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兼职-朔州兼职工作招聘信息-朔州兼职工作招聘信息
6 月 10 日,经过前期的报名推荐、评委投票以及资格审查等环节后,2019“山西最美社区干部”评选活动的候选人名单得以出炉。其中,马国保、王丽君、田会涛等 20 位候选人成功当选。从即日起,山西晚报将会推出一系列的特别报道,对候选人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并进行集中展示。此次评选活动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的共同指导。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了该活动,山西晚报社承担了承办工作。活动的目的是贯彻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以及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对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入宣传,大力营造一种重视基层、关注基层,并且对标一流、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弘扬正能量。
5 月 23 日,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启动后,开始广泛征集符合条件的参选人。通过组织部门推荐以及群众推荐等方式,组委会收到了 57 名优秀社区干部的报名材料。17 位评委进行初评后,投票选出了 20 位“山西最美社区干部”候选人。
山西晚报为选出的 20 位候选人抽调了精兵强将,组成了“山西最美社区干部”采访团。该采访团深入基层,开展实地采访工作。从今天开始,山西晚报将推出“山西最美社区干部”候选人系列报道,会通过报纸、网站、微信等方式,对 20 位候选人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展示。
集中报道结束后,活动组委会会举行终评会。在终评会上,评委将依据评选标准,同时结合一线记者的实地采访情况,进行现场投票。通过投票,选出 10 名 2019“山西最美社区干部”,而其余 10 位候选人则获得提名奖。之后,活动组委会还将举行表彰会,对获奖者进行表彰。
人物名片
崔永明
一位 41 岁的女性,是中共党员,拥有本科学历。她担任长治市潞州区延安南路街道淮海社区的党委书记。
2004 年 8 月到 2008 年 5 月期间,担任长治市城区秦家庄村的计生主任;2008 年 5 月至 2014 年 12 月,担任长治市城区淮北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以及社区主任;2014 年 12 月到 2018 年 10 月,担任长治市城区淮海社区的党支部书记;2018 年 10 月一直到现在,担任长治市潞州区淮海社区的党委书记;同时担任长治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以及长治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把社区三分之二的活动场所用于居民活动。研发了“一窗式服务平台”,通过代办以及预约等方式,能够高效地为民众服务;运用“三社联动”的服务方式,引进并孵化了 17 个社团组织,每年可为百余人提供就业指导帮扶,还能解决辖区内 40 余人的下岗再就业问题。多个社区服务项目,助力解决了老年人的娱乐需求以及困难群体的帮扶问题。
曾获长治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这一称号;获长治市“创先争优先进党员”这一称号;获长治市“百佳党支部书记”这一称号;在 2016 年被省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于 2017 年被评选为“山西省最美社区干部提名奖”;在 2018 年被省妇联表彰为“巾帼建功标兵”。
长治市潞州区延安南路街道淮海社区党委书记崔永明
工作中的“领头雁”居民心中的“贴心人”
端午前夕,长治市潞州区延安南路街道淮海社区十分热闹。6 月 6 日下午 3 点左右,社区党委书记崔永明快步走进社区大门。她还没站稳,等着向她领取文件、商量事情的人就把她围在了中间。“马上就到端午节啦,刚刚去市场联系了集体包粽子以及慰问特殊需求家庭的事宜。”面带笑容的崔永明用洪亮的声音介绍着她近期的工作。6 月的午后,长治室外温度已超 30 摄氏度。然而,在她的脸上,丝毫不见疲惫的迹象,反而处处都能散发着一股爽利劲儿。
社区党员激活红色细胞
