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现状影视趋势行业发展前景-现状影视趋势行业发展前景
中国电影产业历经十余年的改革与发展,其产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票房也在不断攀升。同时,互联网技术持续提升,这使得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遭遇到了新的挑战。北京市律师协会著作权专业委员会为帮助律师同仁深入知晓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展开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业务,在 2016 年 11 月 12 日至 13 日于北京律师学院组织了“影视行业著作权相关问题”的短期培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研究所的支菲娜副所长在 11 月 12 日下午被邀请来进行授课,授课主题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著作权专业委员会主任王韵律师担任主持人,副主任张杰、刘瑛、孙茂成,秘书长吴子芳,副秘书长王星超、汪璇等著作权委员会成员以及近两百余名关心影视行业著作权相关问题的北京律师们一同参加了此次培训。
支菲娜副所长首先介绍了其所属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是专门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服务的智囊机构,负责提供决策参考。其中,电影研究所主要聚焦于电影产业和电影政策的研究。每年,该所制作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产业报告等能够对全行业电影产业发展状况作出判断,也能对后续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支菲娜副所长从政策扶持以及创新驱动这两个角度来考虑。她以数据作为依据,同时以政策作为支撑,向律师们详细地讲解了电影产业的历史是如何沿革的,当下的发展现状又是怎样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
一、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看改革之效
中国电影产业改革起始于 2003 年。如今所取得的成果,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电影产业从曾经的不景气、乏人问津,发展到如今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这是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带来的结果。
判断电影产业发展状况的衡量标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量:生产指标、放映指标、观众指标、国际化指标。支菲娜副所长从这四个角度开始,对我国电影产业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1. 生产指标
从电影生产主体这一角度来看,当下我国电视产业处于较为蓬勃的态势。我国具有国有性质的中影股份以及上影股份这两家龙头企业,都已经上市了。同时,民营生产主体大概有 1500 家,并且这个数量还在逐年增加。生产主体持续增加,这反映出了电影行业的吸引力,并且也带动了产业生产力的增长。
从数据分析可知,2003 年我国全国的故事片电影生产数量为 99 部。经过多年的发展,到 2011 年进入平稳状态,此时产量达到 558 部。之后产量一直控制在 600 部左右。从电影生产这方面来看,中国排在印度和美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三位。
电影生产存在“一备二审”制度。从备案数据能够看出,近五年来,有众多电影进行了备案。这反映出电影制作拥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报备的数量在持续上升,报备的地域也在逐渐拓展。不再只是北京地区占据主导地位,而是向各个地方分散开来。
2. 放映指标
我国的发行主体主要有国有发行主体和民营发行主体这两类。其中,国有发行主体主要是中影、华夏和上影这三家。它们发行的电影数量占比在 50%以上,每年差不多能有二三百部之多。而像光线、博纳、乐视等民营发行主体,其发行量仅为十几部。不过,这些民营发行主体的影片商业性比较强,票房也比较高,并且发行渠道是多样化的。
中国电影产业改革起始于全国的院线制。改革之前,电影被称作“电影事业”,且未被视为产业化的行业。2001 年,全国 8 个省份的电影公司进行改制,成为国有院线。到 2015 年时,全国已有 48 条院线。美国主要院线的数量是 6 条,日本主要院线的数量是 4 条,并且还有小规模的艺术院线及影院联合体。我国有 48 条院线,从相对数量来看比较多,其中大部分是国有院线改制而成的。目前,在民营院线中,万达处于第一名的位置,占据全国院线 13%的份额,中影和大地则紧跟在万达之后。
https://img0.baidu.com/it/u=1283896273,267655536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99
我国荧幕数量增长速度迅猛。截至今年 9 月底,我国荧幕数达到 37800 块,在全球位居第二。而日本的总荧幕数仅有 3300 块。在改革之前,全国荧幕数大概只有 100 块左右。为了推动荧幕数量的增长,广电总局给予了大量的政策优惠。我国新建影院的数量不是很多,然而新增荧幕的数量却不少。这为电影的上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给电影排片带来了便利。这反映出电影产业增长质量的提升,对电影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从放映能力方面来看,电影放映后的可回收票房,在刚改革时是 9.9 亿,到 15 年增长到了 440.69 亿。其增幅较快且增速平稳,年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 30%,远远超过了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国家。在平均票价没有大幅提升的情况下,票房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观影人次的增加,呈现出了相对健康且可持续的发展态势。荧幕数量大量增长了,这反映出单荧幕票房产出不高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发展忧虑。
3. 观众指标
在票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电影票房收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观影人数的增长,而这是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对近五年的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后发现,政策对全国县城影院发展的扶持使得全国观影人次有了明显的增长。
