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4-17 05:04:49

吸血蝙蝠为什么吸血-吸血蝙蝠电影-吸血蝙蝠电影

基本解释

吸血蝙蝠 -介绍

吸血蝙蝠是哺乳动物中特有的吸血种类。它分布在美洲中部和南部。体型较小,最大体重不超过 30 到 40 克。其头骨和牙齿高度特化,颊齿在数量和大小上都减小,是最为特化的种类。它的上门齿特别大,上犬齿呈刀状,都有异常锐利的“刀口”。臼齿很小且无机能,拇指特长且强壮,后肢强大,能够在地上迅速跑动,甚至能进行短距离跳跃。吸血蝙蝠飞行能力很强,它没有尾巴,还具有鼻叶。正因如此,它曾被归类于叶鼻幅科。它是一个实实在在以血为食的类群。吸血蝙蝠的寿命比较长,平均寿命达到 12 年。通常情况下,一只吸血蝙蝠一生所吸食的血大约为 100 升。

2010 年 1 月,秘鲁的亚马孙地区出现了吸血蝙蝠连续咬人的情况。这一事件使得当地居民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之中。亚马孙地区的卫生局透露,在近几周的时间里,已经有至少 7 名儿童被吸血蝙蝠咬伤,之后因狂犬病发作而死亡。

物种传说

世界上存在很多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在美洲,有一些以吸血为生的蝙蝠,它们让这个传说变成了现实。当地流传着一种迷信说法,认为这些蝙蝠都是无恶不作的巫婆。在夜里,它们会脱掉皮,变成一个火球,躲在僻静的角落里。一旦有机会,它们就会飞到人和动物身上吸血,真的可以说是残忍的“吸血鬼”。

形态特征

吸血蝙蝠身体不大,最大体长不超 9 厘米,且无外露尾巴,毛色呈暗棕色。它们相貌丑恶,鼻部有肉垫,肉垫顶端呈“U”字形沟,耳朵尖是三角形,吻部很短像圆锥,犬齿长而尖锐,上门齿发达略带三角形,锋利如刀,可刺穿其它动物突出部位饱食。

吸食流质的血,所以食道短而细,还有狭长的胃。前后肢和指尖有宽大翼膜相连,形成强有力的翅膀利于飞行,后肢之间生有蹼。吸血蝙蝠的眼睛比其他蝙蝠大,在漆黑山洞中没什么作用。它们嗅觉和听觉灵敏,跟其他蝙蝠一样有“回声探测器”。

它们发出的高频声波,人类是无法听到的,因为超出了人类的听觉能力。只有将这些声音放慢到原速的 1/8 ,人类才能够听到。像其他蝙蝠那样,吸血蝙蝠拥有尖钩般的利爪,凭借这些利爪,它可以紧紧攀附着岩石的裂缝,或者粗糙的边际。大多数蝙蝠在地上会显得无能为力,然而吸血蝙蝠具有细长的腿和前臂,正是由于这一点,它能够在地上毫不费力地移动。睡觉的时候,吸血蝙蝠则通常用一条腿吊着。

食性

本科食性较为特殊。天黑之后它们才开始活动,并且每晚都会定时进行觅食。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特别喜欢吸食鸟的血液,而吸血蝠则吸食哺乳类的血液。它们会降落在牛、马、鹿等寄主附近的地面上,接着爬上前肢到达肩部或颈部的位置,凭借其上门齿和犬齿,能够切开几毫米厚的皮肤,再用舌头舔食流出的血液。它偶尔会在家畜脚上吸血。它能够不时迅速跳动,这样就能避免寄主脚的防御动作对它造成伤害。因为吸血蝠唾液里有抗凝血剂,这种抗凝血剂能让血液减速凝固,所以吸血过程相当顺利。每头蝙蝠每晚的吸血量超过其体重的 50%,比如一只 34 克的吸血蝠,每晚大概吸血 18 克。

吸血蝙蝠大量吸血,在一些地区会妨碍家畜生长。它还传播狂犬病和其他疾病,所以它们是令人讨厌的动物。并且,吸血蝠偶尔会吸人血。

吸血蝠肾脏的机能很有趣,它具备显著浓缩废物的能力。吸血蝠在进食后不久就会排尿,能快速让所吸血液中的大部分水分流失。如此一来,蝙蝠在吸血后就能轻松飞回栖息地,这样既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又能降低危险。回到栖息地后,它会继续消化这些脱水的血液,直到形成粪块,此时就不会再丧失水分了。

https://img1.baidu.com/it/u=3248473490,408369664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9&h=500

世界上存在许多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在美洲,有一些以吸血为生的蝙蝠,它们让这个传说变成了现实。当地曾流传一种迷信说法,认为这些蝙蝠都是无恶不作的巫婆。夜里,它们会脱了皮,变成一个火球,躲在僻静的角落里。一有机会,它们就会飞到人和动物身上吸血,真可谓是残忍的“吸血鬼”!