2014 年,崔永明抵达淮海社区。当时,他可谓是肩负重任。这其中的原因,一是淮海社区规模较大,整个社区拥有 26 个院,9751 户人家,常住人口接近四万人;二是因为它是一个“新社区”。在那一年,崔永明开始接手社区工作,而辖区内的很多人那时甚至都没有“社区”的概念。在不足 30 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夏天会漏雨,冬天会漏风,工作人员办公用的桌椅数量也少得很。崔永明身为一名党员干部,最先想到的是党员带头建社区。可是,当她满怀热情地召开社区第一次党员大会,想动员大家为社区建设出份力时,除了她和社区主任杨芳,来参会的只有一名党员,这让她很意外。摸排社区情况,也成了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
在摸排期间,崔永明不但掌握了各个院落各家的情况,而且对困难家庭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还号召大学生和退伍军人中的党员到社区进行报到。仅仅在几年的时间里,将党关系转到淮海社区的人数增加到了 174 人,到社区报到的人数更是达到了 621 人。与此同时,他了解到在整个社区范围内,党员居民大约有 3000 人。崔永明有些兴奋,她表示: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这绝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每个党员如果都愿意在社区建设中贡献一份力量,那么我们的社区不但能够发展得快,而且能够发展得好。
2015 年 7 月,崔永明带领着淮海社区。他们在刘伯承兵工厂,为当时在社区登记的 50 多名党员一起过了第一个“政治生日”。在重新温习入党誓词之后,许多党员纷纷感慨,他们感觉终于找到了组织,原来支部就在社区啊。这些党员很多是第一次见面。崔永明之后对社区党员提出了要求,一是亮明党员身份,二是亮明党员职责,三是树立党员意识,四是树立服务意识。
如今,党员居民起到了带动作用。淮海社区各院居民都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做好自家的事,关注楼院的事,参与社区的事。并且,社区内的各院都设置了大喇叭广播站,每天在早、中、晚这三个时间段定时播放国家政策、时事新闻以及社区公告等内容。现在各个大院的党员干部都主动肩负起了院里的各种事务。邻里之间的互动增多了,矛盾却减少了。同时,大大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或许就是激活红色细胞所具有的意义和魅力所在吧。崔永明对山西晚报记者表示。
“老街坊”里散发浓浓人情味
崔书记,麻烦社区近期关注 7 号院。似乎有人在骗钱……前几日,7 号院的党员李研军在淮海社区在职党员服务群中发布了此消息。崔永明看到后,即刻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经调查得知:这是一个以治病救人为借口,通过派送鸡蛋来吸引老年人进而使他们上当受骗的组织。由于发现及时,许多老人避免了财物损失。
崔永明称:我们正在打造“老街坊”文化。其目的是让社区的党员将“举手之劳、力所能及”的理念融入日常之中。比如在上下班的路上,或者饭后出来遛弯的时候,留意一下附近孤寡老人家中是否亮着灯。只需将异常情况告知社区,后续的工作就由社区工作人员跟进。我们期望邻里之间能多一些温情与帮助。
淮海社区 11 号院的在职党员贾健是“老街坊”理念的忠实践行者。他有一位邻居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平日里老人独自居住。由于行动不便,老人出门买菜都有些困难。得知老人的情况后,贾健经常去老人家中,帮老人收拾家,还替老人出门买菜,这已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闺女,别让贾健来啦。他一来呀,我就怪不好意思的,老是麻烦人家。深受感动的老人拉着崔永明的手说道:咱的社区现在就跟个大家庭似的。要是有啥困难,找你们,你们可得给解决了呢。说话的当儿,老人都潸然泪下了。
崔书记,咱们社区老人数量不少呢,您看能不能给他们弄一个专门吃饭的地方呀?就因为这句话,崔永明立刻去购买设备、筹备场地,很快“淮海小饭桌”就正式上线运营了。老人们可以在这儿买到既物美又价廉的食物,而且整个社区的居民都能提前依据菜单预订饭菜,然后在这里吃到可口的饭菜。一位到社区办事的居民笑着对山西晚报记者说:“周二的那个馅饼可好吃了。”
崔书记周一到周五都在上班,比较忙呢。居民提出能不能在周六日给社区加个班,为了满足这个要求,淮海社区工作人员从 2014 年 8 月开始开启了周末加班模式。远亲不如近邻,社区的人情味不能被钢筋水泥阻隔。崔永明说,只有我们服务做到位了,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认可,大家才会愿意配合我们一起构建社区这个大家庭。
“三社”联动照顾好老人和孩子
泥塑原本只是宋旭亮的个人爱好。崔永明找到他,希望他能为社区建设出一份力,他欣然答应了。宋旭亮说:“其实被人需要的感觉挺好。”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一直坚持教授社区内的孩子们制作泥塑。后来,他看到很多孩子对机器人感兴趣,便主动承担起机器人课堂的授课任务。
