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0-5 21:02:57

双十一为何越来越冷清?热度下降背后的原因揭秘

今年的“双十一”如此冷清。

百度指数显示,“双十一”的热度一年比一年差。其搜索量在2017年达到顶峰,此后逐年下降。

今年堪称“冰点”。峰值搜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0%,与关注度峰值水平相去甚远。

微博话题讨论也是如此。

2019年,微博热搜榜“双十一”相关话题平均时长达到464分钟,即近8小时。

今年,这一比例大幅下降,平均时长不足3小时。

而且,最热门的话题是“双十一是不是卖不动了?” 63%的网友甚至认为“双十一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双十一”为何越来越冷清?我们抓取了该微博话题的相关讨论,共计2800多条评论,发现原因如下。

原因一:对购物节脱敏

全年打折促销无处不在,让消费者对双十一失去了敏感度。

在捕获的微博讨论中,反复提及“无聊”(457次)、“每年”(103次)、“每天”(89次)等与脱敏相关的词语。这说明面对“双十一”,消费者心态越来越消极,更不容易受到平台营销的影响而做出冲动的消费行为。

最典型的就是像网友“麻雀飞向旗杆”,他说:“现在天天都有活动,周年庆、宠物节、小吃节,还有你想不到的节日。他们(平台)无所不能。” ”

记者对天猫平台2023年的折扣安排进行统计发现,几乎三分之二的日子都包含在各种购物节中。除了最典型的“双十一”、“618”之外,各种换季、节日特价充斥着日常生活。

而且,除了全站促销之外,特定时期特定垂直品类也有很多折扣。比如3月份,天猫平台几乎每天都有促销活动。除了3.8换新周外,还有美食、运动、数码家电、家装、美妆、服饰等单品类促销。促销活动包括第二件半价、官方立即折扣、每消费300立减30等。

除了无处不在的折扣之外,直播带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双十一”的吸引力。

网友“花花三米”表示,“每天看直播,有优惠,该买的都买了,和双十一没什么区别。”

从数据来看,直播确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点书宝”电商大数据库数据显示,直播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参与人数不断增加。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4169621875/641

今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5657亿元,同比增长30.44%。与2017年相比,市场规模扩大了232.47倍。今年用户数也达到了5.4亿,同比增长14.16%。

预计今年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的人均消费将达到8660元,同比增长17.03%,几乎是2018年的29倍。

“双十一”早期之所以被热议,大多是因为它的稀缺性。但当折扣和促销成为常态后,消费者就不再期待了。正如网友黄先生所说,“错过了双十一,还有双十二。元旦也可以买,618也可以买,平日还有各种520,甚至还有活动。”清明节不缺这个购物节。”

原因二:不划算又麻烦

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的主打点就是“低价”。

京东将双11促销主题定为“真便宜”,天猫则将主题定为“全网最低价”。而且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双十一”优惠政策精简了不少。不需要熬夜抢优惠券,也没有太多朦胧的规则。

但消费者并不满意。

在捕获的3000多条评论中,有30%的网友仍在抱怨当前的优惠措施。出现了“麻烦”(432次)、“不需要”(181次)、常规(92次)、复杂(53次)等关键词。在讨论中。

他们抱怨“满折收单太麻烦”、“套路太多懒得算”、“呆在直播间交押金太麻烦”。批次平衡”。

网友“Luluu”抱怨道,“谁还记得双十一原来正装半价?简单又省钱,现在千层套路都没有折扣了。”

那么,平台真的做到了他们所说的“最低价”吗?

记者从天猫、京东、拼多多三大综合电商平台24大类商品中筛选出225款“双11”热销商品,并将商品价格与历史价格查询平台进行了对比。慢慢买”。一直以来的低价。

数据显示,很多商品的价格确实低于历史最低价。其中,天猫低价产品(即当前价格低于此前历史低价)占比最大,达到53%。

从抽查的225款热销产品来看,箱包、家具、设备类产品折扣力度较大。三个平台上,“双十一”商品价格均低于或等于此前历史最低价。

但产品还剩下近一半,折扣其实也有限。

比如一款销量较大的婴儿“屁股盆”,利用偷懒比价的数据,可以发现目前的价格是25元,但今年8月份,这款产品只要4.5元。

原因三:花钱信心不足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4166745970/1000.jpg

最后,在捕获的留言和评论中,“没钱”是最受欢迎的。几乎四分之一的内容都是关于这个的。

在“双十一卖不了吗?”这个话题上,点赞数最高的评论是网友的评论“我没说你”“我没钱,我没有”不想买,我可以保存起来,仍然可以使用。”这条评论得到了其他8000多名网友的认可。

其实,这个答案并不令人意外。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恢复,但仍然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家具、建筑装饰等产品,受楼市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仍为负值。

消费能力整体不足,势必会影响“双十一”。但另一方面,线上消费实际上被认为是“侏儒中的长子”。

从以下两个数据来看:

一方面是邮政快递数据。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1日至4日,全国累计收件量20.27亿件,同比增长16.1%,再创历史新高。

平均每天的收藏量也不错。

初步测算,11月1日至4日日均采集量为5.07亿,而去年仅为3.88亿,2021年为4.25亿,均低于今年的情况。

另一方面,是网络零售的复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累计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90435亿元,同比累计增长8.9%。

增速较去年有显着提高。去年同期增速仅为6.1%。

其中,消费者更愿意在食品上花钱。 “吃”品类增幅较大,同比增长10.4%,“用”品类增幅有限,为8.5%。

因此,虽然本次“双十一”显得冷清,但邮政快递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数据却有所增长。

讨论度不高,并不是因为消费者不愿意消费,而是因为他们对“凑热闹”有更多的考虑。

总之,在“双十一”促销节点的第15个年头,如何保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是各大电商平台需要思考的问题,也需要依托大环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双十一为何越来越冷清?热度下降背后的原因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