分布及习性

吸血蝙蝠在分类学方面隶属于吸血蝠科和吸血蝠属。它一共有 3 种,分别是普通吸血蝙蝠、白翼吸血蝙蝠以及毛腿吸血蝙蝠。并且这 3 种吸血蝙蝠都分布在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吸血蝙蝠为群居动物。它们成群居住在山谷洞穴的顶壁,仿佛在分享着相伴的欢乐,过着十分引人注目的群居生活。吸血蝙蝠栖息于几乎全黑的地方,在藏身地因淤积的消化血液而散发出浓烈的阿摩尼亚气味。它们白天会潜伏在洞中,到午夜前才飞出山洞,通常在距地面 1 米左右的低空飞行以搜寻食物。

一般人认为吸血蝙蝠令人厌恶,甚至觉得它肮脏。然而实际上,吸血蝙蝠是较为干净、整洁的动物,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认真地梳理打扮自己,还经常用利爪把身体上纤细柔软的毛梳理整齐。所以,据说 16 世纪的印加帝国皇帝拥有一件用吸血蝙蝠的皮制成的大衣。在排泄时,吸血蝙蝠会小心地让身子离开洞壁,以防弄脏自身。这些粪便堆积在各群吸血蝙蝠的下面,成为其他一些生物的乐园。

吸血蝙蝠的生理系统变得极为特殊,除了喜欢吸血之外,已经无法再吃其他东西了。吸血蝙蝠的寿命比较长,平均寿命达到 12 年,它一生所吸食的血竟然有 100 升之多。其中有一只寿命最长的雌性吸血蝙蝠,在笼中生活了 19 年半后才死亡。

进攻方式

它会小心谨慎地飞到袭击对象附近,在上方盘旋并观察,以寻找下手机会。它们通常会寻找正在熟睡的受害者,直接飞到其身上,还有更多时候是落在它身旁,接着悄悄地爬过去,爬上受害者的身体,这样就不容易被察觉。

它们会选择动物的裸区或者毛、羽稀疏的部分,像是肛门、外阴周围、鸡冠和垂肉等这些裸露的地方。耳朵以及颈部还有脚也常常会被它们光顾。当它们选中合适的地方之后,就会迅速地用那尖锐的利齿轻轻地把皮肤割破一道浅浅的小口,接着缩回来,再试探一下对方是不是已经熟睡了。因为受害者感觉不到疼痛,所以通常不会被惊醒,依然会保持安静的状态。

吸血蝙蝠吸血时通常每秒吸 5 次。它对不同对象会选择不同吸血部位,像牛和马,就专咬背部和体侧;遇到猪,专咬腹部;要是鸟类,就咬腿部。曾有人目击到一只吸血蝙蝠用翼钩勾住一只雄鸡的腿,它自己的后腿还站在地上,当雄鸡走动时它也跟着走,并且在走的过程中吸雄鸡的血。当地的农场主通常在夜晚把家畜拴起来,目的是防止家畜走失。这样一来,这些家畜就特别容易遭到吸血蝙蝠的进攻。

吸血蝙蝠在选择位置待上几分钟,先闻又舔,然后用长长的牙齿咬掉选择好的对象身上的毛,之后才开始吸血。在嘴接触之前,它们从不深咬,也不会与受害者争斗。它们的唾液含有奇特化学物质,能防止血液凝固,以便顺利吃饱。被咬后血液不会凝固。有时血从伤口流出能持续长达 8 小时。动物若被咬上很多次,就会因失血过多而受到伤害。

口腔结构

吸血蝙蝠的舌下以及两侧存在沟,血液会沿着这些沟进行流动。它的舌能够伸出,也能够慢慢地缩回,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口腔中形成部分真空状态,这对血流进入口中是有帮助的。吸血蝙蝠极为贪婪,吸血的量总是越多越好,每次都要把肚子撑饱,大概能吸 50 克血,这相当于它体重的一半,有时候甚至能吸 200 克血,相当于体重的一倍,即便如此,它依然能够起飞,完全就是地地道道的“吸血鬼”。每次吸血的时间大约为10多分钟,最长达40分钟。

吸血蝙蝠在一个夜里,能吸多种对象的血,或者多次往返去吸同一对象的血。饱餐后,它回到了自己的栖息地。实际上,任何静止的温血动物都可能被它袭击。然而,吸血蝙蝠很少去咬狗,因为狗能听到较高频率的声音,从而能够觉察到它的靠近。有时吸血蝙蝠会咬熟睡的人。伤口不大,然而出血量可能会很多。被咬后会出现大片血污,这令人吃惊。但真正的危险在于疾病的传染。比如它在吸取动物血液时,能够传播马的锥虫病;在咬伤人和家畜时,最容易传染狂犬病。