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较为有限,因此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居民的热情,以此来实现社区搭建平台、社会工作者支撑以及社团直接服务居民的“三社”联动效果。当摸排到社区内有 12 个社团时,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社会组织发挥优势,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崔永明说,那段时间她每晚都辗转反侧,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照顾好社区的两端,即老人和孩子,就能带动中间整个社区的发展。因此,崔永明积极地进行协调,联系声乐、舞蹈、书法、吉他等社团,让这些社团免费来到社区,为老人和孩子教授特长课程。据崔永明所说,社区“老街坊”课堂的老师都是党员,并且在这里全部是义务授课。年纪大了之后,更渴望被需要和被认可。现在能够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崔书记恰好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一位负责教声乐的老人向山西晚报记者说道。
社区为了更好地照顾空巢老人和失独家庭,推行了“五包一”工作方案。每户符合要求的家庭,都能够及时获得党小组组长的帮助,能够及时获得党支部书记的帮助,能够及时获得分管工作人员的帮助,能够及时获得社区书记的帮助,能够及时获得社区主任的帮助。崔永明说:“希望通过社区服务让邻里间多些温情,用我们的热情换来百姓的认可和真情,这或许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与成就。”
采写、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别人眼中的TA
https://img2.baidu.com/it/u=4065186956,202276900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731
淮海社区 7 号院的党员王亚娜,她身为淮海社区的一名居民,亲眼目睹了淮海社区从原本的不存在到如今的模样所发生的变化。这所有的变化都和淮海社区的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劳作以及无私奉献紧密相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咱们淮海社区有一位优秀的带头人,那便是崔永明书记。之前的淮海社区属于厂办社区,当时是没有活动阵地的。崔永明书记与领导进行积极沟通,在社区为居民创建了活动场所。孩子放假时,能够在社区学习绘画和吉他;老人们则可以在社区唱歌、打牌等,以此来自娱自乐。
崔书记为拉近邻里距离,借助各种节日,给我们创造共同合作动手的契机。像端午时包粽子,八月十五举办百家饭等活动,让我们仿佛回到了过去院子里亲切的生活氛围中。如今,我们居民都知晓“有事找社区”,有崔永明这样一位时刻为居民着想的好书记,这是我们居民最大的幸福!
淮海社区主任杨芳称:崔永明书记在工作时能展现党员的先进性,将自身作为老党员、老书记所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使我从她那儿学到诸多东西。她对待居民如同对待亲人,逐步走进居民内心,而居民的心也渐渐靠近我们,如今社区与居民已然成为一家人。
她带领我与社区的其他人投身于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可以说,在工作里她从不讲条件,始终带头做好每一件事。她的心中满满都是群众,把群众当作亲人,不但获得了全体居民的认可,我们社区的全体人员也对她极为信任和认可。
人物名片
朱爱霞
女,33岁。阳高县光明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2009 年 9 月,被聘任为村官,而后被分配到阳高县站前社区,担任主任助理。到了 2014 年底,社区进行换届选举,其成功当选为阳高县光明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在任职期间,她大力推广枫桥经验。她秉持“以服务促和谐”的工作理念,注重从解决难题开始着手。她全面推动社区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这使得公众的安全感得到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也得以增强。她成功地把光明路社区打造成为了“学习社区”“绿色社区”“文化社区”“和谐社区”。针对特殊人群,推出一种服务体系,该体系以全员化服务为主,同时以个性化服务为辅,名为“民意配送”。为社区中需要救助的人员建立了“家庭生活档案”和“特殊信息档案”。根据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定制帮扶内容。这种服务体系被县社区工作领导组誉为“服务超市”模式。