从观影人次方面可以看出,我家不同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票房数据方面也能看出,我家不同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院线基础较好,居民观影意愿较为强烈。电影消费与城市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012 年起,电子票务平台进入电影产业。此后,观影人次有了显著增长。2015 年底,全国 31 个省市区的 48 条院线全部提供网上购票服务,连新疆、西藏也不例外。经统计,网络售票率持续提升,这体现了消费方式的明显改变,同时也对电影产业的营销手段和电影创作等产生了影响。
4. 国际化指标
2012 年中国电影产业的票房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2015 年全国票房达到 440 亿。从数据分析来看,我国电影产业的票房有望在 2018 年超越美国,从而成为全球第一。中国的电影市场是全球电影上映的重要票仓。全球比较卖座的电影都选择在中国上映。
2012 年国家领导人前往美国并签署相关备忘录。之后,我国引进的国外影片数量从原来的 20 部增加到了 34 部。在这 34 部影片中,有 14 部是专指美国的高新技术影片。同时,电影的分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国引进外国电影的原则是具有多样性和多国别,并且美国片在其中占多数。
此外,近些年中国的各大电影节在发展。这反映出了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化的发展态势。中国的电影企业以及电影资本,也时常进入全球电影市场。中国已经进入了全球电影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新的阶段。
二、政策之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政策驱动力
中国电影产业近十年得以快速发展且走向国际化,这与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政方针的引领;二是改革政策的推动;三是法律法规的保障;四是财税等其他部门的政策支持。在这些政策的助力下,电影业逐步进行了产业化改革,电影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得到了大力发展,成为文化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
1.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政方针
2000 年开始,中共中央多次作出决策。这些决策逐步让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变得清晰起来。从开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到后来将文化产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逐步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2. 推动产业大力发展的改革政策
这些政策对电影业摆脱困境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帮助作用。
https://img0.baidu.com/it/u=1002518914,351888681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47
扶持电影发展的改革政策对后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它保障了国产电影在院线的放映比例,激发了各类资本建设院线以及投资电影的积极性,推动了全产业链的发展。
3. 保障电影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国务院在 2001 年 12 月 25 日出台了《电影管理条例》,全国人民大会常务委员会在 2016 年 11 月 7 日发布了《电影产业促进法》,这两部法律法规是专门针对电影产业进行规制的,它们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步入了法制轨道。
电影产业的核心是电影作品。要鼓励创作优秀的电影作品,就离不开对其知识产权权利的保护。我国的《著作权法》以及相关的法规、条例等,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4. 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政策
对电影产业的发展而言,这些政策十分有利。
三、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基本判断
1. 优势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产业规模较为庞大;其二,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活力;其三,中国在世界电影业的资源配置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些优势是中国电影产业在发展进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也是我们对中国电影产业未来发展充满期望的依据。
2. 劣势
当然,改革发展仅仅十几年,远远无法让一个产业得以完善。当前,我们能看到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存在几大弊端。其一,电影综合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电影衍生品市场亟待进行开发。其二,我国电影产业的工业化基础较为薄弱。其三,我国在电影教育方面存在不足,人才培养量不够,用人缺口比较大。
3. 战略分析
我们分析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所呈现出的情况,其中有优势也有劣势。在综合考量后,我们觉得总体趋势是优势要比劣势大。并且,中国电影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机遇与威胁同时存在的局面。
支菲娜副所长就电影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相关话题与著作权专委会律师们进行了沟通。
参加培训的律师们普遍认为,支菲娜副所长的授课包含许多一线的详细数据。对于不太了解电影行业的律师们来说,这些数据极具价值,能够帮助律师们依据电影行业的发展来开展相关的律师业务。
页:
[1]