繁殖

https://img1.baidu.com/it/u=3183616792,363386265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455&h=256

吸血蝙蝠求偶时仪式极少。交配时,雄兽对待雌兽常常很放肆。交配后,许多雄兽不再在家庭生活中起作用。经过漫长妊娠期,幼仔出世。幼仔刚出生几乎无毛,用钩子样乳牙叼住乳头依附在雌兽身上,变换乳头时需用脚紧紧抓住母亲身体。

雌兽在寻找食物时,会把幼仔留在家中,由其他雌兽照料它们。此时,幼仔还能到其他哺乳的雌兽那里吃奶。幼仔的哺乳期长达 9 个月,然而当它长到四五个月时,就能够很好地飞行了,并且可以陪伴着自己的母亲外出觅食。雌兽通常能和它的幼仔共享一个进食地点。然而,当与其他吸血蝙蝠在一起时,它们就会争夺最好的下嘴地点。吸血蝙蝠的雌兽与幼仔之间有着亲情关系,而它们那令人憎恶的外表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生活习性,与这种亲情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奔跑能力

吸血蝙蝠拥有一项通过进化获得的技能,这项技能能让它们偷偷逼近猎物。它们是非常优秀的“赛跑选手”,奔跑能力令人惊讶。

长期以来,吸血蝙蝠一直是科学家密切关注的物种之一。蝙蝠是唯一能够在天上飞的哺乳动物。经过数千年的进化,蝙蝠几乎丧失了在地面上行走的能力。然而,吸血蝙蝠是个例外。它们在陆地上的移动方式是通过牛、马或猪来完成的。吸血蝙蝠会从地上跳到这些动物的背上,吸食它们的血液。其他种类蝙蝠仅能在地面上以笨拙的姿态拖着身子爬行。然而,吸血蝙蝠却能在地面上跳起“霹雳舞”,它不但能够前行,能够斜行,能够倒退,还能够跳跃。

吸血蝙蝠已被证实拥有奔跑能力,然而在自然界中人们很少看到它们奔跑的样子。科学家解释原因,在中南美洲有大量成群结队的动物,吸血蝙蝠不缺食物来源,它们要“美餐”一顿,无需跑着去抢。

传染媒介

蝙蝠是大量人畜共患疾病病原体的储存之所或传播媒介。例如,蝙蝠会携带狂犬病病毒。蝙蝠也是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病原体的携带者之一。蝙蝠还携带有亨尼帕病毒,像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此外,蝙蝠也与埃博拉病毒存在关联。

事实上,仅有 0.5%的蝙蝠体内携带着狂犬病病毒。然而在美国每年所报告的少数几起狂犬病例里,大部分是因为被蝙蝠咬伤而引发的。尽管绝大多数蝙蝠都不携带狂犬病病毒,但是那些手脚不灵活、迷失了方向或者无法飞行的蝙蝠实际上更有机会与人群进行接触。

如果吸血蝙蝠出现在儿童附近,他们应立即接受医学检查以防感染狂犬病病毒;如果吸血蝙蝠出现在智障者附近,他们应立即接受医学检查以防感染狂犬病病毒;如果吸血蝙蝠出现在醉酒者附近,他们应立即接受医学检查以防感染狂犬病病毒;如果吸血蝙蝠出现在熟睡者附近,他们应立即接受医学检查以防感染狂犬病病毒;如果吸血蝙蝠出现在宠物附近,宠物应立即接受医学检查以防感染狂犬病病毒。蝙蝠的牙齿小且尖,熟睡者即便被咬到,也完全感觉不到。有证据显示,体内携带狂犬病病毒的蝙蝠或许只是通过空中传播感染受害者,有时无需与受害者进行直接的身体接触。

如果在房间里看到蝙蝠,并且不能排除我们与蝙蝠有接触的可能性,就应该把蝙蝠隔离起来,同时给卫生官员打电话,让他们来对蝙蝠进行分析。要是发现蝙蝠已经死了,也可以按照上述办法处理。如果确定没有人接触过蝙蝠,就应该赶紧离开发现蝙蝠的房子。此时最好的做法是关闭门窗,只留一扇,过不了多久蝙蝠就会离开。蝙蝠体内携带狂犬病病毒,这存在风险。蝙蝠的排泄物也会带来健康问题。鉴于此,我们应该把蝙蝠从住人的房间里赶出去。

然而,在英国等一些国家,未经相关机构许可擅自处理蝙蝠属于违法行为。在狂犬病并非地方病的国家和地区,像西欧大部分国家,人们认为体型较小的蝙蝠对人没有伤害。只有被体型庞大的蝙蝠咬了一口,人们才会开始紧张。这些国家提倡要像对待其他野生动物一样善待蝙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吸血蝙蝠为什么吸血-吸血蝙蝠电影-吸血蝙蝠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