她获得过阳高县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三八红旗手”“五四”优秀青年等荣誉;2016 年 7 月,被中共大同市委授予“大同市优秀共产党员”;2018 年 3 月,她的家庭被大同市妇女联合会评为“大同最美家庭”;2019 年 2 月,获得大同市“2018 年度脱贫攻坚优秀帮扶干部”;2019 年 4 月,被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阳高县光明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朱爱霞
群众的事对她来说都是大事、急事
6 月 5 日清晨,朱爱霞在阳高县光明路社区开始忙碌起来。她要分析网格化区域存在的问题,要摸底低保对象的情况,还要安排调解群众纠纷等。“每天的工作程序是相同的,但每天的工作内容却各不相同。”作为光明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她参加工作已经十年了,从大学生村官成长为社区“一把手”,每天从早到晚都几乎没有闲暇的时候。
社区工作需要保持这样的状态。朱爱霞在从电脑调取资料的同时,对山西晚报记者说道:群众的事,不论哪一件,在她看来都是大事、急事,而社区工作就是为群众去解决和处理这些事情的。
独创“服务超市”模式
6 月 5 日上午,来社区盖章的靳爱忠和徐珍秀夫妻俩手中拿着一袋东西。他们说:“小朱呢?这是我们老两口今早从野地里捡的苦菜,是给小朱消消暑、下下火的!”朱爱霞听到消息后从办公室出来,一边不停地道谢,一边说:“心意小朱收下了,东西您带回去吧。”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你就留下吧。你帮我们家已经很多年了,我们都还没说过一句谢谢呢。这点苦菜虽然不值钱,但却是我们亲手拣来的,是我们的一份心意。两口子不停地劝说,最终还是没能说服朱爱霞。
徐珍秀拉着小朱的手说:“你的情分我们是还不了啊!”朱爱霞则说:“我给您办的那些事,都是社区干部应该做的,您不欠情分。”
这些“不欠情分的事”,指的就是朱爱霞近些年依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而推出的“服务超市”模式所包含的内容。光明路社区人员数量多且成分较为复杂。为了能加强社区的社会化管理,她推出了一套“关怀机制”。这套机制以全员化服务作为主要方式,以个性化服务作为辅助方式,进行“民意配送”服务。同时,为社区中需要救助的人员建立了“家庭生活档案”和“特殊信息档案”。并且会根据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定制相应的帮扶内容。上级社区领导将光明路社区的这种做法,形象地称作“服务超市”模式。
靳爱忠和徐珍秀是被帮扶的夫妻俩,他们有一个残障女儿。朱爱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进行家访,并为他们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后来他们有了外孙,朱爱霞又特意提醒他们,只需支付 20 元就可以参加医疗保险。那是 7 年前的事情,当时他们都没有保险意识,在朱爱霞的建议下才参加了保险,没想到这给他们家减轻了很大的负担。靳爱忠称,其外孙后来身患疾病,花费了 4 万多元,保险为其报销了一半多。若没有朱主任这般贴身贴心的服务,他们家的负担会更重。之后,在朱爱霞的帮扶之下,残障的女儿又申请到了廉租房,从而改善了全家的生活条件。
在光明路社区,“服务超市”模式下“民意配送”有很多成功案例。居民孙某的媳妇生下女儿后离家出走,这让孙某身心疲惫,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无心供养母亲。朱爱霞得知此事后,多次上门进行劝慰安抚。面对他家的具体困难,她帮助孙某完善手续,为女儿上了户,还办理了相应的享受政策。孙某上门几次后,逐渐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接着慢慢有了生活的勇气,随后把母亲接到身边,一家人便开始过上了开开心心的日子。
“好闺女”帮扶特困家庭
上午 10 时,朱爱霞把手头的事务处理完毕。接着,她赶往廉租房小区居民石静清的家。在前往的路上,她在地摊上挑选了两套端午节的民俗饰品。
这是一户很可怜的人家。朱爱霞进行了介绍,石静清是阳高县供销系统的下岗职工。她的儿子在 18 岁的时候开始患上了怪病,耳朵失去了听力,眼睛也变得模糊看不清了,之后病情发展到下肢瘫痪。在 20 年的时间里,全家的收入几乎都用在了孩子的治疗上,并且还欠下了不少债务。更为不幸的是,丈夫常年为了儿子四处奔波去治病,由于过度劳累而患上了绝症,最终离开了人世。石静清身患风湿性关节炎,自己走路都很困难,她与瘫在床上的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极为凄惨。
