较为混乱,真假难以分辨,并且迭代速度很快,让人应接不暇。一些热心人在微信群、朋友圈转发的物资采购清单,其形式和操作都很复杂,对中老年群体不太友好。就在这时,一群年轻人开始行动了!在上海,一群平均年龄
仅有22岁的年轻人
连续奋战24小时
于4月9日火速推出一个
名叫“疫团GO”的纯公益黄页
短短几天,用户数达到11586名
访问量高达6万余次
市民想要获取最准确、最及时的物资采购信息
只需通过“区域”搜索+“商品分类”搜索
一键拨打商家电话
就可以轻松购物!
连续奋战24小时,“疫团GO”网站面世
4 月 8 日 11 时 05 分,上海贤成职业培训学校的老师张羽荫发出一条紧急求助。他说:“朋友们!我想求推荐一位靠谱且热心的会做网页的程序员大神,我有一些问题想要咨询,非常感恩!”随后,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的李辉老师秒回,并详细了解了对方的需求。
原来,张羽荫看到了许多社区买不到菜这个痛点。之后,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即借助技术力量来制作纯公益团购信息黄页。
中老年人被骗了,我的一个朋友也被骗了,冒充业主的团长集资后卷款跑路。即便团长不是骗子,也有可能碰到山寨供应商。张羽荫有这样的想法,李辉也认同。制作黄页只是公益行为,没有研发经费和劳务报酬。
https://img0.baidu.com/it/u=3084758788,196132480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0
李辉作为学校的高级技术经纪人,很快给出了产品基本模型。他迅速找到了电子信息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以及 AI 学生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肖佳。尽管没有收入,但肖佳一口就应承下来,还表示愿意带领工作室的学生们一起为上海市民买菜做些事情。
创始团队最初的想法是用专业技术来完成信息资源的爬取、数据清洗和整合,从而实现一个将各类采购信息集于一体的信息黄页。要实现这个想法,首先需要做成三件事:其一,组建一支没有报酬且完全公益性质的技术团队;其二,在开发网页之前完成需求的调研与分析;其三,寻求合适的企业来赞助服务器和域名资源。
攻克这三关之后,大家很快就给黄页网站起了一个应景的名字叫“疫团 GO”,核心团队被称作“抗疫支援先锋队”。肖佳告诉记者,整个黄页的数据预处理在 4 月 9 日凌晨 2 点完成了,前端工作在当天凌晨 5 点完成,后端开发到中午 11 点多钟也成功了。“信息越快发布出去,就越能及早帮助别人,我们在和时间赛跑。”
4 月 9 日 15 点,经过多次测试后,“疫团 GO”网站正式上线。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直接进入该网站,若遇到无法进入的情况,可多次刷新页面或稍后再次尝试。从确定需求到第一版本上线,仅仅花费了大约 24 个小时。
4 月 9 日,张羽荫脑袋昏昏沉沉。团队已尽最大努力,此刻他只想尽快让网站上线,以帮助更多人。他们是在为爱而努力,因为热爱上海,所以他们心甘情愿。
纷纷点赞,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
我们在朋友圈能够刷到各式各样的团购信息。这些团购信息之间存在着信息差以及时间差,并且还夹杂着许多虚假信息,所以很难对其进行甄别。李辉表示,“疫团 GO”上线之后,市民只要输入关键词,例如“大米”,就可以进行横向比价。目前所搜集到的 2600 多条团购信息,全部都来自消保委、上海发布、农委、企业官微等权威数据,并且还有志愿者逐一进行了核实。
肖佳解释,现在有不少小区的热心志愿者会把团购信息整理成在线表格文档。不过,这对中老年群体而言,检索起来有些困难,他们或许找了很久都不知道“大米”在文档的哪一行。要是在线共享文档同时被多人打开,就会出现运行不了的情况。“疫团 GO”将这一痛点予以解决。为方便老年人,他们增添了“一键拨号”功能。用户只需点击页面上的号码,便能进行拨打,这种方式极为便捷。
网站已经成立了。接下来要进行持续的版本迭代。李辉介绍说,像最初网页是不能按返回键的,若要搜索另一条信息,就只能先关闭再重新打开。正因如此,团队成员几乎每天都要更新一版。团队努力实现了增加数据批处理工具、后台管理系统以及用户反馈等功能。
数据收集需一条一条手工录入。团队成员在不断扩容,最初是 4 人,后来发展到 7 人,还有几位青年志愿者加入。目前的志愿者规模为 23 人。
“牛啊,‘1024’真的很厉害!”“非常赞,特别感谢!”“这就是我们上海人应有的样子……”这支年轻的团队被感动了,甚至有网友留言说也想加入进来成为志愿者。
两次奔赴抗疫一线
他用青春践行医者初心
