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学-文学周刊有哪些-文学周刊有哪些
个人经历播报编辑
1924 年在上海大同大学毕业。1928 年于光华大学(现今的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1932 年还从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系毕业,获得硕士学位。曾先后担任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光华大学(现今的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和系主任。担任上海《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的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有一位书记处书记,他同时担任上海文联的副秘书长,还是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并且是上海市第一、二、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他于 1925 年开始发表作品。
人物作品播报
编辑
周煦良译著
https://img1.baidu.com/it/u=2078281931,12129668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70
周煦良译著有毛姆的《刀锋》。有《美学三讲》《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些哲学方面的译作,还有《西罗普郡少年》这样的译诗。
周煦良在六十年代受教育部之托主编了高校文科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作者的论著被收集在《舟斋集》里,该集子里有很多关于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论文。因为这些文章是作者五十多年教学以及翻译经验的总结,所以它们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指导意义。这些文学译著的序言,作者有着渊博的英国文学学识和哲学学识。正因如此,这些序言也都属于高质量的英国文学研究论文。
人物评价播报
编辑
周煦良
https://img1.baidu.com/it/u=1452824284,419984517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29
周煦良从青年时期开始就投身于新诗格律的研究探讨。他一方面通过自身创作的诗作来进行实践,另一方面通过翻译诗歌来做实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他晚年,从未停止过。本书当中收录了他关于新诗格律的多篇文章,同时也收录了他的部分诗作。他在新诗格律这一领域的主张以及实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其应有的重要位置。作者作了多篇文章,这些文章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和小说的。因为是从广阔的中西文学视角出发去创作的,所以这些文章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
周煦良是著名集邮家周今觉先生的次子,他喜爱集邮,主要致力于收集解放区邮票以及早期明信片,自身具备较深厚的邮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向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捐献了 2500 册外文邮刊。
出版图书播报
编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