刚开始听到这种情况时,我极为震惊。朱爱霞迅速赶到石静清家中,而眼前所见到的景象让她更加震惊。他们挤在一间小小的平房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这让她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家徒四壁。从那之后,朱爱霞开始对这个家庭给予特别的关照。每周会去石静清家四五次,会去买菜,会去买药,会去擦地,会去做饭,会去洗衣……每月还会拿出自己的钱来接济他们的生活。
石姨,今日我给您带来了端午绳。您和孩子都把它系上,这样可以辟邪,还能讨个好运呢!进了门后,朱爱霞先仔细地把刚买的端午绳系在石静清的手腕上。那天您给买的粽子实在是太好吃了。佝偻着身子的石静清握着朱爱霞的手叮嘱道,端午节的粽子已经足够吃了,千万千万不能再给姨买了。
朱爱霞熟惯地出来进去,她看看洗衣机里是否有没洗的衣服,再看看冰箱里近日的菜粮够不够吃,就像在自己家一样。
七年了。如果没有这个孩子,我们娘俩可能都活不成个人样了。朱爱霞在进厨房洗涮碗碟的间隙,石静清和山西晚报记者夸赞起这个“好闺女”。2017 年,阳高县为低收入人群建起了廉租房,朱爱霞忙前忙后地为她家申请了一套。在摇号的时候,抽到了二层,可她们一个瘫痪,一个腿脚不灵便,这不行。朱爱霞找到了一个抽到一层的户主,经过左劝右说,成功进行了调换。接着,她跑到房管局,向工作人员说明了特殊情况,帮忙办完了调换手续。之后,她又找人对房子进行了简单装修。最终,石静清母子从低矮狭窄的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搬过来之后,环境得到了改善,孩子的心情变得好了,身体也比以前强壮了很多。石静清说道:“当年他的父亲离开的时候,曾对我和孩子说,不要害怕,有小朱会照料你们的。我这一生没有女儿,但我却享受到了有女儿般的福气!”
带领大家打造全县样板社区
朱爱霞从大学生村官转变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母亲,她在社区已经待了 10 年。
想起组织安排她担任居委会主任这件事,当时她才 28 岁,她心里有些疑惑:“我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能管理好 3000 多口人的各种事情吗?”
说归说,可朱爱霞干起来可不含糊。社区有个混混,有一次他拎着一个酒瓶,醉醺醺地踢开办公室的门,还非要朱爱霞给他找个工作。朱爱霞先是动之以情,接着晓之以理,然而眼看着好说歹说都无法让醉汉听进去,于是她拍案而起,说道:“你不要以为我年龄小就可以无理取闹!”我担任这个主任,遇到困难我能够提供帮助。如果是故意捣乱,那就请离开这里!在义正辞严的态度之下,对方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了。
社区工作既复杂又繁琐。要坚持干下去,并且要干得好,心中就必须要有信仰。朱爱霞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坚定态度,她的座右铭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
社区内的迎宾苑小区位于闹市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小区环境状况不佳,居民们都纷纷抱怨。朱爱霞得知此事后,主动参与其中,成功说服并劝解各方,使大家统一了思想。随后,推举出了小区业主委员会,这保证了小区的事务有人管理、有人处理,小区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避免了一场群体性冲突的发生。
https://img1.baidu.com/it/u=1394319649,266276967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她上任五年来,带领着居委会的一班人。大力把枫桥经验进行弘扬。坚持着“以服务促和谐”这样的工作理念。注重从破解难题的方面开始着手。全面地推进了社区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进一步维护了阳高县城的社会稳定。提升了公众的安全感。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成功地将光明路社区打造成了“学习社区”“绿色社区”“文化社区”“和谐社区”。并且光明路社区也成为了阳高县的样板社区。
做出成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朱爱霞说,孩子上了三年半幼儿园,由于自己上班时间与之冲突,所以每天四趟接送的任务都交给了姥姥。
朱爱霞的婆家经济状况良好。婆家人不希望她工作太劳累,然而看到她对工作的那份热情后,便尊重她的选择,并且为她创造了许多有利于工作的条件。大家通常认为,在工作上投入过多精力,可能就会对家庭和家人有所疏忽,她不想这样,所以在工作之余依然会尽力弥补可能对他们的亏欠。下班后,朱爱霞回到家。她会把家务处理得十分有条理。面对爱人的关切时,稍显疲惫的她总是会说,爱家与爱工作是一样的!