上海新冠疫情进入严峻时期,有一支 28 人的曙光队伍临危受命。这支队伍由医生、护士、院感人员组成。他们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闵行老年医学中心临时执业点。在这支医疗队中,80 后有 13 人,90 后有 12 人。其中有一位援鄂青年党员,他叫张兴。
https://img0.baidu.com/it/u=1856055688,343750207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76&h=500
他有援鄂的经验,便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队友,以此来缓解队友们的紧张情绪,让队友们能尽快适应收治和防护环境。谈及两次抗疫经历的最大区别时,张兴诚恳地说,本次上海疫情中,感染患者的症状普遍较轻,影像检查很少有肺炎表现,然而患者的数量却十分庞大,这给他们和队友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张兴表示,在收治的第一天,队员们花费了十个小时的时间,将两个楼层的患者全部收满了。
这支医疗队在治疗轻型和无症状患者时,采用了中医药治疗的方式。部分病人经过中药汤药的治疗后,纷纷办理了出院手续。张兴表示,有一些外国友人都对喝中药表现出了兴趣。
两年前,他坚定地奔赴武汉雷神山;两年后,他又在第一时间赶赴上海市新冠定点收治医院。他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使命。
隔空送别亲人,含泪重返“疫”线
他面朝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的病房方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接着,他抹去眼中的泪水,然后转身向“战场”奔去。
他名为陈超,是金山城管执法局的队员,同时兼任团区委副书记。在 2020 年春季新冠疫情爆发的初期,他成为了第一批报名参加 G15 高速道口防疫志愿突击队的志愿者。在疫情期间,他始终奋战在金山卫镇的防疫岗位上,参与核酸检测工作,分发物资,在街道上进行劝返等工作,每天连续十几个小时,以至于鞋子都被磨破了。而他最为挂念的人,是正在弥留之际的外公。
4 月 3 日晚上,他接到了外公病危的通知,于是着急地赶到了医院。然而,由于处于特殊时期,医院有陪护探视规定,他无法进入医院陪伴外公,只能匆匆折返。第二天,他正在金山卫某小区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这时噩耗传来。回想起从小到大外公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他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悲痛。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他清楚地知晓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与重担。因为疫情就如同命令一般,而防控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与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期望着能够早日与家人一起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90后业委会主任
用理解和关心凝聚每一位居民
闵行区虹桥镇金汇紫薇苑的业委会主任是张青,他出生于 1990 年,是闵行区最为年轻的业委会主任。在疫情期间,他能够及时进行信息传达,有序地安排核酸检测工作,从而搭建起了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桥梁。
宁波的医护人员曾来支援核酸筛查。2 小时后他们需立刻转战下一个小区,行程较为紧凑。张青担心居民睡过头或者接到通知晚了,从而影响检测计划,于是和志愿者们一起迅速按楼栋来清点人数,还通过大喇叭和按门铃这两种方式,将还在家的居民叫出来。张青称,最后一组家庭中,小孩子年纪很小,还带着一脸起床气。他的爸爸抱着他一路小跑来到核酸检测点,此时爸爸满脸通红且上气不接下气。见状,志愿者和医护人员赶忙去安慰他们。大家虽然都还睡眼惺忪,但都非常配合,在早上 7 点半的时候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医护人员从宁波赶来上海进行驰援,格外辛苦,我们都怀着感恩之心。
张青表示,身为年轻人,期望能够通过传播正能量的方式,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将每一个居民凝聚起来,大家齐心协力并且共同奋战。
志愿者手记
我是“大白”经历着小区防疫的每一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