采写、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郭斌
别人眼中的TA
阳高县社区管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主任任学军称:朱爱霞在工作方面有思路,有方法,且充满热情。无论是在社区工作里,还是在脱贫攻坚帮扶活动中,她既能够开辟独特的路径,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她的理想信念坚定,工作务实且敢于担当,是组织重点培养的优秀年轻干部。
光明路社区网格长阴燕娥称,光明路社区有 1618 户、3380 人,是阳高县的大社区。朱主任对全社区各家各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清楚每个小区有几幢楼,哪幢楼有几个单元。她与朱主任共事七年,跟着朱主任做的事都是父老乡亲们最急需解决的事。我每月仅挣 300 元补助。从大家伙儿满意的笑脸里,我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在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光明路社区网格长闫海英说:朱主任工作时精力格外充沛。她就如同一台一直不停运转的小马达。在她的手中,在她的眼中,永远都存在着下一件需要为居民办理的事务。
链接
2019“山西最美社区干部”20位候选人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国保为男性,出生于 1959 年,是晋城市城区东街街道东岭巷社区党支部书记。
王丽君为女性,出生于 1964 年。她担任运城市盐湖区东城街道学苑社区党支部书记以及居委会主任一职。
田会涛为男性,出生于 1956 年,是忻州原平市北城街道办事处城西社区的党委书记。
田煦荣为女性,出生于 1986 年。她担任吕梁市妇联的兼职副主席,同时还是孝义市崇文街道崇北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以及居委会主任。
朱爱霞为女性,出生于 1985 年,担任大同市阳高县光明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以及居委会主任。
刘会元为男性,出生于 1978 年,是晋城市城区西街街道北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
严学慧为女性,出生于 1974 年,是晋中市榆次区安宁街道龙湖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居委会主任。
李会云为男性,出生于 1950 年,是忻州市忻府区秀容街道东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
李思义为男性,出生于 1992 年,是长治市潞州区太东街道澳瑞特社区的党委书记。
李爱萍为女性,出生于 1981 年,是晋中市平遥县古城街道壁景堡社区党支部书记以及居委会主任。
杨淑云是一位女性,出生于 1977 年,担任临汾市乡宁县昌宁镇南阁社区居委会主任。
吴志花为女性,出生于 1980 年。她是朔州怀仁市海北头乡同仁家园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居委会主任。
吴贵生为男性,出生于 1968 年,是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街道北营社区的党委书记以及居委会主任。
沈媛为女性,出生于 1985 年,担任大同市平城区开源街街道民和社区党支部书记以及居委会主任。
孟庆玲为女性,出生于 1971 年,是太原市杏花岭区巨轮街道小北关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居委会主任。
赵翔为男性,出生于 1983 年,是运城永济市城东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副主任,同时也是东环社区党支部书记。
贾海生为男性,出生于 1965 年,是临汾侯马市路东街道新田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居委会主任。
高秋平为女性,出生于 1966 年,是阳泉市城区上站街道德胜街社区的党委书记以及居委会主任。
崔永明为女性,出生于 1978 年,是长治市潞州区延安南路街道淮海社区的党委书记。
康海金为男性,出生于 1958 年,是太原市万柏林区小井峪街道闫家沟社区的党委书记。
(记者 张婉)
整理:(记者 武帅)
山西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